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的脑起搏器治疗
撰文 王 璐
插图 小 徐
编辑 保健君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我国每100位老年人中约有2名帕金森病患者。该病治疗方案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药物、手术及康复治疗。许多病友在疾病早期可通过药物控制症状,但随着药物用量增大,不但治疗效果会减弱而且副作用也开始出现,部分病友会考虑以手术来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
我们常说的手术治疗,主要指脑深部电刺激术,俗称脑起搏器手术。这项技术安全、高效,在国内应用于帕金森病已有20余年,数十万患者接受脑起搏器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哪些患者适合安装脑起搏器?
首先,我们常说的“帕金森”,是经专科医师确诊的原发性帕金森病,而非帕金森综合征。
如果您是“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符合以下情况,建议前往帕金森病门诊就诊,专家会对您进行全面且严格的脑起搏器(DBS)术前评估。
● 病程中规律服用“左旋多巴”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
● 尽管多次调整了药物剂量及频率,药效持续时间仍较短,症状波动变大,或出现身体不能控制的异常动作。
● 以往没有精神疾病,没有明显“痴呆”症状(如不认人,常忘事,易走失,不能胜任工作等)。
● 身体状况良好,尤其是心肺功能无明显变差。
什么时候做手术最合适?
年龄小于75岁的患者DBS手术后可以获得第二次蜜月期(年龄大于75岁的患者经过慎重选择也可以达到较好的疗效)。那么手术时机如何选择呢?
● 对大部分病友来说,患病5~8年时选择手术治疗。针对病程5年以下,以震颤为主,药物治疗不理想且对症状改善要求高的患者,可放宽至病程满3年以下。
● 发病早期症状相对较轻,药物反应好,一般不建议手术。
● 疾病晚期的病友,体质差、症状重,出现药物治疗无效的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下降,这时手术治疗效果也比较差。部分患者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即使手术治疗也难改善症状。
脑起搏器手术安全吗?
很多患者会询问,脑起搏器手术是否与其他神经外科手术一样,存在出血、水肿、感染等风险。通过专科医生严格的术前筛查和评估,术中医患的配合,该手术风险其实非常小。
● 目前手术技术相对成熟,为微创手术,安全系数较高。
● 植入的电极较小,手术中会精确定位,对脑组织损伤小。
● 为保证手术效果,术中医师会进行初步的测试。
脑起搏器手术效果怎么样?
目前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手术绝非一劳永逸,需要严格遵照医嘱,术后开机、程控、药物用量调整均需要专业医师指导。
● 首先需要告知广大病友,术后并非立即开机,于2~4周“微毁损效应”、脑水肿消退后,一般情况良好才可以开机。
● 规范程控的病友,四肢抖动、僵直及动作减慢的症状可明显减轻。
● 对于部分病友与服药相关的异常动作、症状波动,手术后可改善。
● 手术可能减轻情绪低落、焦虑、尿频、尿急、睡眠质量不佳等症状。
脑起搏器手术后还要服药吗?
药物与手术治疗有着不同的治疗途径,是 “合作”而非“取而代之”的关系。手术保证了药物治疗的最大效果,减轻了药物的严重副作用,解决了某些药物不能控制的症状;而药物使手术的效果更加稳定和持久。
● 药物要服,但药量会有所减少,切勿擅自调高起搏器的参数来减药。
● 手术的目标不是停药或减药,脑起搏器和药物治疗配合好才能切实改善生活质量。
● 具体服药的种类和剂量仍需医师针对个人情况来调整。
安装脑起搏器后生活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
由于脑起搏器手术是微创操作,术后对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影响不大。早期保持切口干燥,避免伤口感染;尽量不要剧烈运动,以减少刺激器和皮下组织摩擦。
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 一定要避免对设备的暴力损伤。
● 避免到强磁场的地方,或靠近有磁性的东西。
● 若确实需要做磁共振检查,需要关闭刺激器(事先询问神经科医师)。
● 如果是可充电脑起搏器,必须按时充电。
最后,
希望有机会行脑起搏器手术的患者,
能获得病程中的第二次“蜜月期”。
愿每一位帕金森病患者
都能在与医生的有效沟通下,
选择属于自己的最优治疗方案;
在家庭、医生和社会的共同关爱下,
对生活充满信心,
共享美好生活!
作者简介
王璐,中日友好医院神经科,从事运动障碍疾病相关工作,主要包括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等疾病的诊治及患者随访。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变性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阅读《中老年保健》杂志10月刊可了解更多详细内容
以上为《中老年保健》杂志原创作品,如转载须获得本刊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