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雍正继位,辅佐了他15年的邬思道为什么要跑路?

米米视圈 2024-09-17 14:22:47

康熙驾崩当夜,新帝雍正不顾宫里潜藏的各种变数,没有留在宫里应对,反倒急匆匆赶回了潜邸。

第二天,邬思道坐着马车离开,对前来送行的老十三说:昔日为雍正办密事的人在昨晚应该都被处理了。

本该升为大内总管的高勿庸,自那晚之后再未出现,证实了邬思道的话已成事实。

所以,雍正返回潜邸的真正目,不是他自己所说怕在宫里不安全,而是为秘密清除一些旧人,其中,就包括高勿庸和邬思道。

一朝继位,雍正为什么对贴身总管都不放过,连助自己登位有大功的邬思道也动了杀心?

高勿庸未能躲过此劫,邬思道又是如何自救的?

01

雍正返回潜邸,看到院里乌压压跪迎的一群人,问了一句:

邬先生呢?

听高勿庸说邬先生在屋里,雍正直奔而去。

今晚这一见十分难得呀,只在家里住一宿,过了明天,就又是个忙法了。

按理说,孝子守灵,今晚我不该回来,只是乍逢大变,宫里情形不明,回来略住一住,顺便来看看你。

辅佐雍正15年,对康熙的心思都揣测得八九不离十,邬思道自然清楚雍正此时的心思。

而他做的自保防备,显然在雍正的意料之外。

老十三也是太费事了,有个丰台大营还看不住这个院子吗?用得着把顺天府和善扑营的兵都给调来吗?

其实,要秘密清除旧人,对雍正来说并不难,完全没必要亲自回来,邬思道虽有无双智计,到底也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

他会回来,正是因为此时潜邸周围,有三路人马。

丰台大营,顺天府,还有善扑营的兵力,形成了相互戒备之势。这才迫得雍正不得不在百忙之中抽身回来看得究竟。

这,正是邬思道给自己留的自救机会。

唯有见到雍正,他才能为自己谋得一线生机。

皇上,是我叫十三爷这么办的,五路人马平素不相统属,共同护驾。

十三爷居中指挥,才不至于出意外。这个时候越小心越好啊。

雍正的话中提到的明明只有三路人马,邬思道为什么说有五路人马?

雍正向来多疑,邬思道向来深谋远虑,他这样说,雍正自会自会疑心还有什么计策是自己不知道的。

其实,这几路人马,除了丰台大营的人是老十三安排的,其他人都是邬思道的主意。

老十三从宗人府被赦出后,就直奔丰台大营接管兵权,然后到了畅春园勤王护驾。

期间他根本没有时间和邬思道见面,更无暇为老四的王府调兵遣将。

可能人会问,邬思道哪来的权力调动兵马?

别忘了,雍正被召入宫前,邬思道问他要了钦差边防大印。

邬思道要此印,说的是若雍正进宫遇到不测,他就用大印去宗人府放老十三出来,召应旧部以营救雍正。

后来,是张五哥拿着金牌令箭将老十三赦出,所以,邬思道手上仍拿着边防大印。

当初问雍正要边防大印,邬思道就有两重考量。

一为雍正,二为自己。

但光靠这点就能自救吗?自是不能!

02

细心看剧应该有发现,邬思道此时已经收拾好了包袱;另外,他所穿长衫正是当初还未正式成为世子老师时所穿的衣衫。

这是什么?

这叫“忆往昔”,意在引起雍正念及多年主客之情,也让雍正知道,自己无意功名,新帝登位之后,他会识时务离去。

你的名份容朕慢慢安排。

雍正真想着要给邬思道一官半职吗?

自然没有。

台上的包袱一直放在那里,他一直当作没看见,这话不过是进一步试探。

这层窗户纸,必须由雍正来捅破,邬思道才能顺势表明心迹。

皇上误解臣的意思了,臣根本就不是为官之人。

臣有三不可用:臣是个残疾之人,历朝历代哪儿有瘸子,居于庙堂之上的?

倘若皇上启用了臣,虽至公也不公,虽无私也有私,岂不有伤圣德?这是一不可用。

雍正说会给邬思道慢慢安排名份的时候,是背对着邬思道的,雍正这人虽刻薄寡恩,但邬思道到底与别人不同。

此时邬思道的话越是表现得识时务,顾大体,雍正就越下不了杀心;但也因为邬思道确实与别人不同,雍正更知道留着他是个大隐患。

所以,听他拒绝,雍正的神色更为严肃。

邬思道继续输出。

臣原是先帝朝的犯罪之人,如今皇上克承大统,就启用先朝钦犯,到底是先帝朝当年抓臣抓错了呢,还是皇上如今用臣错了?这是二不可用。

听完这二不可用,雍正的神色明显有所缓和,因为这个“二不用”比“一不用”更为“合情合理”,使雍正“兔死狗烹”的无情无义之举弱化不少。

只是可惜了你呀。

雍正这话,是有玄机的,不是他可惜邬思道不可为官用之,恰是他对邬思道的杀心仍在。

这正是三不可用!臣虽然小有才气,却是阴谋为体,皇上行的是光明正大之道,用的自当是光明正大之臣。

臣在潜邸十多年了,蒙皇上言听计从,纵然有些才智,也早已用尽耗光了,如同已经熬干了的药渣儿,何堪再用啊!

