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简单来说,就是讲了一个复仇的故事。
十二年前,北魏兴兵南下,赤焰军少帅林殊随父出征、率七万将士抗击敌军,不料七万将士因奸佞陷害含冤埋骨梅岭。林殊从地狱之门拾回残命,历经至亲尽失、削骨易容之痛,化身天下第一大帮江左盟盟主梅长苏。从而展开了复仇的道路。
这里面有江湖争斗,有庙堂筹划,人性的挣扎在时代的背景下加倍的放大,谁能想到这血案背后的真正的受益者居然是和赤焰军主林燮本是好友的当朝皇帝呢?功高震主本来就最易为人所猜忌,尤其如果主政者无能猜疑心还又大的时候,为此皇帝不惜以自断手足,自损国力的方式也要进行这桩阴谋。
从此那个白马银枪往来不败的热血少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袭白裘寒冷若雪的梅长苏。“遥映人间冰雪样,暗香幽浮曲临江,遍识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如果有可能,林殊一定还是会继续选择做那个赤焰军少帅,挽大弓,降烈马,而不是在这阴诡的地狱里搅弄风云。
复仇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千百年来无论中外都诞生了无数优秀的作品或者是真实的故事。大仲马创作的《基督山伯爵》讲述了19世纪法国皇帝拿破仑“百日王朝”时期,爱德蒙·唐泰斯受船长委托,为拿破仑党人送了一封信,遭到两个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入黑牢。期间狱友法利亚神甫向他传授各种知识,并在临终前把埋于基督山岛上的一批宝藏的秘密告诉了他。被陷害入狱十四年后,唐泰斯越狱后找到了宝藏,成为巨富,从此化名基督山伯爵经过精心策划,报答了恩人,惩罚了仇人。这部小说的元素在现在很多的网络小说上都可以看到。
就在久远的春秋时期的楚国。楚平王荒淫无度,听信奸臣费无忌谗言,逮捕了伍子胥的父亲伍奢。费无忌担心伍奢的儿子伍尚和伍子胥要报仇,于是召他们来。伍尚和伍子胥明白去了也只是一同受死,伍尚不忍父亲独自受死,又怕自己报不了仇被人耻笑,于是前往。而伍子胥则独自带着太子的儿子逃走,过昭关的时候为了逃避守卫一夜白头。就这样他辗转来到吴国。孤独又贫穷,以至于沦落为姑苏街头乞讨的乞丐,沿街吹箫乞食。向一个君王复仇,已经是世上最困难的事。对一个乞丐而言,那更是一场幻梦。幸而王子吴光收容,吴光深知他的才能,把伍子胥引作亲信,参加机要密谋。公元前506年,距离伍奢被杀已经十六年,吴王国向楚国发动了规模空前的总攻击。伍子胥把楚平王的尸体从坟墓里掘出来亲自抽打三百皮鞭。千年以来,每一个时代都有人为伍子胥这项艰难的英雄事迹发出感叹和歌颂。
与伍子胥复仇故事并称的是同为春秋时晋国卿大夫赵武的故事。到了元代,纪君依此创作杂剧《赵氏孤儿》,上卿赵盾遭到大将军屠岸贾的诬陷,全家三百余口被杀,赵家门客程婴与老臣公孙杵臼定计,救出其儿子赵武。为救护赵武,先后有晋公主、韩厥、公孙杵臼献出生命。二十年后,赵武由程婴抚养长大,尽知冤情,禀明国君,亲自拿住屠岸贾并处以极刑,终于为全家报仇
复仇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当对手是一国之君。这需要长久的谋划,夹杂不断的失败失意失意,还要有一颗坚韧不拔的心。但是这些都不代表着复仇能够成功。权谋永远只为实力服务,还要有隐忍,天时地利人和以及极好的运气。才有可能十年后二十年后完成复仇,这也是为什么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相比之下,《琅琊榜》里面的权谋就极为简单甚至幼稚,庙堂的谋算更像是江湖之争。当然梅长苏本身就是占了不少便宜,几乎大部分时间里他都是在暗处,利用不断的信息差进行一个个拔钉子的行为。铲除梅岭血案的直接元凶如夏江和谢玉只是第一步,而完成终极复仇让皇帝亲自承认错误,那就必须需要扶植下一任皇帝,靖王就是最好的选择。同时梅长苏在太子和誉王之间挑动风云,不断地拔掉他们的心腹,用的都是很浅显简单的招数,每拿掉一个人,就会烧掉一块木牌。看起来都是很像江湖之争,今天干掉对方一个香主,明天又拿掉一个堂主。当然这样浅显的权谋丝毫不影响电视剧的精彩纷呈。
写到最后,其实觉得靖王并不是特别适合做一个君王,他太过方正。而誉王,显得更为雄才大略,可惜他遇到了梅长苏,注定被牺牲掉。
这些电视编剧导演的脑子能想出什么厉害的权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