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朝暮古今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明明写的诗如此浪漫和积极,但是海子的人生却完全相反,他的一生过得很忧郁。
甚至在他25岁的时候,直接选择了卧轨自杀。
明明有着大好的前途,海子为何会在如此年轻的时候选择自杀呢?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文章部分情节可能存在虚构、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是海子对于人世间的美好渴望,也是他内心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但是在写完这首诗不久之后,海子就自杀了,对于海子,人们也都会认为他是一个生活十分积极的人,所以才能写出这样的诗。
但是回看海子的一生,就会发现他其实并不是那样的。
海子,他的原名叫查海生,1964年3月24日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
海子的童年并不富裕,家庭条件十分普通。然而,命运似乎早已为这个看似平凡的孩子安排了不平凡的人生。
海子的学习成绩特别好,尤其是文科。
在其他孩子还在玩泥巴的年纪,10岁的海子就已经开始自学初中知识了。
他那过人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让他能够轻松地掌握比同龄人更高深的知识。
不满足于现状的海子主动申请跳级,最终如愿以偿地进入了高河中学,成为了一名中学生。
1979年,海子才15岁,这一年对他来说特别重要。
因为他成绩特别好,考上了北京大学法律系,成了当时年纪最小的大学生之一。大家都夸他是“天才少年”。
在北京大学期间,海子的兴趣逐渐从法律转向了文学和诗歌创作。
1982年,18岁的海子开始尝试写诗,仿佛找到了表达自我的最佳方式。
在这段时期,海子结识了同样热爱诗歌的骆一禾。两人志同道合,常常彻夜长谈,讨论诗歌和人生。
骆一禾的才华和见识给海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激发了他更多的创作灵感。
虽然海子就读的是法律系,但他的心却早已飞向了诗歌的天空。
他广泛阅读中外文学作品,汲取各种思想养分。课余时间,他常常独自一人漫步在未名湖畔,或是坐在图书馆的角落,埋头写作
在北大的日子里,海子不仅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他对生命有着近乎狂热的热爱,同时又常常陷入深深的忧郁之中。
1983年,海子从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了,他的人生也开启了新的阶段。
之后,他被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在哲学教研室工作,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
在政法大学的日子里,海子的创作如同喷涌的泉水,源源不断。
他的笔下不仅有诗歌,还有小说、诗剧、札记和学术论文。
也就是在这时候,命运为他安排了一场刻骨铭心的邂逅。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期间,海子遇到了自己的初恋。
这位女孩是他的学生,对海子的诗歌怀有深深的喜爱。两人的相遇,仿佛是文学和爱情的完美结合,为海子的生命注入了新的活力。
海子全身心地投入到这段感情中,他的爱如同他的诗一样热烈而深沉。
为了这位心爱的姑娘,海子写下了大量的爱情诗,每一首都饱含着他对爱情的理解和憧憬。
有时候,海子会陷入一种近乎疯狂的创作状态,一封情书可以写到两万字以上,仿佛要将心中所有的爱意都倾注在字里行间。
现实总是残酷的。这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最终还是难逃命运的捉弄。
由于家庭和社会等诸多原因,这对恋人最终还是走向了分手的结局。这次感情的挫折对海子造成了巨大的打击,成为了他心中永远的伤痛。
情感上的挫折、创作上的压力,以及生活中的种种困难,都开始对他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这个敏感的诗人似乎难以承受现实生活的重压,开始寻找逃避的方式。
那段时间,海子开始喝酒。对他来说,酒就像一个躲藏的地方,能让他暂时忘掉烦恼,也能让他感觉不到那么难受。
可是,喝酒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让他越来越糟糕。
不仅身体被酒给弄坏了,心里的痛苦也越来越深。
在去世前的一年,海子曾回到家乡过年。这次回乡之旅可能让他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选择。
家乡的熟悉环境,亲人的关爱,或许曾给他带来短暂的慰藉。
可这次回乡并没有改变他内心的困扰。相反,家乡的平静与他内心的波涛汹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可能更加凸显了他内心的孤独和痛苦。
1989年3月26日,25岁的海子做了个让人特别痛心的决定,他选择了卧轨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个消息一下子传开了,整个文学界和社会都震惊了。
大家都不敢相信,这么有才华、本该有大好前程的年轻诗人,怎么会用这么极端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呢?
海子去世时的场景令人心碎。在他身边,只有四本书和仅剩的2毛钱,这些简单的遗物仿佛诉说着他生前的清贫和孤独。
他留下的遗书很短,也很冷静,就几句话:“我叫查海生,我是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的老师,我的死和谁都没关系。”
这几句话让人看着心里难受,好像背后藏着说不完的孤独和绝望。
海子的离开,让中国文学界少了颗特别耀眼的星星,留下的遗憾和痛心,好像一道深深的伤口,很难完全愈合。
人们开始回顾他的生平,重新审视他的作品,试图从中寻找他选择结束生命的原因。
可是他的选择或许永远是一个无法完全解开的谜。
海子的一生,就如同一首华丽而悲伤的诗篇。他用短暂的25年,谱写了一曲动人心魄的生命之歌。
他的才华、他的热情、他的痛苦,都凝结在那些美丽的诗句中,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永恒的篇章。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侄儿忆海子:大学时的初恋对他影响最深
澎湃新闻——“我自杀和任何人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