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落地,汽车产业基础能否作为招商必要条件?

含谷川 2024-08-16 13:12:47

多城无人驾驶火热开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竞速,地方招商引资争先布局。

我们,先抛出一个问题:

就招商而言,地方汽车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有望借智能网联“换道超车”么?

答案是,有可能。简述主要原因:无智能,不汽车。

智能网联是无人驾驶的“脑神经”。毫不夸张,小到路口的红绿灯,整个系统都能与汽车互动。

是否具备汽车产业基础,不一定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招商的必要条件。

无人驾驶扑面而来,各地招商为何争?争哪些?有什么经验?区域布局在哪?重点企业有什么?

地方争夺战 为何争 争哪些

在全球汽车产业上半场,中国新能源汽车凭借“电动化”取得先机。

而在下半场如何遥遥领先,“智能化”显得尤为重要。

今年开年,平静已久的无人驾驶“湖面”,被投下了一颗不小的石子:

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助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间耗时不到6个月,再次公布——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

我们看到,20个城市入选,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城市都有覆盖。

简单说,无人驾驶不是北上广深的专属,三四线城市汽车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可能也有发展机遇。

这批入选城市,总体呈现四大共性特点:

有的具有“双智”试点和示范区的标签;也有的地方沉淀了汽车产业基础。

还有的城市,以产业生态思维将本地优势产业与智能网联汽车耦合发展;也有的则是锚定了测试场景的商业化闭环。

现阶段,国内城市在争夺“自动驾驶第一城”,为何争?争什么?

先看为何争,前景广阔,带动产业集群规模效应强。

2015年,被视作中国“自动驾驶元年”。当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正式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无人驾驶被列为汽车产业未来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

三年后,《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出台,为更多城市发展自动驾驶产业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这促使自动驾驶产业,拥有从一线城市向外迁移的机会,二三线城市也具备了落地条件。

从投融资看,2019年是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崛起之年。2021年达到峰值后,不少智能网联企业迎来高光时刻。

经谷川产业研究院梳理,2023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约1613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6.20%,趋势表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地方政府对智能网联汽车,为何如此热衷?无外乎两个原因:

一是,市场空间规模有一定潜力。

结合《中国制造2025》、《“十四五”规划》及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数据,到2025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仅汽车部分新增产值将超1万亿元,2030年将会达到2.8万亿元。

二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无人驾驶可带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吸引国内外投资、技术人才聚集,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促进经济增长和科技创新,提升整体产业的竞争力。

自动驾驶技术,将推动汽车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核心部件的研发和生产,促进高精度地图、车联网、云计算等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那么,各地政府招商都在争什么?争的是,产业化便利程度和商业化落地速度。

在前期阶段,“首批试点”往往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重庆等各大城市争夺的关键。

例如,发放多少自动驾驶牌照、谁成立首个测试场等,这些都是自动驾驶的“发令枪”。

尤其,北上广深城市之间不仅比牌照数量,还比牌照级别,而且都要争“第一”。

在后期争的是,谁先实现或突破商业化闭环路径和谁先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生态,以智能网联耦合带动本地主导产业发展,从而实现招商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轮城市竞争中,由于龙头公司或重大项目带动,有部分三四线城市脱颖而出。

浙江德清县,作为全国首个以县域为主体创建的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测试场景丰富且条件成熟,是浙江省唯一同时满足单车智能和智能网联测试的公共测试场。

还有,山西阳泉成为全国首个全域开放自动驾驶的地级市。2018年,在产业结构调整关键时期,围绕百度云计算中心建成投用,寻找到了相关产业的机会。

谷川产业研究院对区域空间布局梳理,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湖北、湖南、重庆等地,成为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及应用试点城市集中的省份。

招商有条件 多选项 必选项

随着无人驾驶技术落地,自动驾驶汽车企业之间的竞赛,无形中演化为城市之间的较量。

各地政府抢先布局,通过招商引资、修路盖厂、测试运营,量身定制产业发展路径。

谷川产业研究院分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由链式向网状转变。单靠汽车升级远不够,更需要车、人、路等信息交换共享来实现。

从各地发展来看,有两种不同的典型情况:

一是,汽车产业基础弱或无优势。

汽车产业基础弱,利用本地电子信息、人工智能、通信技术等优势,从科技方面入手可与智能网联相结合。

以识别能力为例,既依赖高性能的传感器件,也离不开智能算法和数据分析。

无汽车产业基础,可考虑本地测试场景的特殊性、复杂性、全面性等方面的优势,将其测试地点落位于本地,以此吸引相关企业入驻,延伸产业链。

长沙是典型案例,先天不足,后天来补,丝毫不妨碍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虽然,没有一线城市的经济优势,开始也没有造车企业、自动驾驶科创企业等资源优势。但是,为什么产业布局“醒”得很早。

谷川产业研究院给出结论,长沙以“路”为切入点,瞄准行业缺乏测试环境的痛点,建设高标准的测试区,在“硬件”配置上展示出优势。

历经8年奔跑,在智能网联汽车这一新赛道上,从感知层零部件、整车算法,到下游应用服务行业广泛布局。

今年4月,千亿级规模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一期)开园,成为长沙“链接”智能网联汽车企业的平台。

如今,已聚集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整车、算法、芯片、大数据、通信导航等生态链上下游企业400家左右。

