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零跑汽车以B系列“高品质智能轿车B01”的全球首秀,为自己迎来了品牌十周年的转折时刻。零跑展台环绕着新车、技术架构,像极了这个品牌一贯低调却丰富的调性,不争抢流量焦点,但总能让人停下来多看两眼。
在场的人都意识到,真正有资格站上车展C位的品牌,就是凭借产品说话、体系落地,讲清自己是谁,要往哪去。
这一次,零跑没有喊什么行业惯词,而是用一个B01,把“年轻人的高品质智能轿车”四个字认真拆解——从续航到智能,从外观到用料,再到一个可办公、可装饰、可躺平的副驾空间,甚至是和潘通共同发布的摩根粉车色。
这些细节不是讲零跑多懂年轻人,而是零跑做年轻人。
智驾就像互联网,核心是数据
采访开场,朱江明只用几句简短却直白的话,表明了零跑汽车的核心判断:“过去,零跑现在希望进入到智能驾驶第一梯队。”
这个第一梯队,不是通过炫耀硬件拼凑出来的参数,而是建立在整车厂全栈式自研能力上的底气。
“我们做智能驾驶就像做互联网,最核心的资产是数据。”朱江明说。他进一步指出,在智驾系统的落地过程中,“真正能做出好智驾的,不是供应商,而是整车厂,因为只有整车厂真正贴近用户。”这不仅是他对智能驾驶发展路径的判断,也是零跑坚持将智驾能力“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战略基础。
在B10上市之后,零跑已开始推进其端到端辅助驾驶系统的应用。“我们现在已经把端到端的辅助驾驶系统部署在了B10上面,端到端的整个推理速度也在20毫秒以内,接下来会在三季度推进点对点通勤,年底进入城市辅助驾驶功能。”在这一进程中,B01将成为继B10之后的第二款关键车型。
在具体的产品落地中,朱江明再次强调了“体验优先”的原则。他说:“AEB我们会推进所有车型全速段的应用,不管高低配、有没有激光雷达,这是我们今年要解决的问题。它不是一个辅助功能,它是安全功能,是底线。”
我们看到,B01将激光雷达、8650芯片、NAP功能全部搭载,并宣布“NAP功能免费开放,首任车主无额外付费”,开始向消费者兑现智能平权。
对于未来即将推出的高端车型,朱江明同样强调,零跑不会为高端而高端,而是通过产品技术领先+配置豪华+成本定价这三个原则,让用户在主流价格段享受到真正高级的体验。所以说,好技术的价值,不在于能不能讲出来,而在于敢不敢让用户免费用。
年轻人的好车,不该是算法决定的
不是所有15万级的轿车都值得年轻人驻足,更不是所有说“懂年轻人”的品牌,真的听得懂他们的选择方式。
曹力说得很清楚:“零跑始终以用户为中心,致力打造科技普惠,好而不贵的产品,让更多人享受科技出行带来的美好体验。而零跑B01正是一辆集颜值、优雅、品质于一体的智能纯电轿车,力求完美,为年轻而来。”这句话的背后,是零跑对“悦己型消费人群”的观察,是对“审美即共鸣”的品牌洞察。
B01的设计灵感,来自“科技和自然的融合”,由中欧联合评审小组共同把关,全系标配钢琴烤漆外观饰件,推出“摩根粉”等8种配色。曹力特别提到:“这个颜色叫摩根粉,是和潘通联合发布的,阳光下它会闪出粉色微光,既浪漫,又充满勇气。它不是取悦谁,而是鼓励每一个人:勇敢做自己。”
比“卷参数”更难的是“懂审美”,比“讲配置”更重要的是“讲调性”。曹力说:“年轻人第一看颜值,第二看配置。我们不是堆功能,而是把这个车从设计到材质都做到让他们觉得:这车是为我做的。”在C系列车型更新后,B系列车型扩充上量,朱江明充满信心地表示,今年内“摸高”8-10万的月销规模。
轻资产出海做的是“底子工程”
在这场新能源淘汰赛中,有企业希望“做中国最强”,而零跑则把终点画在了世界地图上。
在本届车展上,法国前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也来到了零跑汽车展台零跑车展现场的另一大看点,是零跑国际合资公司的团队集体现身展台。来自德国、西班牙、马来西亚的经销商、媒体代表,与零跑高管团队围绕智能产品和本地化运营展开交流。对旁观者而言,这似乎是一次国际合作的成果展示,但朱江明考虑的只有“能力”。
朱江明开场就讲得清楚,零跑坚定地做全球化,再做本地化的落地。
他表示:“我们去看全球的十大车企,最终到任何一个稍微规模大一点、有销量的国家卖车的话,那也一定是走本地化的策略。”对他来说,中国车企要真正参与全球市场的长期竞争,本地化制造、本地化法规适配、本地化交付节奏,缺一不可。
这一逻辑,已经在零跑的体系中落地成行。截至目前,零跑国际合资公司已拓展至23个国际市场,建成550家海外渠道网点,全球渠道1500家足有。朱江明还透露,零跑正在做一些本地化的选址,比如在西班牙、马来西亚进行选址,预计2026年上半年实现本地化生产。
对于零跑而言,本地化落地是必选项,而不是政策倒逼的选项。而零跑没有带着输出的心态走出去,而是用技术平台和产品体验去融入海外用户的生活。
采访中,朱江明还举了一个很直观的例子:“我们产品最畅销的市场是德国,这验证了我们全球化设计的正确性。”在德国这个汽车发源地市场,零跑B10成为畅销车型,这不仅说明好产品能跨文化,也讲清楚了中国新一代造车哲学的向外输出方式。
与那些试图“复制国内成功经验”的出口策略不同,零跑强调的是“价值适配”。在德国,用户更关注动力响应与底盘质感;在东南亚,用户更关注空间与维护便利。朱江明说:“在很多市场里我们现在也要适应当地法规的节奏,接下来要有很多事情做,但这件事情是我们坚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