臭名昭著的“美国之音”,被马斯克的DOGE盯上了!

兵鉴录 2025-02-10 13:01:19

作为美国政府官方喉舌的“美国之音”(VOA),自二战成立以来,长期以“传播民主自由”为名,行意识形态渗透之实。如今,这家机构不仅因“抹黑中国”饱受争议,更因挥霍纳税人资金、沦为政治工具而被科技巨头马斯克“点名”关闭。这场风波背后,既暴露了美国宣传机器的虚伪,也揭示了其内部矛盾的激化。

一、美国之音的“黑历史”:从冷战工具到反华急先锋

1.意识形态战争的“老牌打手”

美国之音诞生于二战时期,初衷是对抗纳粹宣传,但冷战期间迅速转型为对苏联阵营的意识形态渗透工具。其核心任务是“讲述美国故事”,实则是输出美式价值观,推动“和平演变”。

2.抹黑中国的“专业户”

近年来,美国之音将矛头对准中国,频繁炮制涉疆、涉港、疫情等不实报道。例如,在新冠疫情初期,其一边渲染中国“隐瞒疫情”,一边却因引用中国抗疫数据遭白宫痛批“替中国宣传”。2024年北京香山论坛期间,美国之音甚至断章取义专家言论,扭曲中美交流的必要性,后被当事人公开揭穿。

3.雇佣外籍记者进行“舆论渗透”

美国之音招募大量来自中国、俄罗斯等国的外籍记者,利用其母国背景增强“可信度”,但这些记者往往成为政治牺牲品。2025年初,特朗普政府以“安全审核不严”为由,终止了数十名中国籍记者的合约,迫使其离美回国。讽刺的是,这些曾为美国卖命抹黑自己国家的人,最终却被美国“用完即弃”。

二、马斯克为何盯上美国之音?

1.“浪费纳税人钱”的官僚机构

马斯克直指美国之音每年消耗超10亿美元纳税人资金,却沦为“极左翼活动人士的自言自语”,既无实际影响力,又无存在必要。他讽刺称:“欧洲现在本就自由,谁还需要听这些废话?”。

2.与美国政治内斗紧密相关

马斯克作为特朗普政府“效率部”负责人,其行动与共和党清理“深层政府”的议程一致。特朗普阵营长期批评美国之音“未讲好美国故事”,甚至“帮中国宣传”。而马斯克推动裁撤多元化办公室、优化联邦雇员等举措,与美国之音的“人事清洗”一脉相承。

3.对“低效宣传”的科技精英式不屑

作为推崇效率和创新的科技巨头,马斯克对传统媒体僵化的官僚体系深感不满。他曾在AI、航天等领域直言美国“科技霸权崩塌”,而美国之音这类机构的存在,恰恰印证了美国在舆论战中的落伍。

三、马斯克会如何处置美国之音?

1.推动“彻底关闭”

马斯克已公开呼吁“关闭美国之音及其同类机构”,并获部分共和党人支持。其核心逻辑是:砍掉低效开支,终结意识形态冗余机构。

2.借“安全审查”清洗人员

特朗普政府新任命的“美国国际媒体署”领导迈克·帕克,正以“国家安全”为由清理外籍记者。这一行动被质疑是“政治清洗”,但马斯克显然乐见其成。

3.面临法律与政治阻力

民主党主导的州联盟已通过诉讼限制马斯克团队访问政府财政系统,指控其“滥用权力”。此外,美国之音作为冷战遗产,仍有部分政客视其为“战略资产”,关闭进程或将引发两党激烈博弈。

结语:一场虚伪与荒诞的“狗咬狗”

美国之音的命运,折射出美国意识形态机器的分裂:一边是标榜“言论自由”却容不得客观报道的双标,另一边是利益集团借“国家安全”之名行党争之实。而马斯克的介入,不过是这场闹剧中最新的一枚筹码。当“美国故事”连自己人都讲不下去时,所谓的“民主灯塔”人设,早已千疮百孔。

0 阅读:10

兵鉴录

简介:以兵戈为镜,照文明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