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铁路正式通车,距离世界第一条高铁,1964年的日本新干线诞生已过了44年。中国高铁来得迟,但发展迅速。
目前,中国高铁里程已突破4万公里,高铁干线网也从“四横四纵”扩展为“八横八纵”,而且是全球唯一实现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的国家。
高铁版图仍在不断扩展,里程也不断在延伸,但高铁建设的一些规则却悄然在改变。
早期高铁路线建设一般都会追求线路的相对平直,新建线路这一规则不再是准则。
以京沪通道的京沪高铁与在建的铺助通道为例:铺助通道的线路与京沪高铁相比扭曲得厉害。见下图:
京沪高铁辅助线滨州至兰陵段比天津大麻花还“麻花”,再看下面局部图更为直观
追求线路顺直有时候会经过人口密度低,甚至无人区,相对客源会减少,这对投资巨大的高铁资源是种浪费。线路扭曲但经过人口密集地区,客源多,可以极大提高高铁利用率。这种变化说明高铁建设更贴近市场,要效率也要效益。
要效益并非效益至上,要效益同时又惠及更广大人民群众,为更多尤其是基层人民群众出行提供便利,这是又一显著变化。我们以已开通运营的京广高铁和部分已开通营运的京港高铁为例:
上图为京广与京港高铁设站示意图。可以看到京港高铁设站密度远高于京广高铁,并且所设站点位置大多为县城。
京广高铁站点间平均距为62公里,而已开通营运的京港高铁商合段站点平均距离仅为29公里,两者相差距大,这是由于后者所经县城较多,且每经一县设一站。
对于高铁来说29公里的距离不利于运营速度,但是效率的降低,却让高铁惠及了更广大人民群众,让更多人民群众享受到国家经济发展成果,这种“牺牲”很值。
除以上两变化外,另一重要变化在建高铁线路选择不再以大城市或省会城市为主。
上图中的京广高铁途经河北、河南、湖北与湖南四省,省会成为当然的主要站点,但京港高铁只经过安徽与江西省会,其余以县城及中小城市为主,京沪高铁辅助线同样如此,两者所经线路大多为所在省欠发达地区,江苏的苏北,安徽的皖北,鲁西南…等等。
新建线路如果继续选择大城市为主,就会导致资源进一步向大城市集中,不利于中小城市及县城发展。
高铁向中小城市及欠发达地区延伸,有利于中小城市及欠发达地区吸引投资,并可与大城市分工协作,两者同共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总体,新建高铁的变化让更多人享受到中国经济发展红利,更有利于中小城市、县城及欠发达的经济发展,对均衡区域发展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都有积极意义!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百姓视讯
以后出去打工越来越方便了[笑着哭]
高铁没有货运,对于就普铁不发达的地方,根本不能起到改善物流条件的作用,只是方便人的运输。
非常简单的事,比如村里以前到县城非常难走,现在修了一条到县城的好路。高铁,按铁总的设想是500到800公里打败汽运和航空,这是为什么这些年出了这么多大省会的原因。但是,这也不是本质。
高铁是真正改变中国的利器
磁悬浮什么时候建?研制出来不建不是有点浪费嘛
俺这里就是安丘站![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以后出门方便了,也不用去潍坊坐车了[笑着哭][笑着哭]!
除非顺便路过,不然就是省会城市吃饱才轮到县市
秀吉益什么时候建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