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印度与斯里兰卡,这两个隔海相望的南亚邻国,仅被一条平均水深仅仅3米的保克海峡分隔,而天然沙洲“罗摩桥”更是让两地看似触手可及。不过令人疑惑的是,到如今两国之间仍旧没有建起一座跨海大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斯里兰卡对印度一直有着“防御焦虑”。斯里兰卡深知保克海峡是其天然防线,一旦在此建桥,印度的影响力便会更为直接地渗透而入,这无疑会致使斯里兰卡陷入被印度所钳制的艰难处境,重蹈锡金、不丹的覆辙。
这种担忧并非没有缘由,历史上英国殖民者曾把斯里兰卡与印度分开治理,独立之后,斯里兰卡更是对印度所抱有的“南亚霸权”意图,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印度在斯里兰卡内战期间,曾支持泰米尔武装,此行为进一步加深了斯里兰卡对印度的不安全感。
宗教与文化因素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记载的“罗摩桥”,与现实里的石灰岩沙洲高度重合,被印度教徒视作圣迹,众多信徒坚决地反对对其进行人为的改造,而斯里兰卡的泰米尔族与僧伽罗族的祖先,也曾通过罗摩桥迁徙,双方都将罗摩桥视为重要的文化遗产,这种宗教与文化层面的神圣化,使得建桥计划在两国国内都面临着巨大的舆论压力。
生态跟经济之间存在的矛盾,也不好化解。罗摩桥海域是褐颔鸟、珊瑚礁和儒艮等珍稀物种的栖息地,要是进行大规模的疏浚工程,对生态造成的损害,几乎没办法避免,印度以前打算挖掘运河来替代桥梁,不过因为需要的费用高达2.8亿英镑,再加上这样做引发的环保反对声,最后只能把这个计划搁置起来。
在国际舞台上,印度洋已成为大国博弈的角力场。印度将印度洋视为其“后院”,对中国军舰停靠斯里兰卡等行为极为敏感。建桥计划一旦启动,势必将加剧地缘竞争,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无疑会让印度和斯里兰卡都陷入更为复杂的外交困境。
技术难题与成本问题,也是建桥计划难以推进的重要因素。保克海峡虽浅,但频繁的风暴和沙洲的流动性,使得桥梁建设面临巨大的技术挑战和高昂的成本。在经济利益与技术可行性之间,两国始终难以找到平衡点
不过印度跟斯里兰卡也不是没一起努力过。印度靠着科伦坡港口东集装箱码头等基建项目,逐步渗透其影响力,而中国援助建的科伦坡港口高架桥等工程,更是凸显了第三方势力对区域平衡的重要影响,这种多元合作的方式,或许能给两国以后的协作,开出一条新的路子。
印度与斯里兰卡的“断桥之谜”,绝非仅仅是地理隔阂的简单体现,更是小国在大国夹缝中求生存的生动缩影。从神话信仰,到地缘博弈;从生态保护,到民族矛盾。每一重阻力,都折射出南亚那复杂的政治生态
未来是否建桥?或许只有当两国真正跨越心理的“海峡”,物理的桥梁才有望落地。而在此之前,印度与斯里兰卡需要在政治互信、经济合作、生态保护等多方面做出更多努力,以达成真正的互联互通。
参考资料:
[1] 《斯里兰卡史》,东方出版中心
[2] 《为什么斯里兰卡不并入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