这三不可用,才是邬思道真正半消了雍正杀意的内容,是最有力消减雍正“鸟尽弓藏”的道德污点。

但是,这仍不能令雍正放心。

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先生想怎么隐?

这话看似是给了邬思道自行选择的自由,实际上,并非如此。

臣想半隐!

雍正听了,神情诧异。

大隐于朝,但身在朝局,就不可能没有一丝半缕的牵连;

中隐于市,仍处于朝局边缘,不好把控;

小隐于野,虽说可以脱离了有心之人的利用,但也脱离了雍正的视线,隐患更大。

雍正给出的三个选项,无论邬思道选了哪一个都必死无疑。

邬思道跳出了三选一的套路,提供了一个最佳答案:半隐。

第一,臣孑然一身,身无分文,倘若全隐,必然饿死;

第二,臣和皇上君臣机遇十几年,一朝离别,皇上一定会想念臣的,臣也一定会想念皇上的,臣若全隐了,万一皇上想念起臣来,却找不到臣,臣心何安呐!

因此,臣想找一个既能吃饭,又能让皇上找到臣的地方,半隐起来。既使臣在有生之年有所依靠,又全了我们君臣这段恩遇。

邬思道这话等于是半挑明的告诉雍正,你让我全隐等于是不给我活路;

其他两个你也必这不会放心;

只有我找个你可以安心的地方待着,这样我既不会饿死,你也可以时时有双眼睛盯着我,我得以活命,你也留个好名声。

你好,我好,大家好。

说完,邬思道眼泛泪花,雍正也红了眼眶,说就依了他的意思。

偏在这关键时刻,门外张五哥来报说十七爷来求见。

03

这个老十七此时出现,并非突然前来,而是雍正的安排。

雍正听了,掏出怀表看了眼时间,说明老十七就是他安排来的,目的正是为了清除旧人。

四爷,皇上,今非昔比,您不宜善听善见呐。

邬思道此前已经对雍正行过帝皇之礼,此话出口却称呼他为“四爷”,这不是他一时没改掉习惯,而是心慌。

他用“不宜善听善见”劝阻雍正不要见老十七,翻译过来就是:你已经答应放我一马了,不能因别人的话反悔啊!

老十七是我,是朕的兄弟,怎么好给他闭门羹吃呢?

很显然,虽然被邬思道一番话触动了侧隐之心,但雍正在顷刻之间又想要永绝后患。

邬思道此时顾不得身份僭越,竟然先他一步对张五哥做出了安排。

你回十七爷的话,皇上稍息片刻就要进宫,如有公事请他转告张廷玉处置;

要是关防的事就请十三爷处置,要是私事,你就说天子没有私事。

邬思道为什么要强调“天子无私事”?

关于这个“天子无私事”,其实是有由来的。

吕氏初平,代王,就是后来的汉文帝,从封地过来,被众人迎接。

立了首功的周勃,想私下和他说说话,好拉拉关系。不料此时,宋昌站出来说:你要说的是公事,还是私事?如果要说公事,完全可以公开来讲;如果你要说私事,那么“王者无私”。

邬思道此时借用这个典故,有三层意思。

第一,是在告诉雍正,你现在是皇帝了,要行光明正大之事,不可再行杀人灭口此等阴暗小人之事;

第二,是让老十七要以周勃为戒,大小事务该由张廷玉处理的就交给他处置,要是交兵权,就找老十三;

第三,雍正说的“在家住一宿”,邬思道在此话中改成了“稍息片刻”。

“住一宿”,是因为雍正要等老十七来执行任务;“稍息片刻”,是邬思道要告诉老十七,任务取消了;

最后,邬思道问了雍正一句:皇上,您看这么回话行吗?

邬思道要说其实是:我都已经处处为你着想了,想了这么个两全之法,你看能不能就留我一命?

邬思道最后能活着离开,就在于在方寸之间,站在了暗处与雍正进行的心理博弈,早在坎儿死的时候,他就开始思量了自己的退路。

后来,他在李卫那里过了一段安稳的日子,到了田文镜那里待过一段时间。

预料雍正要来,故意向田文镜催讨工钱而被赶,便连夜匆忙离开,躲开了与雍正的见面。

可见,雍正一直没有对他彻底放下杀心。

0 阅读:28

米米视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