对智能芯片和智能计算平台,引进以北斗、华诺星空为代表的本土智能化感知定位等核心传感器供应商;在自动驾驶底盘及线控转向上,入驻德国舍弗勒等龙头企业;还有,以湘江智能等企业为代表的检验检测、车联网运营、物流服务等企业。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离不开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强大的云,自动驾驶、智慧交通、智慧城市、云计算、物联网等产业也会纷纷入局。

所以说,汽车产业基础不再是城市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决定性因素。

二是,当地有一定汽车产业基础。

这里划重点,地方政府有4项必做:

①研判智能网联汽车整个产业生态中,有哪些方面能与本地已有产业基础相联系,打造地方特色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尤为重要。

②本地汽车产业、企业、供应链的转型升级。

③与传统燃油汽车产业并轨,通过搭建共享的产业平台(产业园/示范区/试点/云平台等),来实现耦合发展。

④基于以上,关注顶端政策开放性和多样性,以及下游应用场景开发、商业化闭环。

例如,在自动驾驶测试方面,江苏无锡更是野心勃勃。

表面看,从数量来说无锡的智能网联汽车不多。实际上,车联网应用场景主打一个“多面覆盖”。

无锡背后得益于,当地物联网产业发达,坐拥全国首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四大先导区中唯一的非一线城市,具体打法是什么?

其实,就是利用自身定位和资源禀赋,无锡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基础优势、物联网地标产业领航优势、公安部交科所等重大平台支撑优势都集中在这里。

经过分析可得,在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技术加持下,重视车联网场景应用落地,特别是给予商业化应用场景更大的空间。

从“无人区”到商用时代,往后漫游在城市中,车联网赋能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程度也将越来越深,毕竟这才是车联网背后牵连着的那张更宏伟的蓝图。

网状产业链 有什么 看什么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带动性强,涉及视觉、感知、决策等领域,主要以自动驾驶功能为核心。

从谷川产业研究院绘制产业链全景图中,我们看到了摄像头、雷达、高精度地图、计算平台、线控底盘、智能路侧单元等诸多环节。

上游

主要由感知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通信系统构成。

感知系统(摄像头、雷达、高精度地图及定位等)、决策系统(操作系统、芯片、算法等)、执行系统(线控底盘和集成控制系统)、通信系统(通信终端、通信模组、云平台等)。

中游

主要为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以及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制造。

智能座舱行业细分赛道众多,主要包含HUD(抬头显示)、液晶仪表、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人机交互和汽车座椅等。

在自动驾驶领域,多家专注于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企业开始崭露头角,如小马智行、文远知行、西井科技、Calmcar等。

下游

主要是智能网联汽车的经销商、各类服务商等。

从产业链价值分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向上游感知系统、决策系统、通信系统等软硬件提供商,以及下游运营服务商转移。

相较于传统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价值链呈现出总量上扬、后端延展的特点。

在汽车原有底盘、车架及零部件等硬件的基础上,现阶段无人驾驶更依赖于感知层、决策层、执行层以及通信系统的支持。

因此,带动一批高附加值、高技术壁垒的自动驾驶软硬件供应商崛起,如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高精度地图和定位、芯片、算法、通信网关等。

在后端市场,软件定义汽车模式下,用户体验与需求正成为软件升级的核心驱动力,运营服务成为汽车价值链的延伸。

随着软件占整车价值比重提升,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互联网科技巨头、自动驾驶初创科技企业等纷纷入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此外,智能网联汽车作为一种新的智能终端,其道路行驶数据、人车交互数据等价值被充分挖掘和利用,将会催生新型商业模式或业态。

比如,自动驾驶技术方案供应商、无人驾驶、智慧交通等,不断延伸产业链的后端价值。

谷川产业研究院,对企业集聚地进行分析,重点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湖北等地。

作为各地招商人,主要关注三个大领域:

● 感知系统,车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是三大感知硬件。

● 决策系统,芯片、车载计算平台、操作系统等决策控制是自动驾驶的核心。

● 执行系统,线控底盘是重要支撑,可重点关注线控制动、线控转向和线控悬架。

各地政府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应当注重地方政策支持、基础设施、测试和应用场景、产业基础、人才支撑等多方面条件。

基于此,谷川产业研究院总结出以下建议:

从整体层面看,遵循硬件优先、软件升级、网联融合、服务配套的产业发展路径。

放在短期中,优先以感知系统和执行系统硬件切入。比如,招引一些车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线控底盘等。

地方聚力攻坚关键核心技术,围绕激光雷达、高精度地图及定位、车载芯片、线控底盘、通信系统等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领域,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加强技术研发合作,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而中长期则是,以决策系统软硬件升级、通信系统网联融合为抓手,并结合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等集成系统以及配套相关服务,逐步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

比如,重点关注操作系统、算法、芯片、云平台、智能座舱、运营服务等。

汽车产业基础较好的省市,应加强对传感器、软件、算法、车联网以及自动驾驶运营服务等领域企业的招引,加强企业间战略合作,加快形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系统。

相对汽车产业基础薄弱的中小城市,可充分依托区域道路环境相对简单、驾驶场景实现相对容易、本地商业需求价值较高的自动驾驶应用场景。

从科技方面入手,加快引进智能网联汽车成熟技术及实现本地应用落地,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中谋得一席之地。

总结一下

所以说,各地只靠车企,做不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地方有汽车产业基础,从“链”上发力,构建基于地方产业基础和特色的差异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生态,再向政策、应用场景两端延伸布局。

无汽车产业基础,可从政策开放、场景多元两端软性服务发力,共同刺激中游制造产业发展。

本期报告研究 | 谷川产业研究院 麻林宵 马帅

0 阅读:0

含谷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