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笔!国资产业投资频频出手,释放了什么招商信号?

含谷川 2024-08-30 14:03:37

支持产业招商,国资出手了!

数据显示,2019~2023年,在全国范围内,国资直接投资了12852家企业,金额高达15868.49亿元。

同一时间周期,有38279家企业获得股权投资,累计融资总金额达62697.43亿元。

两个现象结合起来,就相当于,每3家企业中,就有1家得到国资的直接支持;在所有融资额中,每100元里,就有25元出自国资之手。

国资的“大手笔”都投向何处?背后的投资逻辑是什么?地方招商如何借势发力?

本文就以上几个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国资出手 聚焦四大领域

从投中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3年国资平台分析报告》,可以一窥国资投资的现状与趋势。

先说一个前提,本文分析讨论的国资投资情况,仅针对企业融资,不包含并购、新股发行部分。

报告显示,在2009~2023年期间,全国已有23014家国资主体活跃在投资市场。具体投资的企业数量和金额,前文已有介绍,这里不过多赘述。

直接进入正题,这些国资都投向了哪些领域?

总体来看,电子信息、医疗健康两大领域获投最多;先进制造、能源和汽车交通持续增长。

先来看看电子信息产业,这一领域涵盖了半导体、人工智能、软件和硬件等多个细分行业。

过去5年里,电子信息稳居第一,投资占比一直保持在30%以上。特别是在2022年,电子信息的投资占比,达到了36.53%,可见全体国资对这一领域的关注。

紧随其后的是医疗健康,虽然投资占比在15%-19%之间波动,但依旧是国资投资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2019年科创板开放,允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挂牌上市,再加上疫情的催化,生物医药的投资热情被进一步点燃。

可以看到,不少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都将医疗健康列为本地重点产业发展之一。

除了这两大领域,先进制造业增长趋势也不错。

从2019年的8.08%,增长至2023年的12.52%,先进制造的投资占比持续提升。特别是,聚焦在与先进制造密切相关的新能源和汽车交通两大领域。

这揭示了一个趋势:国资对于制造业的青睐,日益加深。

这一点,在各大城市发布的产能扩建项目情况中,有所体现。比如,京东方的面板项目落地成都,奇瑞汽车的产能基地选址青岛,都牵动着对制造业龙头和相关产业链公司的投资。

以上是全国的视角。接下来,我们将目光聚焦到,各省市国资的具体投资动态上。

整体来看,电子信息依然是所有省市投资最为集中的领域。

以上海为例,当地国资直接投资了491家电子信息公司。这一数字,是医疗健康的两倍之多(该领域为223家),总金额是医疗健康的3.6倍。

同样,北京在电子信息领域的投资也比较可观,共投资了417家公司,总金额也远超位列其后的医疗健康产业。

关于产业这一块,福建省有不一样的投资动向:

在能源矿业领域,投资金额最多。这或许,与宁德时代、厦钨新能源、紫金矿业等能源/矿业巨头位居福建有关。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上下游产业链向福建聚集,而福建国资正是背后的资本推手。

资本招商 三大关键点

《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后,过去那种单纯拼政策的招商模式,已经行不通了。资本招商,或许是当下的一个新出路。

这种投资与招商结合的模式,可以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效应,让更多资金精准投向产业转型、撬动双招双引。

投资的难处,是如何发掘有潜力的的项目;而招商的难处,则是如何找到好的企业。

资本招商想要真正发挥投促引的作用,需要先解决“投什么”“谁来投”“怎么投”的问题。

先来看“投什么”的问题。

关键词:因地制宜、精准选择。引进来的项目,与本地产业规划相结合、与当地资源禀赋相匹配、与要素衔接。

大城市科技资源、人才资源高度集中,能够为新能源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提供要素支撑。这些城市,应把招商重心放在高新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以及本地产业链的延链、补链上。

而小城市由于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区域限制等因素,并不具备发展高新技术的优势。

所以,在招商过程中,需要更加务实一些,挑选几个关键技术环节,将这些技术融入本地传统产业中,实现技术与市场需求完美结合,推动原有产业转型升级。

更重要的一点,地方政府应把重点放在行业前景好、市场潜力大、技术路线已相对成熟的成长期企业上。

这类企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资金需求较大;而且,由于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在资本的助力下,成功概率会大幅增加。对政府而言,投资这样的企业,能够降低风险。

