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渔5年出现1.2亿条鱼,草海被啃成“秃海”!长江会重蹈覆辙吗?

丽唐文采飞扬 2024-06-08 13:49:34

在这个物竞天择的环境中,一味的“禁渔”真的能够实现人们所想要的效果吗?

贵州的“草海”就是一个例子,禁渔了5年,非但没有起到好的作用,反而是适得其反,使生态环境失衡。

面对这种情况,让很多人不得不联想到长江,同样的禁渔,长江会步入它的后尘吗?

遭到破坏,病急乱投医

贵州的草海,又名为“八仙海”,作为一个天然淡水湖,并且还是一个4A级别的景区,自然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

这里环山抱海,风景优美,还有不少珍稀鸟禽出没,其中就有黑颈鹤、丹顶鹤、灰鹤等等珍稀鸟类。

然而无论是多美的环境,都逃不过人类的破坏,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这一片安静祥和的草海,遭到了“劫难”。

遭到大肆破坏后,草海的环境早已经不复当年,一直都在经历“海枯”、“海涨”的恶性循环。

终于在2014年,草海的环境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可是对于这种情况,一时间相关部门对此并不知道该怎么办。

只能紧急的下达了禁渔、禁止垂钓等等一系列的保护措施,甚至有点病急乱投医的样子。

为了能够尽快的恢复以前的生态环境,相关部门还没去做实地考察还有长期的观察,就果断的下发了政策。

可是光有政策,没有人为干涉的话,这个被破坏严重的草海很难自我修复的。

2018年,为了能挽救这片淡水湖,相关部门决定从根源入手,开始进行人为干涉来恢复生态环境。

最终在相关部门的整治下,这片充斥着恶臭的草海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空气中充满清新的草海。

并且还时不时的能看到草海中逾跃而出的鲫鱼,最大的鲫鱼都有了三四厘米长。

一系列的禁止之后,果然是有效果的,草海经过很长一段的恢复,已经渐渐开始往好的方向发展了,可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参考资料:《用一道道“护身符”维护“地”的蓬勃生机 牢牢构筑起湿地生态保护屏障》 中国长安网2023-09-26 16:22

人为干涉生态失衡

草海经历过一段安稳的日子后,可随着时间的发展,这里又出现了新的问题,那就是鱼太多了。

这些鱼没有了天敌,就开始了肆无忌惮的增长,一时间草海里面密密麻麻全部都是鱼。

这些鱼类开始大肆的抢夺浮游植物、水草等生态资源,密密麻麻的鱼,将整个草海的水搅拌的十分浑浊。

鱼类增多,食物减少,它们就只能去啃食水草,这样长期循环下去,“草海”就变成了“秃海”。

根据贵州实发大学的专家侦测,水域仅有25平方公里的草海,竟然出现了1.2亿条鱼,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现象。

更为关键的是,这个草海的深度并不深,它只有2米左右,这样换算下来,那就是平均每平方米里面就会有4.8条鱼。

就这个密度,就算是人工养殖的话,也是非常恐怖的存在,一时间相关政府也是好心办错了事。

除了鲫鱼,里面还有各种各样的鱼类,甚至还有外来物种,人们在草海里面发现了克氏原螯虾。

专家们本想着治理一下海草的问题,谁都没想到一个禁渔导致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很快就又开展了行动,这次他们决定三思而后行了。

如此多的鱼类,该怎么捕捞和捕捞哪些成为了一个大问题,首先就是草海这片地方捕捞鱼的话难度非常大,再有一个就是,捕捞这么多鱼,又该如何处理?

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对于这片对域的鱼类种群的调查过少,到底捕捞多少才能保证种群不会灭绝?

这可把专家给难倒了,最后还是让当地的渔民们解决了这一问题,相关部门让当地的渔民们疯狂的捕捞。

截止到2023年5月份的时候,在草海这么一大片地方,捕捞上来鱼、虾等动物一共25万斤,这才得以控制住局面。

水草也开始了快速的恢复,最终这场“闹剧”才落下了帷幕。

这也让不少人想起了长江的生态流域,长江的禁渔,会不会变的和草海一样?

参考资料:《高原湖泊草海应对“鱼满为患”》 2023-07-10 15:19 来源:半月谈网

长江禁渔步入后尘?

这样的问题并不是杞人忧天,草海的历史要比长江的短,并且生态系统也比长江的简单,可即便如此,生态系统都差点没有恢复过来。

如果长江真的步入草海的后尘,那真的很难恢复。

长江这几十年的时间里,放了多少条中华鲟的鱼苗,可现在中华鲟依旧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长江里面还是非常少见。

2021年是长江禁渔政策正式实施的第一年,经过这几年的时间,长江的生态环境确实有所好转。

有了草海的前车之鉴,不少人担心长江会步入后尘,对于这种情况,大家可以大可放心。

因为长江的政策,是经过多少专家日日夜夜研究而来的,经过几年的是考察和结合当下的环境所做出的政策。

并且在此期间,专家们会不断的对此观察,一旦出现任何突发情况,都会根据情况来做出调整。

正是有了“草海”的前车之鉴,我们对于生态环境应该要有更科学的调整,不能从一个极端发展到另一个极端。

参考资料:《焦点访谈:长江禁渔鱼归来》 光明网2024-04-15 07:12

到现在为止,我们国家对于生态环境恢复这一方面,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越来越多的河流、湖泊、草原都在慢慢恢复。

对于生态环境,我们不能一刀切,要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够保证青山绿水长流。

不知道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探讨!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0

丽唐文采飞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