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9月16日台湾“中央社”报道:台积电因“对客户需求情况渐感不安”,已通知主要供应商延后高端芯片制造设备出货。
据知情人士透露,受影响的供应商包括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
接近台积电的消息人士指出,台积电此举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芯片制造市场对台积电的依赖开始降低。
针对此事,台积电未做回应,或许是默认。
与台积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芯国际,这家内地芯片制造企业订单接到手软,并且投资1500亿新建了四座晶圆厂,年底或明年初将陆续投产。
中芯国际的总产能将由75万片/月,提升至100万片/月。
同样是芯片代工企业,而且台积电在技术、工艺、产能方面远超中芯国际,为何作出截然不同的选择呢?
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与两家企业的恩怨有关系吗?今天,我们就聊一聊这个话题!
中芯国际与台积电恩怨中芯国际总部位于上海浦东,台积电总部位于台湾新竹,表面看起来两家公司没有什么交集,但实际上他们之间曾经经历过你死我活的竞争。
千禧之年,张汝京在上海浦东建立了中芯国际,这是大陆第一家专业的芯片代工企业。
由于张汝京的个人魅力,几百名德州仪器、台积电的工程师前来投奔,他们懂技术、有经验,很快成为了中芯国际的中流砥柱。
2003年,中芯国际在海外建立了工厂,实现了6.3倍的年营收增长率,并开始筹划上市事宜。
中芯国际惊人的发展速度引起了台积电的注意,台积电担心自己的市场会被抢走,于是在中芯国际上市的关键时期开始发难。
2003年,台积电起诉中芯国际侵犯专利、窃取商业机密;2004年5月,台积电向美商务部申请禁止中芯国际产品进入美国;2005年,台积电起诉中芯国际盗用其商业秘密。
这就是著名的“三诉中芯”事件,三起诉讼让中芯国际疲于应付,为了公司发展被迫达成和解。
最终中芯国际赔偿1.75亿美元,外加8%的股权,创始人张汝京离职。
这样的代价,对于刚起步的中芯国际来说,真的是“要命”,之后中芯国际在国有资本的助力下,慢慢恢复了正常,开始走上了发展的新车道。
近几年,随着国内企业对芯片需求的加大,中芯国际加大了建厂速度,斥资1500亿人民币,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筹建4座晶圆厂,新增产能35万片/月。
这些产能主要是14nm、28nm以上的工艺,涉及汽车、工业、家电、可穿戴等多个领域。
而台积电则将重心集中在新进工艺上,在2022年12月实现了3nm工艺的量产,并开始着手研发2nm工艺。
表面上看,两家企业相安无事,但实际上双方的较量一触即发。
国产替代加速晶圆厂竞争芯片领域正在发生大变革,芯片企业也会进行大洗牌,而这个变革是由国产替代引发的,大洗牌自然也对国产芯片企业有利。
2022年,芯片销售额为4万亿人民币,中国芯片进口额为2.8万亿,占比达到了70%,也就是说全球70%的晶圆厂都由中国企业供养着。
那么一旦中国降低芯片进口,海外的晶圆厂将面临巨大压力,没有实力的小厂面临随时倒闭的风险。
2023年7月,海关公布了上半年进出口数据,数据显示:2023年1-6月,中国进口芯片数量为2277亿颗,同比减少了516亿颗,相当于每天少进口2.9亿颗,下降幅度高达18.5%。
这表明,我国进口芯片的数量正在下降,而且每天减少2.9亿颗,约13.3亿元,绝对不是小数目。
究其原因,除了经济疲软、电子产品需求不振外,还与国产芯片的快速进步有着巨大关系。
根据《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国产芯片的自主程度要达到70%,这对中芯国际、长江存储、上海微电子这类内地芯片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会。
挑战:要实现70%的自主率,就要实现14nm全产业链国产化,EDA要实现设计端到制造、封测端的全覆盖;光刻机、蚀刻机等半导体设备自主化;掌握核心设计制造、封装、技术。