再来看“谁来投”的问题。

关键词:政府引导、市场参与。

资金来源上,政府资本无疑是重要推手,但单纯依赖政府资金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引入市场化子基金,形成政府与市场共同参与的格局。

但有个现实问题,政府资本与社会资本,在投资逻辑上存在差异。

政府往往将重心放在产业的孵化和壮大上,一笔钱投下去可以不赚,能够把产业做起来即可。

但社会资本的目的是盈利,比较看重短期的投资回报。对于不赚钱的项目,哪怕战略意义再大,可能也不愿意投。

这种盈利诉求上的矛盾,容易让双方陷入博弈中——政府看中的项目,社会资本不愿投,社会资本想投的,又被政府否决。

怎么化解这些矛盾呢?可以尝试着从4个方面入手。

➢ 建立优先劣后机制

在这个机制下,政府资本处于优先地位,并主动向社会资本让利。这样,政府资本承担的风险更小,社会资本收益也能得到保障。

➢ 设置容错机制

对于因客观原因导致的投资失败,不应过分苛责。

毕竟,同时满足政府对企业投资额要求和市场化投资的收益期望,本身难度就不小。若没有容错机制保障,就容易出现不敢投、不愿投的现象。

➢ 做好机制设计

政府需牢牢把握投资的决策权,倘若全权交给投资公司,那么投资的方向,可能受市场资金偏好的影响,偏离地方招商发展的初衷。

➢ 设定合理的投资比例

对于不同行业和地域,应设定一定的比例限制,以此引导资本更多地流向那些急需资金的领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最后就是解决“怎么投”的问题。

关键词:规划先行,把控节奏。

需要有个明确的计划,比如,打算用几年投来完成投资?每年要大概投多少个项目?按照这个节奏,做好调研,挑出那些真正值得投的好项目。

如果没有规划就盲目行动,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一开始投的太快,后面看到好项目却没钱投;或者一开始过于谨慎,只投了一点点项目,到最后一年慌忙找项目投钱,错失好的招商机会。

通过科学规划,能够把握招商的节奏和力度,尽量让每一笔钱都花在刀刃上。

以投促引 项目如何落地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地方政府在创投市场中的参与度越来越高。

据清科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底,政府引导基金的数量已突破2000大关。

地方政府,已然成为创投市场主要的资金来源。同时,大部分的投资机构,也与政府携手,成为招商的“最佳搭档”。

然而,资金雄厚并不意味着,项目就能轻松落地。

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提高落地成功率呢?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可行的路径。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合肥模式”和“深圳模式”。

合肥模式,坚持“以投带引”,依托三大国资平台,围绕投资全链条打造“引进团队—国资引领—项目落地—股权退出—循环发展”完整闭环。

深圳模式,多在企业陷入危机时介入,通过议价入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顺势将优质产业引入本地;同时,依托科技园区,拓展“空间+金融”服务链。

仔细分析这两种模式,会发现一个共同点:

都是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或者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无论是企业初创期、成长期,还是成熟期,都能得到相应的扶持。

这种全周期的服务体系,对地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需要深入了解产业。

只有真正懂产业,才能更准确地判断哪些项目具有潜力,哪些项目更值得投资。

比如,合肥的一线招商人,被要求具备全产业链知识。这正是为了确保每一个引入的项目,都能与当地的产业生态相契合。

其次,需要精通资本运作。

毕竟,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资本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

巧妙的资本运作,不仅能成功引来好项目,还能促成产业集群的形成,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

当然,并不是每个地方,都具备合肥和深圳的条件和底蕴,想要简单复制他们的成功,并不容易。

对于那些在产业和资本方面,稍显不足的地方来说,更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条件,有针对性地参考和借鉴其中可行的做法。有时候,适当借助第三方机构的外部力量,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最后再总结一下。

在招商引资上,企业和项目投资是一项复杂的决策。

这需要我们,明确哪些领域值得投资,如何平衡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并制定科学的招商规划。只有做好每一步,才能让资本招商在地方产业和经济发展中,发挥最大作用。

0 阅读:14

含谷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