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有一群人是被老天爷追着喂饭吃的,他们天赋异禀,小小年纪便在某一领域崭露头角,或学术类、或艺术类,他们有着极强的专注力,在人群中卓越,自身的光芒是怎样也遮挡不住的。
智商高达220
陶哲轩出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是一名澳洲华裔,父母双双毕业于香港大学,父亲是一名儿科医生,母亲相夫教子。陶哲轩智商测试得分高达220分,甚至高于爱因斯坦。
两三岁时,其他幼儿还在呀呀学语,他已经对数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可以独自完成搭积木,拼图等游戏,甚至还会一些数学计算了。
五岁时,他的母亲指导他学完了小学数学的所有课程。
两年后,又接触了课程微积分,同年出了一本书,里面的内容即使到了高中也不会涉及到。
八岁时,升入高中的他学习领域更加拓展,期间参加的每次数学竞赛成绩轰动了当地的数学界,同年,他参加了美国高考数学科目测试,他考出了760分,总分800,要知道当时的美国高中生也只有1%的人可以考到750分以上。
24岁便晋升教授
十岁开始,陶哲轩频繁发表数学论文,卓越的思维方式引起了同是少年就为神童的数学家埃尔德生的注意。
在这位伯乐的发掘培养下,哲轩一连三年代表澳洲参加国际奥数比赛,第三年,13岁的哲轩获得了国际奥数冠军,迄今为止最年轻奥数金牌获得者的纪录一直由他保持。
热爱抵得过岁月的平凡,抵得过一般人眼中的枯燥,但是,陶哲轩一直以来就不是一般人。17岁那年,在恩师的引荐下,他被普林斯顿大学破格录取。
然而入学后,陶哲轩频频遭到打击,这时候他才知道自己在人才济济的世界一流学府中是那么不值一提,同学们在各自的领域是那样出色,光彩照人,自己被荣誉掌声滋养了十几年,原来只是井底之蛙。
内心的矛盾,外部打击,挫败感一并袭来,他选择了逃避,整日沉浸在一款《文明》的历史类游戏当中……这样做的代价无疑让哲轩不得不面对人生中少有的挫折,他的量子物理学挂科了。当看着试卷上的题目时,他顿时傻眼了,这可怎么办?他哭着被监考老师送出了考试……
聪明的人永远清醒,这次的打击警醒了哲轩,天才也是要付出99%的努力,他的生活终于步入正轨,父母亲和导师终于稍稍松了一口气,也许经历便会让人成长吧。
三年后,二十岁的陶哲轩拿到了该校的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加州大学分校。不久之后,他被授于终身教授的称号,这时,他也才刚刚24岁。
获得了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数学学科不只是应用定理、规则寻找答案,而且寻找创造新的定理,规则,从而论证出某些人提出的某个观点成立或者不成立。
普通人属于前者,数学家属于后者,他们的一生都在不断用草稿论证和推翻。陶哲轩也是如此,如果说求学时期的大量刷题是沿着先行数学家走过的脚印前进,那么在证明质数中存在着规律则是在黑暗中摸索。
当他五十多的论文发表时,数学界轰动了,困扰了历代数学家几个世纪的难题被攻克了!完整的论证步骤充分将质数间的规律证明了出来,这一成就也无疑给陶哲轩带来人生至高的肯定和嘉奖——菲尔兹奖,这个数学界诺贝尔奖,对于陶哲轩来说此奖是“莫大的肯定”。
这么多年,陶哲轩的论文不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是出奇的高,一百多篇论文的先后发表,在数学界被认为解决问题的强者。
早慧,让陶哲轩的人生在起跑线就成为普通人的天花板,时光荏苒,他一直像一颗明星熠熠生辉,在主角光环加持下,他的勤奋和成绩诠释着他的热爱。
人生的赛道没有因为天资而沾沾自喜,迷失方向。他永远坚定,将天资发挥到极致,也永远在真理和信念中坚持自己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