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道人
杭郡有人名叫金铭如,其妻新丧,续娶于氏,乃於潜县令于公的妹妹。因为生在官宦之家,于氏性情悍戾,常与金铭如争吵不休。金铭如受不了于氏的坏脾气,新婚未满月,便时常夜宿于外。
一日,夫妇二人又起争执,于氏一怒之下,拔下头上金钗,竟将其弯折吞入腹中。霎时间,金钗卡在喉咙,于氏只觉胸膈堵塞,呼吸不畅,气息奄奄,命悬一线。阖家上下皆惊慌失措,却无计可施。

恰在此时,门外忽来一道人,对守门人言道:“你家主人正有急难,贫道已望气得知。”守门人惊问:“师父若知,可否施以援手?”道人答:“贫道正为此事而来,速去告知主人,迟则不及矣。”于是,守门人急忙将道人迎入府中,阖家见有救星,皆大喜过望。
有人问及报酬,道人言:“贫道修道之人,以慈悲为怀,不贪财帛。只需备一盂净水即可。”净水备好后,道人以手戟在水碗中书符,让病者服下。不久,于氏胸中稍感舒畅,家人皆拜谢道人。
道人却笑道:“尚未完也。刚才金钗尚在胸中,生死仅在呼吸之间,如今已入肠中。少顷,夫人将会腹胀肠裂而死。贫道乃茅山玉峰羽士,因庙宇坍圮,外出募缘。若能予贫道三千金,夫人可保无虞。否则,贫道便告辞了。”金铭如许以八百金,道人摇头道:“天下之人,莫贫于盐商。即便答应八百金,也请如数将钱置于阶下,待贫道事毕,自行取走。”众人见道人前后言语不一,心生疑惑,但还是姑且依言而行。

道人又在黄纸上书三道符,让家人焚化后给夫人服用。随后,他命人速备便桶于旁,言道:“难星即将出现。”不一会儿,于氏便在桶中排出斗余鲜血,其中金钗闪烁。道人言:“此乃妖金,若不除去,必再贻害。贫道将带它去铸天将像,为汝家禳灾。”众人依言取出金钗,道人将其洗净纳入袖中。
随后,道人从腰间取出一个长约七寸的搭囊,对着它吹了会儿气。接着,他将阶下的钱陆续放入搭囊,不一会儿便装完了,搭囊却未见有丝毫鼓起。道人将搭囊系于腰间,看着那些钱说道:“贫道今日打扰处士了。”说罢,举手作谢,飘然而去。
笑和尚
乾隆年间,成都流传着三位奇人的故事,其中一位便是笑和尚。
笑和尚平时见人不说话,只是一味憨笑。他喜欢吸旱烟,时常向人讨要时。说来也怪,被讨要烟的人那一天必定会遇到许多吉利事,所以人们争着给他烟,可是如果笑和尚不想要,人们也别无办法。笑和尚住在宝光寺,寺里的僧人讨厌他的懒惰,有时故意推迟给他送饭,有时天还没亮就给他送饭,可不管他们如何做,等他们来到笑和尚跟前时,笑和尚早已举箸而食。

邻居张裁缝,知道笑和尚不是普通人,每次等他出门,跟着他一起游玩。日复一日,过了六年,从不间断。笑和尚对张裁缝说:“你无论寒暑,等了我六年,必定有所欲求。但我生性懒惰,不愿做别人的老师。这东洞子门有个徐疯子,可以做你的老师,我会送你到他那里。”说完,便带着张裁缝一同前往。
笑和尚来到东洞门,恰好徐疯子正在用燕火烤死老鼠,喝着白酒。远远看见他们,便责怪笑和尚说:“你不愿做别人的老师,又何必拉别人呢?”笑和尚只是大笑不止。当时北风呼啸,城门外寒气尤甚,但笑和尚和徐疯子赤着脚,光着头,却自在得很。到了半夜,徐疯子脱下身上的破衲衣给张裁缝说:“穿上它可以御寒。”张裁缝披上后,发现它既不是棉絮也不是丝绸,却特别暖和,还散发着香气。从此,张裁缝便跟着徐疯子,再也没有离开。

几年后,两人一起去拜访笑和尚。笑和尚笑着迎接他们说:“你们来了啊!好!好!”抱住张裁缝的脖子狂笑。笑声如同鸾凤鸣叫,让人心魄都为之摇动。徐疯子在旁边骂道:“憨和尚,你笑到现在,难道还不够吗?”笑和尚作揖说:“我知道错了。但我这老僧不死,笑就停不下来啊。”笑和尚来到禅床上,盘腿打坐,说话之间竟溘然而逝。
徐疯子笑着对张裁缝说:“可以走了。”他们携手出门,忽然就不见了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