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铁饭碗”,400多名大学生被骗8000万,网友:贫穷拯救了我

时代观察者 2025-02-26 14:59:02

网上一直有个流行说法:对于普通人而言,考上编制、进入体制才算真正的逆天改命。

于是,慢慢地就有了“宇宙的尽头是考编”的说法。然而,这年头能找到一个带编的“铁饭碗”,可不容易,毕竟编制岗位已经供不应求。

但很多人并没有放弃,他们坚信“有熟人,好办事”,“找关系,就可以进央国企”。他们不知道是,这样的心态不但找不到工作,还会得不偿失。

最近,我看央视报道了一个有关求职的诈骗案件,被震惊到了,所以想分享给大家。

400多名大学生被求职诈骗?

2024年,甘肃兰州的小刘报警称,2022年在一次饭局上,自己的父母认识了一名“热心人”,他声称自己认识内部人士,可以花钱找关系,帮小刘安排进兰州一家国企。

那位“热心人”答应给她办一个有编制的正式工作,不仅福利待遇好,还有五险一金,而且薪资也不错,月薪能达到八九千。关键是,人家还承诺,如果办不成可以全额退还。

换谁,谁不迷糊?小刘及父母听完,立马就分三次给那人打款过去了。起初的半年时间里,小刘的的确确陆续收到了体检、培训以及岗前考试的通知。

就连笔试的卷子都非常”正式“,不仅装在有密封条的档案袋里,而且考完之后还有岗前的面试培训。小刘在参加完一系列“正规”的面试培训之后,她又收到一份盖有企业公章的劳动合同,其中还写明了福利待遇等信息。但唯独没有入职的时间。

即便有一点疑惑,小刘也没敢多问,毕竟是找了“熟人”,有点心虚。因为对“熟人”的深信不疑,小刘很快就辞去了医院的非正式工作,等待入职国企的正式岗。

然而,这一等就是几个月,焦虑的小刘终于忍不住给这位“热心人”打去了电话,询问入职时间,但“热心人”每次都是各种理由拖延。

渐渐失去耐心的小刘,越来越觉得这事不靠谱,于是就想着找那人把钱退给自己。谁知得来的却是一阵推脱。无奈之下,小刘只好选择报警。

意想不到的是,类似小刘的遭遇还在陆续发生。

小陈也是在所谓“中间人”的帮助之下,交了20万元,以实习的形式进入了一家央企。然而,一年实习结束,转正却遥遥无期。

直到接到多起的报案之后,警方决定开始着手调查,最终他们锁定嫌疑人于某。

于某从2021年底至2024年6月,以能办理央国企等单位正式员工入职为由,伙同苏某等人对甘肃省各市州应往届大学生实施了招工、招干诈骗。

目前,已有400多名大学生被骗,涉及金额高达8000多万元。截至案发,仍有大学生在等待“工作”。

对此,网上也是议论纷纷。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现实中经历过或者亲见过的网友还不少。

果然,这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幸亏贫穷拯救了我!

骗子利用“编制焦虑”谋取利益

近年来,“考编热”愈演愈烈,似乎考上编制就是人生的唯一出路。家长们从小灌输的“铁饭碗”思想,让不少年轻人对进入体制内趋之若鹜。

与此同时,编制岗位的竞争也水涨船高,供需严重失衡,导致许多考生心态失衡,觉得“只要能进去,花点钱也值”。

骗子正是利用了这种心理,用“内部关系”“保送上岸”这些字眼,精准击中了人们的焦虑点。毕竟,谁不想绕过千军万马的独木桥,走一条“捷径”呢?

但现实往往是,所谓的“捷径”,多半是陷阱。问题是,现在的“铁饭碗”值得吗?

“铁饭碗”已经不铁了

过去的“铁饭碗”意味着终身制、旱涝保收、稳定上升,但现在的趋势是:

编制岗位不再“终身制”——许多事业单位已经开始合同化管理,绩效考核越来越严格,甚至有裁员可能。

薪资和市场接轨——铁饭碗的收入增长速度跟不上市场,公务员、事业编人员如果不提升竞争力,未来会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

社会变化太快,稳定职业不等于稳定生活——房贷、物价、教育成本都在上涨,仅靠一份“稳定”但收入增长缓慢的工作,未必能真正“稳”住生活。

所以,与其死守“铁饭碗”,不如打造自己的“金饭碗”——也就是提升能力,让自己无论在哪个行业、什么环境下都能吃得开。未来的稳定,不是靠体制,而是靠个人竞争力。

如何避免“编制骗局”?

首先,要擦亮双眼,警惕“捷径”。任何承诺“花钱上岸”“走关系进编”的,基本都是骗局。编制考试有严格的公示流程,不可能靠“暗箱操作”入编。

其次,要核实信息,查证渠道。通过官方渠道(如政府官网、人社局公告等)查询招考信息,不轻信“内部渠道”“特殊名额”等说法。

再次,培养市场竞争力,拓宽就业思路。不要把人生局限在编制内,努力提升自身能力,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才是最稳妥的职业发展方式。

最后,及时止损,不抱侥幸心理。一旦发现被骗,立即报警,不要因为害怕或自责而延误追回损失的时机。

写在最后

当然,这既是一起骗局,也是一记警钟。它提醒我们,不要被刻板的就业观念束缚,更不要把自己的未来寄托在“关系”上。

工作不仅仅是生存手段,更是个人成长和价值实现的过程。人生本就是旷野,而不是轨道。

在这个时代,真正的“铁饭碗”不是编制,而是能力。一个人在职场的竞争力,取决于他的专业技能、学习能力和适应变化的能力,而不是一张编制证明。

世界早已不同于过去,靠一个编制端一辈子铁饭碗的时代,正在悄然终结。

许多行业蓬勃发展,科技、互联网、新能源等领域可以提供了大量优质岗位,甚至远远超越体制内的薪资和成长空间。

如果我们愿意放下执念,或许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菊以高洁会渊明,吾以文会友。曾是多年医学编辑的我,现为两只小棉袄的妈妈,每天努力码字,只愿为千万家庭带去专业、有趣、独特的教育观点。原创不易,你的认可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0 阅读:23

时代观察者

简介:测量社会热度,反映公众关注与情绪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