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诛除董卓后因举措失当而被李傕、郭汜反攻,汉献帝随后下诏求贤

史海撷英 2024-12-30 20:39:55

白首空归意思是头发白了,空手而归,比喻年纪已老,却学无所成。成语出自范晔的《后汉书・孝献帝纪》,“今耆儒年逾六十,去离本土,营求粮资,不得专业。结童入学,白首空归”。

汉献帝刘协是汉灵帝刘宏次子,汉灵帝晏驾之时,本有意废长立幼,命蹇硕携遗诏拥立刘协为帝。结果,汉灵帝驾崩后,大将军何进抢先下手,强立灵帝长子刘辩为帝,“六年,帝疾笃,属协于蹇硕。硕既受遗诏,且素轻忌于进兄弟,及帝崩,硕时在内,欲先诛进而立协。及进从外入,硕司马潘隐与进早旧,迎而目之。进惊,驰从儳道归营,引兵入屯百郡邸,因称疾不入。硕谋不行,皇子辩乃即位。”​刘协则受封渤海王,后改封陈留王。

之后,爆发“十常侍之乱”,大将军何进被杀,董卓带兵入京,掌控东汉朝廷大权。董卓认为刘协比刘辩贤能,又自认与收养刘协的董太后出自同族,刘协当与自己关系更为亲近,于是废黜少帝刘辩,改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由于董卓擅权,各地州郡牧守纷纷起兵,组成联军攻打董卓。二月,陷入围攻的董卓下令迁都长安,之后火烧洛阳宫庙,挟持汉献帝刘协,裹挟着洛阳百姓迁入关中,董卓自己则坐镇洛阳抵抗联军。

初平二年(191年),不甘为傀儡的刘协派遣刘和潜出武关向联军求援,想依靠关东联军摆脱董卓,却不想这时的关东联军,除了孙坚等少数将领之外,大多陷入了争权夺利之中,联军早已名存实亡。同年,孙坚攻入洛阳,董卓退入关中。

王允

初平三年(192年),眼见关东联军忙着互相兼并扩充地盘,根本无人继续征讨董卓,长安方面只能转而依靠内部力量推翻董卓。这一年,趁着吕布与董卓反目,司徒王允联合司隶校尉黄琬、仆射士孙瑞、中郎将吕布,于北掖门杀死董卓。

诛除权臣董卓后,汉献帝刘协重用王允、吕布,命二人主持朝政,又派张种抚慰山东。好不容易收回大权的汉献帝刘协,也曾想通过自己的努力,重新振兴汉室,将汉朝的统治维持下去,可惜事与愿违。

王允诛除董卓之后,开始骄傲自满,再加上气量狭小,以致对内与吕布不合,对外没能安抚董卓部将李傕、郭汜、张济等人,结果非但没能稳住关中局势,反而使得局势迅速恶化。同年六月初一,董卓旧部攻陷长安,吕布战败逃走。

于是,好不容易消灭董卓,恢复了大权的刘协还没等到有什么作为便再度沦为了李傕、郭汜手中的傀儡。不过,虽然同为傀儡,但相较于董卓掌权时期,此时的刘协倒是还拥有一些实权,境遇要好上不少。

初平四年(193年),关中局势稍定,不甘就此沉沦的刘协,鉴于经过多次动乱之后,朝中人才凋零,于是下诏选拔人才。

刘协

九月,汉献帝下令,对抵达长安的四十多个儒生进行测试。按制,经过朝廷测试,名列上等者可任命为郎中,次等者可任命为太子舍人,至于不幸位列下等者,就算是名落孙山了,只能被遣返回乡。

汉献帝认为,如今朝中人才匮乏,能够赶到长安者,都是有心为朝廷效命者,岂能轻易舍弃,于是下诏说,“孔子叹‘学之不讲’,不讲则所识日忘。今耆儒年逾六十,去离本土,营求粮资,不得专业。结童入学,白首空归,长委农野,永绝荣望,朕甚愍焉。其依科罢者,听为太子舍人。”

汉献帝刘协虽然颇为聪慧,也曾拥有雄心壮志,可惜生不逢时,屡屡想要有所作为,却屡屡遭受打击。他虽然招纳了不少人才,但旋即长安便因李傕、郭汜的内斗再度变为战场,刘协于是再度东归洛阳,但旋即又落入了曹操手中,再度沦为傀儡。

最终,在做了几十年傀儡之后,直到曹丕篡位,降封为山阳公的他才总算恢复了自由之身。而那时的他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雄心壮志,只能甘心接受了现实。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