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脸来得如此快,土耳其刚要求交出稀土技术,中方就取得重大突破

丽唐文采飞扬 2025-01-12 02:40:11
编辑丨卡卡文丨卡卡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古人言“仓中有粮,心中不慌。”

手握全球第二大稀土矿的土耳其,正是因为这个道理才有恃无恐。

前一刻还在“求”着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下一刻就突然翻脸,竟然要求我国交出稀土开采的技术,否则将不再合作。

土方本以为中国还会被思思拿捏,然而我国“恰好”有了重大突破!

这次的新突破到底是什么,能不能破解土方的“威胁”呢?

从欣喜若狂到望宝兴叹

在2022年的夏天,土耳其迎来了一个足以“逆天改命”的重大发现——世界第二大稀土矿藏在埃斯基谢希尔省被发现。

这个储量6.94亿吨的巨型矿藏,不仅数量惊人,更令人瞩目的是其中包含了17种已知稀土金属中的10种,还蕴含着可用于第四代核能系统的稀有金属钍。

一时间,土耳其仿佛看到了通往强国之路的希望曙光。

然而,两年的时光悄然流逝,这座“地下宝藏”却始终未能为土耳其带来预期中的巨大改变。

就像一个满载珍宝的保险箱放在面前,却找不到打开它的钥匙。

现实很快让土耳其认识到,在稀土开发领域,没有先进的开采和加工技术,再大的矿藏也只能是“睡美人”。

明明坐拥着足够全球使用千年的稀土储量,却不得不“抱着金碗讨饭”。

根据俄罗斯卫星网的报道,土耳其不得不向中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发出技术合作邀请,希望这些国家能够帮助开发这座“沉睡的宝藏”。

一场意料之外的“打脸”时刻

在2024年10月的金秋时节,土耳其与中国的合作似乎迎来了春天。

双方签署了自然资源与采矿业双边合作谅解备忘录,土耳其能源部部长巴伊拉克塔尔更是满怀信心地向媒体宣布,已有多家中国企业展现出合作意向。

一时间,这个横跨欧亚的国家仿佛看到了将地下宝藏转化为现实财富的希望。

然而,戏剧性的转折很快就来临了。

土耳其的态度突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首先是悄然加入了一个被外界普遍认为是针对中国的“矿产安全伙伴关系组织”。

这一举动虽然已经引起了中方的警觉,但真正令人意外的还在后面。

2025年初,土耳其突然提出了一个堪称狮子大开口的要求——要求中国必须转让稀土技术,否则就拒绝合作。

在土方看来,自己手握世界第二大稀土矿藏,这个要价似乎理所应当。

正如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报道所说,土耳其认为如果中国想要获取他们的稀土资源,就必须付出技术转让的代价。

土耳其的盘算很简单,中国虽然拥有先进的稀土开采和加工技术,但没有足够的原料,总有求助于自己的一天。

用一句中国的老话来说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然而,土耳其显然低估了中国的科技实力,也高估了自己手中稀土矿的议价能力。

就在土耳其提出这一要求的当天,仿佛是一记精心设计的反击!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对外发布了一项重大突破:科学家们在稀土电驱开采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自然-可持续》杂志上。

这个消息的发布时机之巧妙,简直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外交回应。

这一技术突破不仅证明了中国在稀土领域的持续创新能力,更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土耳其的谈判策略。

因为新技术的应用意味着中国对原料的依赖将大幅降低,土耳其妄图以资源要挟中国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

这场意料之外的“打脸”时刻,不仅让土耳其的傲慢态度瞬间降温,也让国际社会见证了一个朴素的真理。

在现代科技竞争中,单纯依靠自然资源的优势已经远远不够,没有核心技术作支撑,再多的地下财富也只能是海市蜃楼。

土耳其的这次外交尝试,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充满讽刺意味的“自取其辱”。

从“要挟者”到“求助者”的角色转换

这次技术突破的具体成果令人瞩目:稀土采收率突破95%,浸取剂用量减少80%,开采时间缩短70%,所需电能节约60%。

简而言之,这意味着中国可以用更少的稀土矿产资源,生产出更多的稀土产品,同时还能大幅降低环境负担。

这一突破对国际稀土市场的影响可谓深远。

要知道,中国本就在全球稀土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拥有40%的储量和三分之二的产量。

现在有了这项新技术,中国对稀土矿产资源的依赖将进一步降低,这无疑让土耳其的谈判筹码大打折扣。

局势的发展着实耐人寻味。

土耳其原本以为手握巨量稀土资源就能“要挟”中国,却没想到中国的技术突破直接改写了游戏规则。

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从中方寻求合作,变成了土耳其不得不寻求中方的技术支

持。

事实上,中国早在2024年就实施了《稀土管理条例》,将多项关键技术列入“禁止出口”名单。

这包括稀土萃取分离工艺、稀土金属及合金材料的生产技术等,土耳其想要获得这些技术,显然需要付出更多诚意。

务实合作的可能性

这一事件不禁让人想起当年土耳其在中国购买瓦良格号航母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时的“吃拿卡要”。

如今,形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但在进行技术合作时仍需谨慎。

一方面,需要警惕“引狼入室”的风险。

即便土耳其现在态度谦逊,但一旦获得技术支持后会不会“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仍是个未知数。

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技术门槛并非不可逾越,如果中国不提供技术支持,土耳其也可能转向澳大利亚、加拿大或美国寻求合作。

在全球稀土市场的大格局下,适度的合作仍有必要。

可以考虑在严格遵守《稀土管理条例》的前提下,选择性地开放一些限制出口的技术,如离子型稀土矿山浸取工艺、稀土萃取剂的合成工艺及配方等。

当然,这需要土耳其开出合理的价码,并且愿意遵守中方的相关限制要求。

更重要的是,要避免重蹈覆辙。

早些年,中国稀土产业的野蛮发展曾导致稀土价格“白菜价”,这样的教训不容重复。

因此,在与土耳其的合作中,必须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确保不会因为新玩家的加入而扰乱全球稀土市场的稳定。

结语

在当今世界,单纯的资源优势已经不足以确保国际竞争力,真正的制胜法宝在于科技创新能力。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技术突破,不仅展示了科技实力的重要性,也为国际合作树立了新范式。

对土耳其而言,这无疑是一堂生动的课程,坐拥资源不等于就能创造财富,没有相应的技术储备,再多的地下宝藏也只能是“睡美人”。

而对全球而言,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科技创新将越来越成为决定性因素。

在追求共同发展的道路上,技术创新、互利共赢和可持续发展才是真正的制胜之道。

参考资料:

【1】羊城派 2025-01-08《科学驿站|广州科学家取得稀土电驱开采技术的重大进展》

【2】土耳其驻华大使馆2024-10-18《士耳其与中国签署自然资源与采矿谅解备忘录》

0 阅读:82

丽唐文采飞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