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引进苏35的故事:别的方面都十分满意,唯独头盔换成了国产的

江湖小酒馆 2022-08-03 14:48:04

目前在空军领域,世界最新一代的战机已经发展到了第五代的水平,但由于五代机的生产成本过高,因此各国仍然将性价比更高的四代机作为自己的主力机型。

因此四代机的优秀型号可谓数不胜数,美国有的F-16,欧洲有阵风战机与幻影2000,中国也有自己的歼-10与歼-16。

不过,在歼-16研发成功之前,中国空军的主力四代机其实是俄罗斯的侧卫战机苏-35。

2013年,中国以20亿美元的价格进口了24架苏-35,当时中国对这笔订单的各方面都十分满意,但唯独头盔换成了国产的,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从苏-35的本身性能来看,中国未来研发的歼-16是有资格与其一较高下的,但问题就在于歼-16项目的进度并没有那么快,为了补充高端战机的空白,中国只能暂且寻求一款战力高于普通四代机的机型,于是作为“四代半”机型的苏-35进入了中国空军的视野。

苏-35作战半径达1800公里,装备117S矢量推进发动机,空中机动性甚至胜过了美国的五代机F-22。作为一款可以和五代机一较高下的四代机,它得到了中国空军的青睐,因此中俄双方展开了交易谈判。

其实对于中国来说,这款战机最大的亮点就在于那款117S发动机上,毕竟在航电系统与武器系统,中国自己都有不错的技术基础,唯独发动机领域,中国存在难以克服的短板。经过数年谈判,俄罗斯坚持整机出售,拒绝单独出售发动机,因此中国就直接买下了24架苏-35。

头盔的改进

当中国空军飞行员首次接触苏-35时,对于这款战机给予了很高评价,认为它的空中机动性是远远领先于普通四代机的。很多飞行员在首次试飞的时候就可以进行高难度的机动动作,证明了苏-35动力系统的强大。

至于武器系统,其实中国当时已经有先进的霹雳-12空空导弹可以代替,而且中国的有源相控阵雷达项目此时也已经研发成功,比苏-35自带的IRBIS被动相控阵雷达还要胜过一筹。但考虑到更换系统带来的成本,中国还是决定保持原机型的配置,不做大改。

唯独有一个地方的缺陷引发了中国技术人员的重视,那就是飞行员头盔。作为飞行员直接佩戴的装备,头盔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俄罗斯军工领域在研发头盔时,走的还是“傻大黑粗”的路线,虽然性能上没有大的问题,但重量实在偏重。

不少飞行员试戴后都表示,俄式头盔戴起来的感觉就像穿了大两号的鞋子,舒适感很差。

因此中国技术人员紧急研发了国产飞行头盔,它采用轻型复合材料,在防护性不降低的情况下,将重量减少了30%,提高了飞行员佩戴的舒适度。此外,国产特制头盔还配备了夜视仪、观察仪表盘、防眩目护目镜等部件,提高了头盔本身的实用性。

佩戴了国产头盔后,飞行员纷纷表示:还是国产的东西好用!俄式头盔粗放的风格并不适合我们飞行员的佩戴习惯,因此对于这种细节部件,还是国产的部件更懂本国的飞行员需求。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中国飞行员们很快就可以熟练操控苏-35,并且为未来歼-16的试飞打下了技术基础。

头盔的细节

其实,单论头盔的话,三大强国的关系是美国>中国>俄罗斯。俄罗斯的头盔明显带有“战斗民族”的风格,只追求“能用”,至于用得舒服不舒服,那就不是设计人员考虑的问题了。而中国的国产头盔则在许多细节上考虑到了飞行员的需求,设计更加科学。

至于美国则在飞行头盔上傲世全球,以美国为F-35配备的头盔来看,这款头盔集中的高科技之多令人眼花缭乱。其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便是360度环景模拟功能。

该功能是依靠F-35机身外挂的6枚红外摄像头实现,即使F-35的后方出现敌机,也同样会被外挂摄像头发现。

此时摄像头就会通过机载计算机的模拟,在头盔上投射出敌机的方位。飞行员根本无需扭头,即可判断出敌机的速度、位置、机动情况等信息,并作出战术判断。

当准备开火时,飞行员只需要用目光锁定敌机,按下开火按钮,头盔自带的目光追踪功能便会根据飞行员的目光判断出攻击目标,并发射出自带追踪的导弹。

可以看出,在头盔技术上,美国的确有独步全球的地位。但随着中国研发出歼-20以及配套的头盔,美国一家独大的技术优势已经被打破了。

歼-20飞行员佩戴的特制头盔同样具备环景模拟功能,而且作为一款空优战机的头盔,歼-20的头盔可以同时锁定多个目标,并实现同时攻击的功能。

这意味着歼-20可以轻松做到在空战中“以一敌十”的神话。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