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小编将持续更新,感谢您的支持。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对枪支管控最严格的国家,个人是无法持有枪支的。
就在96年的一天,山东某地的警方接到确切消息,在他们辖区的一位老人持有枪械,等民警赶到时,老人却说:
“不能缴枪,我没有这个习惯。”
在了解完老人的故事后,民警没有收走老人的枪械,甚至主动给老人办了持枪证。
那么老人到底是什么来历呢,老人又为什么能持有枪械呢?请大家带着疑问,跟着小编继续向下看。
01缴枪
在民警得到“线报”后,立马组织人手,“全副武装”的前往了滕西远老人家里,在见到老人后,却放松了警惕。
先是看到老人家门口的一副对联“幸福不忘毛主席,发展全靠共产党”。在看到这幅对联后,民警心里的那块石头仿佛落地了。
在民警向滕西远表达过来意后,他缓缓起身,去到里屋,在一晌后,拿出了一个精美的木盒子,在民警面前,缓缓的打开。
盒子里放着两把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驳壳枪,还有一把隐隐约约可以看到斑斑点点红色的匕首。
这时,民警走向前去,准备收走这两把枪,但是滕西远老人,眉头一皱:“干什么,不能缴枪,我没有这个习惯。”
一时间,民警竟被滕西远的话给镇住了,这时,滕西远从盒子里颤颤巍巍的拿出了一张纸条,交给了民警。
在接过纸条一看,民警被镇住了。就和滕西远聊了起来,只字不提收枪的事,听他开始讲起他的光辉战绩。
那么,小编将在下文介绍一下滕西远的光辉战绩。
02立功
在解放战争时期,滕西远在一天晚上,身为连长的他来到了前线的哨兵点查看,就在来到一处山顶的哨兵点时,被哨兵告知,山下有300人在搬运物资。
他接过望远镜一看,果然如此,他想到要把这些敌人俘虏,于是,就清点了身边的弹药,发现只有6个手雷和2把枪。
他皱起了眉头,想到:就两个人,山下最起码有300号敌人,就是300头猪让自己去抓,两个人也不一定能抓完啊,只能吓唬敌人了,反正天黑,他们看不到有多少人。
于是灵机一动的他,朝着敌人扔了一个手雷,然后大喊道:“都不许动,你们已经被包围了,放下武器,我们一向都是优待俘虏的。”
在敌人听到这句话后,都如同惊弓之鸟般,将正在搬运的物资扔到了地上,慌不择路的逃跑,有的人爬到了地上,有的人钻到了车下面,现场乱作一团,就像在菜市场抢特价菜一样。
就在他说完这句话不久,因为手雷的爆炸声吸引了附近友军的注意,所以大队人马立马就包围了敌军,不费吹灰之力就俘虏了敌军,还缴获了大批物资。
这是因为晚上天黑,敌军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包围他们,再加上在战场我军经常把他们打的屁滚尿流,所以都慌张起来,以至于我军在零伤亡的状态下,俘虏敌军。
当滕西远和战友们带着物资和俘虏的大队敌兵回到营地后,他的领导嘴里一直念叨着:好兵,真是好兵。然后将这件事,上报了上级。
在滕西远的英勇事迹被粟裕将军知道后,夸他是:有勇有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甚至还亲自送给他一把驳壳枪。
这就是其中一把驳壳枪的由来。
在小编看来,滕西远的勇气值得人们佩服,勇气与谋略并存,知道自己的战友们在离自己不远的营地,就把握住机会,先用爆炸声吸引战友,也借此镇住敌军,等待援军的到来。
那么另一把驳壳枪又是怎样获得的呢?请大家跟着小编的步伐接着向下看。
03杀敌
在抗日战争时期,滕西远所在的部队,得到线报,有鬼子要大扫荡他们所在的区域,于是首长准备开一个动员大会。
但是鬼子速度极快,动员大会还未来得及召开,鬼子就开始派出大队人马,开始扫荡,就在滕西远与他的两名战友,刚刚把村里百姓疏散到安全地带时,还没来得及撤退,鬼子大佐的三轮摩托车就已经到了村口。
所以滕西远和他的战友就藏到了老乡的牛棚里,直接钻到牛棚里的稻草堆里面了,三人警惕的透过缝隙看着周围,心扑通扑通的跳着。
看着敌人还没搜查到他们这里,滕西远不听战友的劝阻,趁机爬上了房,准备观察鬼子的动向,看到鬼子分散开来,准备搜查。
就在他准备下房去告诉战友情况时,一个鬼子踹开了房门,滕西远看见鬼子闯了进来,手摸着腰间的匕首,直接从房上跳到了鬼子背后,一招毙命的放翻了鬼子。
看着鬼子的尸体,他的两名战友也从稻草堆里跳了出来,将鬼子尸体藏好后,他的战友提议离开,滕西远提议外面鬼子太多,现在出去就跟找死差不多,不如就埋伏在院子里,伺机而动。
