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成“24小时护工”:困在屎、尿里,撕开了4400万人的伤疤

曹乃谦聊古今 2024-10-23 18:25:18

他担任我国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教授职位,现在却变成了全天候待命的“护理人员”。

每日忙碌于清扫卫生,以及处理不尽的屎、尿。

几乎无暇休息,每天都濒临崩溃的边缘。

这位备受尊敬的教授为何会陷入如此境地?他又是怎样揭开4400万人的痛处的?

在北京大学的校园里,曾经活跃着一位学识渊博、思想敏锐的传播学教授胡泳,而如今的他却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50多岁的胡泳教授,放下了令人羡慕的学术生涯,成为了一名全职护工,24小时待命照顾着患有重度阿尔兹海默症的母亲,这个看似突然的转变,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更是折射出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严峻养老困境。

参考资料:河北新闻网:当一位北大教授成为24小时照护者

回首往事,胡泳教授的人生曾是许多人眼中的典范,他在传播学领域建树颇丰,著作等身,是学界公认的网络文化研究专家。

工作之余,他还是一位尽职的丈夫和父亲,与妻子携手抚育着年幼的孩子,当他的父母从老家来到北京与他同住时,原本是为了享受天伦之乐、安度晚年,谁曾想这个美好的愿望却被残酷的现实无情击碎。

变故来得猝不及防,起初家人们只是发现母亲偶尔会忘记一些琐事,但很快这种健忘变得越来越频繁,甚至开始影响日常生活,经过医院的详细检查,母亲被确诊为阿尔兹海默症。

这个诊断如同晴天霹雳,给全家人带来了巨大的打击,而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就在全家人正努力接受这个现实、学习如何照顾母亲的时候,父亲却因突发心脏病不幸离世。

失去了丈夫的照顾,母亲的病情迅速恶化,她开始出现严重的记忆障碍,无法识别亲人,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丧失了,面对这样的情况,胡泳不得不开始考虑各种可能的照护方案。

最先他考虑了将母亲送入养老院,而在实地考察后,他发现大多数养老机构并不具备照顾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专业能力,即便是少数几家专业护理机构,其昂贵的费用也令人望而却步,更重要的是,母亲在陌生环境中常常表现得极度不安,这让胡泳心痛不已。

接着他尝试雇佣专业护工在家照顾母亲,但由于工作强度大、压力大,护工更换频繁,难以建立起稳定的照护关系,而每次更换护工都会给母亲带来极大的不适应和焦虑。

经过反复权衡,胡泳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亲自照顾母亲。

这意味着他必须放弃自己热爱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全身心投入到24小时的护理中,这个决定虽然艰难,但在胡泳看来这是对母亲最好的照顾方式,也是他作为子女的责任和义务。

从此胡泳的生活彻底改变,每一天他都要面对繁琐而艰巨的护理工作,清晨他要帮助母亲起床、洗漱、穿衣;白天要时刻注意母亲的安全,防止她走失或发生意外;夜晚还要随时准备应对母亲可能的突发状况。

除了基本的生活照料,胡泳还要负责母亲的饮食起居、用药护理等各个方面。

这份工作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应对母亲的情绪波动和突发状况,有时母亲会突然变得极度焦躁不安,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有时她又会陷入深深的抑郁,拒绝进食和交流。

面对这些情况,胡泳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随时准备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尽管如此,胡泳仍然坚持与母亲进行情感交流,他会耐心地向母亲讲述家人的近况,回忆她曾经喜欢的事物,甚至尝试用音乐和绘画来刺激她的感官,虽然母亲大多时候无法做出回应,但胡泳坚信这些努力能够为母亲带来一些慰藉。

为了提高护理效率,胡泳还尝试引入了一些智能设备,他在家中安装了监控摄像头,以便随时查看母亲的状况;使用智能手环监测母亲的生命体征;甚至尝试了一些专门为阿尔兹海默症患者设计的认知训练App。

这些科技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他的负担,但也无法完全取代人工照护的重要性。

全职照顾母亲的决定,给胡泳的个人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他不得不搁置了多年的学术研究,与同事和学生的联系也逐渐减少,曾经丰富的社交生活,如今只剩下偶尔的线上交流,即便是家庭关系,也因为他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照顾母亲中而受到影响。

妻子和孩子虽然理解他的选择,但长期缺乏陪伴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矛盾和摩擦。

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胡泳也不断探索可能的社会资源,他尝试寻求社区养老服务,但发现现有的服务大多针对健康老人,难以满足重度患者的需求。

他加入了当地的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家属互助群,在这里找到了一些情感支持和实用建议,此外他还尝试了一些远程医疗咨询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无法经常带母亲去医院就诊的遗憾。

胡泳的经历,实际上是中国4400万失能老人家庭的缩影,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着类似的困境,特别是在独生子女家庭中这个问题更显突出——没有兄弟姐妹分担照护责任,一个人要同时应对工作、家庭和照顾父母的多重压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养老资源在城乡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等,与胡泳这样的城市知识分子相比,农村地区的家庭在面对类似情况时,往往连最基本的医疗资源和护理知识都无法获得,这种差距进一步加剧了养老问题的复杂性。

面对这样的困境,胡泳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探索更好的解决方案,他认为应该加快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还应大力发展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业,培养更多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人员,最后他强调应该推动家庭、社会、政府多方合作的养老模式,形成合力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尽管面临诸多困难,胡泳并未放弃希望,他在照顾母亲的过程中,不断反思生命的意义,重新审视亲情的价值,他相信自己的经历和思考可以为更多面临类似困境的家庭提供某种参考和启发。

从北大讲台到24小时护理,胡泳的经历是一个令人深思的案例。

它不仅揭示了中国当前面临的养老困境,更凸显了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的挑战,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今天,如何平衡个人发展与家庭责任,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社会养老体系,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只有正视这些挑战,积极寻求解决方案,我们才能共同迎接一个更有保障、更有尊严的老年生活。

0 阅读:2

曹乃谦聊古今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