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第五、资源不愁,巴西为何成不了超级大国?

地史漫说 2025-04-25 21:00:19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有着很大很辽阔的土地,还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然而这个被上帝眷顾的“失落巨人”,却始终未能跻身超级大国之列,尽管拥有851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和2.1亿人口,巴西却面临着诸多“致命伤”,这些难题对它的崛起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巴西的地理环境虽然得天独厚,但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亚马逊平原虽然是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但由于雨林难以开发,河流航运价值低,成为了“绿色荒漠”。同时,巴西高原的海拔超过千米,沿海城市被山体“锁喉”,港口经济腹地不足,限制了经济发展。

巴西的殖民历史,遗留下来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与美国有所不同,葡萄牙殖民者并未在巴西留下法治和商业传统,而是教会了巴西去种植咖啡,还有挖矿,即便在独立之后,巴西仍旧保留着奴隶制,直至1888年,这种情况使得社会结构固化,进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经济方面,巴西经历了从“巴西奇迹”到“资源诅咒”的这种转变。从1968年起,一直到1973年,巴西的GDP增速高达11.2%,但军政府狂借外债搞基建,埋下了通胀的祸根。尽管巴西的铁矿储量在全球排第二,却沦为了“卖石头国家”,高端产业被欧美资本掐尖

地缘政治方面,巴西也处于困境当中,作为美国的“后院盆景”,在门罗主义的影响之下,巴西在经济以及政治层面,皆受美国的限制,例如巴西的航空工业公司,被法国的财团所掌控,这充分体现出其在国际舞台上的被动处境。

气候方面,巴西的热带气候虽然宜人,却也带来了“生产力诅咒”。全年无冬的气候,使得农耕无需精耕细作,养出了“佛系国民性”。同时,高温高湿的环境,加速了基建的腐蚀,铁路维护成本是温带国家的三倍

社会结构方面,巴西是一个混血国家,但身份认同却很是迷茫。虽有53%的白人和38%的混血人口在表面上实现了融合,可贫民窟与富人区仅仅一墙之隔,基尼系数高达0.53,全球贫富差距更是名列前茅。

工业方面,巴西多次错失了发展的良机。二战期间,美国转移产能之际,巴西在种植橡胶;在半导体革命之时,巴西在挖掘铁矿。军政府虽然押注支线飞机,但因西方技术封锁,最终止步于中端。

军事方面,巴西的军费仅占GDP的1.3%,远远低于中国和美国,亚马逊雨林至今仍有部落不受政府管控,这就表明了其军事力量是比较薄弱的。

文化层面,巴西的足球狂热和狂欢节文化虽然闻名于世,但也稀释了科技创新的投入,26万职业球员与3.8万工程师的对比,显示出其在科技领域的薄弱。

巴西在环保领域方面也处在很大的压力之下。作为雨林的守护者,巴西承担了60%的亚马逊雨林保护责任,但因限制开发,遭到了欧美的道德绑架。绿色债券所获得的收益,相较于木材走私所带来的巨额利润来说,实在是相差甚远,这使得巴西陷入了生态与经济的两难。

巴西的困境不仅是地理馈赠与历史诅咒的叠加,更是制度韧性、战略定力与国民精神的考验。巴西的启示在于,国土和资源只是入场券,真正决定一个国家能否成为超级大国的,是制度的韧性和战略的定力。当热带阳光照进现实,巴西仍在寻找平衡“上帝馈赠”与“人类野心”的第三道路

参考资料:

[1]《巴西发展报告(2023—2024)》,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2]《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巴西经济改革及效果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