于是三人就埋伏在门后,准备给接下来的鬼子来个惊喜。不久,一个拿着佩刀的鬼子,推门而入,藏在门后的三人在鬼子进门的一瞬间,一人关上门,一人捂着鬼子的嘴,一人放翻鬼子。
在放翻这个鬼子后,三人看着他手里的佩刀,知道这是摸到大鱼了,于是就带着鬼子的佩刀,悄悄打开门,观察外面的情况,看见外面一片寂静。
三人就悄悄的摸到了村口,顺利回到了营地,一路上他们是有惊无险,走的是小路,甚至在路上还碰到了鬼子的大队人马。
就在他们离开后,鬼子瞬间乱做一团,因为最后那个拿佩刀的鬼子是他们的大佐。
在他们回到营地,将佩刀拿出来给司令员看,又将事情的经过讲给司令员后,司令员喜笑颜开,嘴都合不拢了,说道:
“干得不错,没想到,滕西远你入伍不久,就立下大功,你是不是还没配枪。这把枪是我刚刚缴获敌人的,还没暖热呢,就交给你吧。”
说着,就将自己腰间的驳壳枪从枪套中取了出来,递给了滕西远。还笑着拍拍了滕西远的肩膀,但司令员在离开前,将他们缴获的佩刀给“顺走”了。
一旁的政委捂着额头,无奈说道:“得,这是又要去跟那几个家伙吹牛了。”引得一旁的滕西远三人哈哈大笑。
这时滕西远的回想起了参军前的一幕幕......
04参军
“你在家照顾好自己,我们先走了,有时间就回来看你了。”滕西远的大哥和二哥对他说到。
滕西远看着两位哥哥远去的身影,握紧拳头,在心中想到:自己也要成为像哥哥一样的人,要为国效力。
他的父母在他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是他的两位哥哥一把屎一把尿的将他抚养长大,在他长大后,他的两位哥哥就参加了革命。
刚开始,他还不理解哥哥为什么要离开自己,但是,在他看到鬼子烧杀抢掠的行为后,他明白哥哥的行为,也立志要像哥哥学习。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了,就在滕西远苦恼怎么为国家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时,他所在的地方,正好招锄奸队的队员,他就踊跃的报名参加了。
由于他年龄小,人又机灵,所以就安排他当做情报员。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进入了八路军的队伍,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在刚进入队伍时,领导看他年纪还小,于是就安排他做一些不正面面对敌人的事情,比如在鬼子扫荡时,疏散群众。
考虑他基本没有正面面对敌人的情况,再加上当时武器资源紧张,所以并没有给他配枪,只是给他配了一把匕首用来应对突发情况。
滕西远就是拿着这把匕首,干掉了鬼子大佐,也是滕西远盒子里的那把。
05合法持枪
当年滕西远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他还受到了彭德怀的称赞。
在雄赳赳气昂昂的跨过鸭绿江后,滕西远的部队就与敌人交上了火,在他们前进时,被一辆坦克挡住了路。
细心观察的滕西远,拿着炸药包就冲向了坦克旁的水沟,就在战友为他担心时,他顺利炸掉了坦克,并毫发无伤的出现在战友面前。
就是这件事传到了彭老总的耳朵里,夸奖他是:爆破英雄。滕西远在从军时间里获得了3次一等功、2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真是名副其实的英雄!
在战争结束后,滕西远准备退伍,但是在最让他放不下的就是陪伴自己多年的两把驳壳枪和一把匕首,但是有规定,退伍肯定是要交枪的。
滕西远只好找到了有关部门,将自己的这两把枪的故事告诉了他们,工作人员肃然起敬,便为他开了持枪证明,他心满意足的带着自己的老伙计回到了家。
回到家后,他就投入了城市建设中,先是负责城市绿化方面的工作,而后又负责城市的公交运营,不管是哪个岗位,滕西远都尽职尽责,将老兵的作风带到了工作上。
就在1982年,他办理了持枪证,所以他持枪是合理合法的。
就在民警听完滕西远老人的故事后,都热血沸腾,瞬间对老人产生了崇高的敬意,在简单的寒暄后,就表示,既然有持枪证,那就是合理合法的,他们也是听到别人说他这里有枪才来查看的。
滕西远老人对自己的驳壳枪和匕首,极为爱护,天天都要拿出来擦,所以这两个“老伙计”虽然已经几十岁了,但仍显得流光水滑,就跟刚出厂一样。
像滕西远老人致敬,像和他一样为新中国做出贡献的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