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标本制作师:每天在劳累和惊恐度过,一年处理50具捐献遗体

江湖小酒馆 2022-08-02 14:44:50

导语:提到人体标本,估计很多人都头皮发麻,脑中浮现出的就是经过化学药水处理而就的人体形状。其实也没错,人体标本其实也就是由真人的遗体经过医学处理后而成的样本。它和动物的标本无异。

随着医学发展,人体的标本制作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最早人体标本制作需要用福尔马林水浸泡处理,但这样处理的标本并不能过长时间地保存,也容易失真和变形。

现如今的的标本处理技术叫做“塑化技术”,是我国于21世纪初由德国引进。这项技术是由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科学家冈瑟·冯·海根斯最早研发完成的。这项技术是将标本经过脱水和脱脂制作完成,可以使得标本的肌肉和组织看起来更加仿真和美观。值得一说的是,经过如此技术处理后的标本,保存时间将会达到500年以上。

一、人体标本制作师——一个鲜为人知的行业

说起四川大学华西校区的嘉德堂,在这里学习的师生们都似乎在回避着什么,看来,这是一个他们并不愿意提及的地方。这是一个怎样的地方,竟让众人如此“厌恶”?单从外面向这里看,只感觉这里透露着些许“阴气”,门窗紧闭,更上外人不敢靠近。

原来,四川大学华西校区的人体解剖楼就在这里了。另外,今天故事的主角王耀的工作场所也就在这里,他是一名人体标本制作师。

学习医学的学子们应该都会了解,人体解剖学在医学院校内是一门必修课。而学子们想要理论结合实际地去切实了解到人的身体构造,就必须要真实地去接触由真人身体制作而成的标本。因此,人体标本制作师也就成为医学院校不可缺少的职业。

二、人体标本制作师不愿提及的“秘密”

王耀在四川大学华西校区人体解剖楼的主要工作可以说就是与“各种尸体”“亲密”接触。这是一份大多数人不愿意面对的工作。不仅仅是因为人们与生俱来对“死”的忌讳,更重要的,这份工作真心恐怖。

王耀的这份工作,让他对人的身体结构相当熟知。尽管他现在已经能够十分娴熟地完成工作,但初次上班时的惊恐还是让他从不敢回忆。

在自己老师的帮助下,他们将一具至今想起仍然“恶心”的尸体进行了处理。他们需要将影响制作人体标本的所有附件剔除。这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因为尸体的腐烂和人体组织的精细,增加了操作的难度。经过一系列地医学处理,他们将这具尸体变成了一个“真实”的标本。

忆起当时的操作,似乎还历历在目,也让王耀禁不住又一次“恶心”起来。他清晰地记得,这一次工作完成后,虽然一个标准的人体标本制作完成了,但心里面的那股“恶心”,以及遍身布满药水气息的感觉久久不能退去。他甚至感觉自己落下了心理阴影,这份恐惧和恶心简直无法言表。人对死人与生俱来的恐惧也时刻困扰着王耀。由于解剖室并不是很大,里面摆放着各种解剖医学工具,他时常在工作时碰到这些工具,这也让他心有余悸。

他甚至有时候会感觉到自己正在工作时,空无别人的室内会有人拍他,在这种情况下,他便会拔腿“逃跑”。其实,这只是他太过恐惧,其实并不会有人拍他,他只是与室内的医学用具有了一个“亲密”接触。不知不觉中,王耀与这份工作一起度过了10年,但他的惊恐却仍然时时存在。

因为尸体的特殊性,不能随意地耽误处理时间,只要有医院或者相关部门打电话给解剖室,他就需要加班加点完成工作。据统计,在他手中完成的人体标本竟然每年高达50具之多。这份劳累也是旁人无法理解的。

三、值得我们思考的价值观

相信学习医学的同学都有了解,人体标本在医学教学中不仅仅只是为了实践学习,它还有着另一层指导意义。现在的人体标本多出现在展览中,这样可以让前往参观的人们对生命产生一种敬畏和感悟。

如果说人体的标本从根本上延续了“生命”,应该也是说的通的。前面也有提到,人们对死充满了恐惧,但当在参观人体标本时,他们却不再为死亡而恐怖。它展现给人们的是“生命之美”。

看到了人体标本,想必也会为很多人带去对于“生死”的新的观点。生死是生命之常态,如何让自己在死亡后还能“价值最大化”?已经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思考。

现如今,在我国的很多中大城市中都有了关于人体标本的展览,而前往参观的人也有越来越多。在那里,他们可以动手触摸被人体标本制作师赋予了“新生命”的标本,切身感受那份“温度”。

结语:每一名为人体标本捐献了身体的人都是值得人们尊敬的;每一名赋予了尸体新的生命的人体标本制作师也是伟大的。人体标本的精致“鲜活”,也凝聚着人体标本制作师的心血。

如果说人体标本制作是一门美学“艺术”,那也一点儿不为过。尽管这是一份让大多数人不愿意接触的工作,但它却在平凡和伟大中,见证着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