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控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在2025年4月20日召开的湖南省肿瘤规范化诊疗质量控制论坛上,这句话成为与会专家的共同心声。本次会议不仅是全省肿瘤质控工作的年度盛会,更标志着湖南省肺癌单病种质控专业组联盟的正式启动,为推进肺癌诊疗同质化按下“加速键”
锚定方向 凝聚共识—关乎三湘百姓健康的质控攻坚




2025年4月20日,湖南省肿瘤规范化诊疗质量控制论坛在长沙隆重召开。会议现场,来自全省各级肿瘤质控中心的100余位专家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本次会议受到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卢秀兰处长,湖南省肿瘤诊疗质量控制中心顾问、湖南省人民医院肖亚洲院长,湖南省肿瘤医院向华院长,以及湖南省肿瘤诊疗质量控制中心全体成员的高度重视,应邀出席。
会议特别还邀请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段建春教授对最新质控标准进行权威解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宋启斌教授分享肺癌质控的湖北模式,辽宁省肿瘤医院刘宏旭教授介绍国考方案下质控的实践分享,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海泉教授就早期肺癌个体化诊疗探索作专题报告。这些来自其他省份的宝贵经验,为湖南肺癌质控工作提供了重要借鉴。
本次会议不仅是对湖南肿瘤质控工作的阶段性总结,更标志着湖南省肺癌单病种质控专业组联盟的正式启动。会议在湖南省肿瘤医院王晖副院长的主持下,汇聚了湖南省肺癌领域的顶尖专家团队,包括湖南省肿瘤医院杨德松教授、湖南省肿瘤医院邬麟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金龙玉教授、湖南省人民医院佘科霖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肖德胜教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莫靓教授、永州市中心医院罗鹏飞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马芳教授、株洲市二医院刘建民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刘超愿教授等权威专家,与会专家们一致表示全力支持肺癌单病种质控工作。会上,湖南省肿瘤医院王文祥教授详细汇报了专委会工作计划,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李敏教授介绍了湖南省肺癌多学科中心质控标准。来自全省的肿瘤质控专家围绕湖南省肺癌规范化诊疗进行了深入研讨,为提升全省肺癌诊疗同质化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王晖副院长主持会议中表示:“我们今年的目标是要实现湖南省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核心质控指标达标率大于90%。虽然这个目标颇具挑战,但为了三湘父老的健康,我们必须迎难而上。”
联盟启动 攻坚蓝图—构建三级质控体系的湖南方案
全省一盘棋:分层级推进质控网络建设
全省一盘棋的构想正在变为现实。湖南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正在建立国家-省-市-县分级质控体系,并通过系统化、分层次的实施方案全面落地。
为将这一分级诊疗体系落到实处,湖南省启动了肺癌质控普及项目,通过六大举措构建闭环管理体系:首先开展覆盖省市县三级的诊疗质量调研,建立基线数据库;随后组织分片区质控巡讲,通过查房指导、指标核查和MDT交流等方式提升基层能力;建立省级-市级医院EMDT联动机制,促进经验共享;针对调研发现的薄弱环节,开展肿瘤科、胸外科等重点专科的线上技能培训;年底将通过技能比拼检验成效,并编制湖南省肺癌质控指标和年鉴,持续优化质控标准。
这一系列举措将推动形成“省级定标准、市级抓督导、县级强执行”的工作格局,通过定期调研摸清底数、精准培训补齐短板、严格督导确保落实、科学评估巩固成效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全省肺癌诊疗质量同质化提升的目标。
“这不是简单的行政命令,而是关乎每一个肺癌患者生命质量的系统工程。”王文祥教授在报告中强调。
定标准、助提升、严管理、广宣传、促合作
湖南省肺癌单病种质控工作通过标准制定、能力提升、监督管理、宣传教育、合作共享五个维度的协同发力,构建起科学完善的肺癌诊疗质控体系。
在标准制定方面,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湖南省正在制定符合本省实际的质控标准框架,这些标准特别注重可操作性,并将建立定期评估、持续更新的动态完善机制,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提升基层能力是质控工作的重点环节。王文祥教授在谈到基层工作时表示:“我们正在走向基层,今年计划举办2~3次大型质控会议,包括放疗、外科、内科共同参与的综合培训”,培训采取理论结合实操的方式,确保基层医务人员真正掌握规范化诊疗技术。同时还将建立常态化的线上线下交流机制,持续提升基层医院的诊疗水平。