机会:目前国产自主化率在10%左右,到70%时,就需要摆脱60%的进口量,这批芯片交由内地企业制造,将大幅增加自身的业绩和利润。
而对台积电、三星这类海外晶圆代工厂来说,算是坏消息。直接受到订单减少的冲击,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业绩上看出。
今年一季度,存储大厂三星、SK海力士、美光纷纷陷入巨额亏损。
2023年一季度,三星电子芯片业务亏损237亿人民币、SK海力士亏损176亿人民币;美光净亏损165亿人民币,简直是比惨大会。
为了应对危机,三星被迫减产,SK海力士、美光纷纷下调资本支出,SK海士力下调了80%,美光下调40%(约70亿美元)。
为了回笼资金,降低库存,存储芯片大厂被迫降低芯片价格。之前1500—2000元的1TB固态硬盘,现在只需200-400元;曾经卖到500元的16GB DDR4,如今只要100多元。
80%以上的降幅,已经不能用打折促销来形容了,当然对消费者来说是一件好事。
CPU大厂英特尔、AMD也陷入亏损。
今年一季度,英特尔亏损为2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01亿;AMD亏损1.3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0亿。
英特尔创出了史上最大单季亏损,以性价比著称的AMD日子也很难过。
没有华为,高通的日子明显好了很多,今年一季度实现了22.35亿美元的净利润,但仍然下滑了34%。
晶圆代工厂业绩开始下滑
今年一季度,台积电营收环比下降18.7%,净利润466亿元人民币,环比下降30%。
这些数据足以证明,台积电已经步入下行通道,未来的日子将越来越难过。
业务方面:台积电仅汽车芯片业务实现了增长,增长幅度为5%;智能手机、GPU、物联网、通信等业务下滑了5%—19%。
为了应对危机,台积电先是暂缓了高雄、南科工厂的扩产。之后又推迟半导体设备的订单,还计划削减40%的EUV光刻机订单。
可以看出,海外芯片巨头的日子已经很难过了,但我想说的是这或许只是开始,未来将成为常态。
国产芯片加速崛起国产芯片产业链正在快速崛起,当然这个崛起是有波动的,但总体是积极向上的。
EDA方面:
华大九天实现了全产业链覆盖,部分领域突破了5nm并实现商用。
华为切入EDA领域,实现了14nm EDA的全覆盖,未来还会向纵深领域发展。
半导体设备:
半导体设备领域好消息不断,先进光刻技术不断突破,28nm光刻机、EUV光刻机技术不断完善。
28nm离子注入机攻破,刻蚀机实现5nm工艺,打入台积电产业链。
架构方面:
龙芯研发了PC、服务器领域架构;华为打造了泰山CPU架构,马良GPU架构。
设计方面:
华为海思能够设计出全球领先的手机SoC、汽车座舱芯片、5G基站、5G基带等芯片;阿里旗下的平头哥也设计出先进的Ai芯片。
壁仞科技设计的BR100性能已经超过英伟达的A100
制造方面:
中芯国际实现了14nm量产,完成了7nm技术开发,并积极扩产,不久后产能将突破10万片/月。
封装方面:
长电科技实现了4nm工艺封装,综合水平达到了全球第三,仅次于日月光和安靠。
可以说,国产芯片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闭环,麒麟9000S就是国产产业链打造的。
未来,随着技术进一步提升,产业链进一步完善,产能进一步扩大,国产芯片将迎来大爆发,而海外芯片厂将一片哀嚎。
写到最后台积电延后采购光刻机是明智的选择,因为它的订单正在下降,苹果、联发科的砍单现象将会扩大至博通、英伟达、AMD等客户。
而中芯国际积极扩产,并完成了电源/模拟、高压驱动、微控制器、混合信号/射频、图像传感器等多个制造平台,将会拿到更多的订单。
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AI、5G、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国产芯片将会进入全面的收获期,而台积电等海外巨头因为大面积“砍单”,开始陨落。
我是科技铭程,欢迎共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