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此诗为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作,他坐船在湖上饮酒,以神来之笔赋予西湖永恒的生命力。
晴日西湖波光荡漾,水天一色,风光正好;遇到下雨的风光也很新奇,青山云雾缭绕,似水墨氤氲。
诗人忽发奇想,将西湖比作绝代佳人西施,无论淡扫蛾眉还是浓施粉黛,皆风姿绰约,令人倾倒。
“潋滟”“空蒙”二词精准捕捉西湖的瞬息之美,“淡妆浓抹”之喻更突破时空限制,使西湖之美抽象为一种永恒意境。
西湖晴雨皆美,就像那西施,无论淡雅的装束或是浓艳的打扮,都是天姿国色,也如君子处世“无可无不可”的豁达胸襟。
02

荼糜香梦怯春寒,翠掩重门燕子闲。
敲断玉钗红烛冷,计程应说到常山。
——宋·郑会《题邸间壁》
郑会旅行到常山时,题诗在旅居墙壁之上,借妻子的口吻以春夜闺怨隐喻自身漂泊之苦。
梦中荼蘼花香萦绕,醒来春寒侵枕,令人瑟缩;外面重门深锁,翠色层层掩映,梁间燕子慵懒栖歇。
红烛燃尽,女子百无聊赖,几乎要敲断玉钗,计算着此时丈夫的行程,应该已到了常山。
“荼蘼”为春末之花,暗示韶华将逝;“敲断玉钗”的细节刻画闺中寂寥。
诗人表面写女子思夫,实则借“计程”二字流露自身客居的孤寂与对归期的迷茫。
这种从对方角度着笔的代言方式,比直接抒发思念之情更为深切感人。
03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宋·苏轼《中秋月》
此诗为苏轼与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度中秋后所作,借月抒怀,暗含聚散无常之叹。
傍晚的云霞散尽,月光满天遍洒清寒,银河静默无声,明月圆润皎洁如玉盘缓缓流转。
一生难遇上这样美好的夜晚,诗人与亲人难得共赏中秋圆月,却深知此夜欢聚终难长久;遥想来年明月依旧,却不知身在何方,更不知与何人共同把明月赏玩。
前两句以“溢清寒”“转玉盘”写月色的澄澈与时间的流逝,暗喻人生美好时光的短暂;
后两句直抒胸臆,“此生此夜”与“明月明年”形成强烈对比,将团圆的珍稀与漂泊的无奈娓娓道来。
全诗未言“离别”而离思满纸,道尽人世无常、宦海浮沉的苍凉,亦折射宋代文人对亲情与自由的深切眷恋。
04

一泓清可沁诗脾,冷暖年来只自知。
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
——宋·林稹《冷泉亭》
冷泉亭位于杭州灵隐寺前的飞来峰下,亭下的涧水称冷泉。此诗借泉水流变讽喻名利场对本心的侵蚀。
一汪清泉能沁人心脾,其寒暖滋味,只有有长居山中的泉水自己知道。
泉水一旦出山流入西湖,就可以载动那些画舫歌舞,从此,那纯洁明净,再也回不去山间的澄澈本真。
诗人以泉水喻士人:初入仕时如冷泉清高自持,然身陷繁华后,难免被“歌舞”(名利)浸染,失了初心。
“回头不似在山时”一句痛切,道尽宋代文人入世与出世的矛盾挣扎,亦暗含对官场污浊的批判。
05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宋·徐元杰《湖上》
这是一处南宋临安西湖春日游宴盛景,笔触明快,充满浓郁的市井生活气息。
红花满树,群莺乱啼,西湖广阔,春草生长,天空中白鹭高飞,风和日丽,游人心情也极为舒畅;
船上吹箫打鼓,直到夕阳西下,才随水流缓缓归去。
“乱莺啼”“白鹭飞”以动态景物渲染春日的喧闹生机;“夕阳箫鼓”则暗写游人尽兴而归的满足。
全诗未直接描写宴饮歌舞,却通过“人意好”“几船归”侧面烘托富庶时代的安乐图景,折射南宋偏安一隅时文人“及时行乐”的复杂心态。
06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净慈寺是西湖边的著名佛寺,位于西湖南岸南屏山附近。
此诗为杨万里送别友人林子方时即景所作,以泼墨般笔法展现西湖盛夏的壮美。
起首用了“毕竟”两字,说明六月的西湖风光独具一格,非其他时节可比。
远远看去,一片莲叶绵延至天际,碧色浸染苍穹;荷花在朝阳映照下更是分外鲜艳夺目。
“接天”“无穷”写空间之广,“映日”“别样”写色彩之浓,寥寥数字便勾勒出荷塘的恢弘气象。
诗人以莲荷之盛隐喻友情之深,又以“毕竟”二字暗含对离别的无奈——纵然美景如斯,终须一别。
全诗明快豪放,却于壮阔中暗藏细腻离思,尽显宋诗“理趣”与“情趣”交融之妙。
07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宋·程颢《秋月》
程颢此诗以理学家的视角观照秋景,将自然之美升华为天人合一的哲思。表现出超然物外,悠闲自在的情趣。
清澈溪流绕过苍翠山峦,秋水与长空澄澈如一,共染秋色。
此地远离尘嚣三十里,只见白云舒卷、红叶飘摇,自在悠悠。
“空水澄鲜”暗合理学“万物一体”之论,幽静可爱的纯净月色被视为宇宙本真的显现;
“白云红叶”之“悠悠”,明净空灵,隐喻自己的心性不为外物所累的境界。
全诗写景如淡墨晕染,却蕴含“存天理,去人欲”的深意,那是宋代理学家“格物致知”的独特审美。
08

满船明月浸虚空,绿水无痕夜气冲。
诗思浮沉樯影里,梦魂摇曳橹声中。
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
数点渔灯依古岸,断桥垂露滴梧桐。
——宋·戴复古《月夜舟中》
戴复古是南宋“江湖派”著名诗人。在一个秋夜,夜泊舟中所作,以凄清夜景写江湖羁旅的孤寂与乡愁。
船载着明光,似乎浸透在虚空中;绿水的河水平滑如镜,没有一丝波纹,寒气沁入肌骨。
在这一刻,涌起了诗情的灵感在桅杆倒影间起伏,我如梦如幻,精神摇曳在橹声中。
星辰寂静,映照在碧潭的水中,鸿雁迎风哀鸣;远处几只渔船亮着渔火停靠在古老的码头,残破的断桥边,露水滴落梧桐叶下,更添萧瑟。
“明月浸虚空”写光影之幻,“橹声摇梦魂”写听觉之寂,“鸿雁悲鸣”与“垂露滴桐”则以物象衬愁心。
全诗八句皆景,却句句含情,这是南宋江湖诗派“清苦幽冷”的典型风格,亦道尽乱世文人漂泊无依的苍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