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宣布将对中国商品加征新一轮“对等关税”后,美债市场风声骤变,掀起了近年来罕见的大规模美债抛售潮,然而中国却意外选择“按兵不动”。
要知道作为全球最大的美债持有国之一,中国原本有能力搅动全球债市,却在关键时刻选择冷静观望,为何“放过”特朗普一马?


过去几十年里,美国国债一直被视为全球最安全、最具流动性的资产之一,金融机构在任何市场动荡中,都会将美债视为避风港,但如今这一铁律正在崩塌。
4月初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各国实施"对等关税"政策,其中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加高再加高,这一政策立即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强烈反应。

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飙升上了张超过了50个点,债券收益率曲线出现了自2022年以来最严重的扭曲。
背后正是来自日本的大量“卖单”,虽然日本表示拒绝用抛售美债来对抗美国的加税政策,但是美国记者却爆料,就是因为日本在大量的抛售美债,特朗普才出现让步,暂缓“对等关税”。


这场美债抛售潮揭示了一个深层次问题:美国债券的地位正在动摇。这种地位动摇不仅仅是短期市场震荡所致,更是源于对美国长期经济前景和财政状况的担忧。
美债长期被誉为“全球定价锚”,一方面因为其信用建立在美国国家实力之上,另一方面则仰赖全球范围内的制度、军事实力与美元结算体系支撑。

随着美国债务不断攀升,已超过36万亿美元,每年仅利息支出就接近1.2万亿美元,全球投资者对美国偿债能力的质疑日益增加。特朗普选择让步虽然暂时稳定了市场情绪,但美债危机的根本问题仍未解决。

尽管近年来中国已逐步减持美债,从2013年的最高点1.31万亿美元降至如今的约7600亿美元,但在此次危机中,中国似乎没有下场。

有经济策略师表示有客户对此有猜测,但是他们却观察到了中国美债持仓近年来基本持平,这意味着没有大量的抛售或者买入。

这种"按兵不动"的策略背后,美国财长给出的三个理由是:如果中国这么做的话,在卖出美债之后,还需要去寻找并且购买其他的资产;

大量抛售美元的话,则会让人民币走强;在他看来,美元是比人民币更好的储备资产。

中国的一位大V,也对此做了分析,在他看来同样也有三个因素值得分析:
中国持有大量美债,如果中国选择一次性抛售所有美债,这对中国自身而言将是极为痛苦的,不仅会造成持仓价值损失,还会留下大量美元资产需要另寻投资渠道。

美债市场的崩溃可能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国的出口市场和其他美元资产同样会受到严重冲击,因此维持金融市场稳定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
第三点如果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美债抛售,这会已致美元面临贬值压力,若中国加入抛售行列,可能进一步推高人民币汇率。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其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对外贸易。若本币汇率持续走强,将直接削弱"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的价格优势,进而影响整体出口表现。
最重要的是美债持仓是中国在中美博弈中的一张重要牌,虽然中国持有的美债仅占美国国债总额的2.9%,单独抛售可能不足以完全扰乱美国的债务融资,但结合其他因素,仍然是一个有效的金融杠杆。

而且中国购买美债不是为了迎合美国需求,而是为了应对中国国内的需求不足,资本输出是中国经常账户顺差的必然结果。在特朗普政府政策反复无常的情况下,保持这一战略杠杆更有利于中国在未来博弈中掌握主动。

最有效的牌,从来不是打出去的那张,而是对方知道你有,却不敢逼你出手的那张。如今中国按兵不动,既稳住自己的资产,又不失随时“出牌”的选择权,让特朗普政府在焦头烂额之际不得不忌惮三分。

实际上中国正采取更为理性和长远的策略:一方面逐步减少对美债的依赖,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国际金融体系多元化。
近年来从俄罗斯石油、伊朗天然气、阿联酋黄金交易到巴西大豆、沙特原油,越来越多国家开始尝试本币结算或以人民币替代美元进行跨境支付。

尤其是俄罗斯,在今年1月份的时候,俄罗斯方面透露了,如今中俄两国之间的贸易结算,基本上都是用两国自己本身的货币,已经超过了95%,这种渐进式的转变比短期内的激进行动更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


前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形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是"我见过的对运行良好经济体造成的最严重的自我伤害"。
面对当前的美债危机,美国政府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美国政府依赖低成本的借贷来维持巨额赤字,支撑高水平的支出和低税收;

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却可能导致国债融资成本大幅上升,迫使政府大幅增税或削减开支。

美债收益率的攀升会引发连锁反应,将推高各类信贷产品的定价水平,从普通家庭的住房按揭到企业的资本运作,融资成本的全面上涨很可能抑制消费与投资活动,最终对经济扩张形成阻力。在经济增长放缓、通胀压力增加的情况下,美联储的政策空间也越来越小。

一些分析师认为,美国唯一可行的选择可能是接受高通胀,通过货币贬值来稀释债务负担。
未来美国政府可能采取更多措施稳定债券市场,然而这种干预措施能否从根本上解决美国债务问题,仍然是一个巨大的疑问。

在这场全球美债抛售潮中,中国的“按兵不动”展现了其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战略定力与长远眼光。这既是对自身经济利益的理性维护,也是对全球金融稳定的重要贡献。
在大国博弈的复杂棋局中,理性、克制与战略耐心,或许才是最明智的选择,才是国际格局中真正的大国智慧。

《福克斯新闻网》,美国财长贝森特接受采访谈“中国抛售美债将适得其反,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不会动摇”

每日经济新闻,2025-04-12,《美债收益率飙升,美元暴跌:关税与债务恐慌拷问美国资产“避风港”神话》

北京日报端,2025-04-12,《美债被抛售,为何会让特朗普慌了?》

凤凰网主笔,网络大V,《全球抛售美债,中国“按兵不动,3大原因,让中国放过特朗普一马》

^_^^_^
金融管控基础上,国家可以考虑放宽民营银行购买美债上限! 从而可应市场化、经济化、企业化等前提下,操控美债流动是国控银行的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