在监督管理方面,湖南省将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通过常态化的监督检查,对各级医疗机构进行客观评价,并引入奖惩制度。监督结果将作为医院评审的重要依据,形成有力的约束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推动质控工作持续改进。
公众宣传教育方面,湖南省将通过肿瘤防治宣传周、肺癌日等活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科普宣传。重点向群众普及肺癌防治知识,提高早诊早治意识。同时组织专家下基层,特别是深入农村地区,让更多群众了解规范化诊疗的重要性。
信息共享和多方合作是推进质控的重要保障。湖南省将充分发挥省级大医院的带头作用,与地市级医院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同时注重省际交流,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优秀做法,加快提升本省质控水平。王晖副院长在总结会议中也提到“当前亟需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整合多方资源,真正把事情做实。”
他山之石与湖南经验




会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宋启斌教授分享了“湖北模式”的宝贵经验,医院通过将质控指标与医保支付挂钩,使多学科诊疗(MDT)参与率在一年内提升了38%。辽宁省肿瘤医院刘宏旭教授分享了“国考方案下质控的实践”经验,为湖南应对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提供了宝贵参考。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海泉教授则强调了统一诊断标准的重要性。这些外省专家的经验分享,为湖南的质控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借鉴省外经验的同时,湖南也展示了自身的创新实践。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李敏教授在会上详细介绍了湖南省肺癌多学科中心质控标准。这些标准涵盖了诊断、治疗、随访等各个环节,特别强调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这些标准将在首批试点医院实施,待成熟后再向全省推广,为提升肺癌诊疗同质化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展望未来—一场没有终点的健康长征
站在新起点上,湖南省肺癌质控工作已明确四大发展方向:
推进规范化建设围绕国家“健康中国2030”纲要提出的目标,将重点加强医疗机构的目标管理,通过区域自查形成基线报告,并组织专家团队开展针对性调研,确保各项改进措施落到实处。王晖副院长强调:“咱们现在有这么多团队,这么多年轻的专业人才,关键是怎么把这些资源真正盘活用好,建立起一套精细化的管理流程。这个管理得是全程跟踪、持续优化的,不能只是走个过场。”
推进标准化建设湖南省将出台统一的肺癌诊疗质控标准,并组建专业的检查团队,定期对各级医疗机构开展质控检查。同时注重培训学习,通过举办质控工作会议等方式,持续提升全省肺癌诊疗的标准化水平。
提升基层防治能力
提升基层防治能力。湖南省计划借助多种形式的培训项目,重点提升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通过专科联盟开展一对一的帮扶合作,利用规范化巡讲、远程MDT等多种形式,推进肺癌诊疗的同质化。
依托数据支持提升医疗质量湖南省将充分利用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的数据,重点监测药物使用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同时关注肿瘤患者的临床评估、住院日、费用等关键指标。
在会议总结环节,王晖副院长着重强调了:“肺癌防治任务紧迫,我们必须整合全省专家资源,尽快建成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远程会诊。这不是走马观花的工作,而是要建立全过程、精细化的月度季度管理体系,需要全省上下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王文祥教授充满信心地表示:“湖南的质控工作已经走在全国前列,虽然任务艰巨,但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湖南的肺癌质控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
肺癌质控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健康长征,在这场关乎三湘百姓健康的质控攻坚中,湖南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正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肺癌单病种质控工作。随着联盟的成立和各项措施的落地,湖南正在为全国肿瘤单病种质控探索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径。通过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的持续推进,以及数据驱动的精准管理,湖南省必将为提升肺癌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作出重要贡献,为健康中国建设交出靓丽的湖南答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