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八号谈密人
当“神医”撞上红头文件,是救人还是违法。
一边是成百上千患者联名求情,一边是白纸黑字的无证行医处罚。
有人说他是“当代华佗”,一副中药救活无数疑难杂症。
也有人骂他“江湖骗子”,连行医资格都没有就敢开诊所。
可当相关部门关停他的诊所时,患者们竟集体“造反”,甚至闹到联名上诉。
这到底是救人该夸还是该罚?
01
当救命良方撞上违法铁证。
活人却要给规矩让路。
在海南乡间小道上,拄着拐杖的老人和抱着孩子的妇女。
急急忙忙地往同一个地方赶。
他们的目的地,不是大型医院。
而是一间不起眼的诊所。
诊所里,有个大夫叫黄海涛。
村里乡间对黄海涛有种传言。
说他:“能用草根树皮把阎王爷手里的人抢回来”。
大家都以为能救命的神医,肯定是名牌医科大学毕业,证件齐全。
可黄海涛偏偏不一样。
他没读过医学院,连行医资格证都没有。
靠着祖传的几本医书。
在昏黄的煤油灯下一点点啃,自己琢磨中医门道。
可谁也没想到,这个看似普通不能再普通的乡村郎中。
竟成了十里八乡抓着不放的救命稻草。
不管是头疼脑热,还是常年治不好的老毛病。
就连大医院说没救的癌症晚期病人。
愣是被黄海涛从棺材板拽回来。
隔壁村的张大爷,被确诊肝硬化后。
在大医院掏空了家底,最后却被医生摇头说“没治了”。
走投无路的时候,他找到了黄海涛。
几服中药下肚,奇迹慢慢出现。
原本卧床不起的张大爷,竟能下地干活了。
李婶也可怜,类风湿关节炎把她折腾得站都站不稳。
整天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挪步。
喝了黄海涛配的草药汤,李婶现在能自己走路了。
连拐杖都成了摆设。
更难得的是,黄海涛给人看病连挂号费都不收。
遇到贫困户,药费能打折就打折,实在困难的直接全免。
在他心里,治病救人比赚钱重要得多。
日子一长,他的诊所成了附近乡亲心里最踏实的去处。
大伙一说起他,眼神里全是感激,打心眼里信得过他。
可谁能想到,2016年,这好日子突然就没了。
一封举报信,直接把黄海涛推进了火坑。
不久后,执法人员找上门,查出他没证行医。
诊所大门直接被贴上了封条,彻底开不下去了。
听到这个消息,患者们彻底慌了。
“停了药我活不过三个月!”
一位患者拉着工作人员的手,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还有人连夜写联名信。
几百个红手印密密麻麻地盖在纸上,送到了政府大院。
更有患者情绪激动地放狠话。
“黄大夫要是坐牢,我们集体去送饭”。
一边是铁打的法律,一边是救命的病人。
黄海涛的命、患者的盼头,全卡在这道坎上了。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死路变成了活路。
02
几百个红手印,铺满了政府办公桌。
再规整的文件,都抵不过这满桌血印子扎眼。
患者的信,硬生生地揭开了医规和中医传承的矛盾。
“大医院让我们准备后事,黄大夫却把人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难道救命的本事还抵不过一张纸?”
一位癌症患者家属在联名信上边哭边写。
眼泪把字都泡花了,还在追问为啥要封诊所。
海南老乡们议论纷纷。
不少人都翻出了纸张发黄的看病记录。
用医院CT片与黄海涛开的草药方做对比。
有人抱着药罐掉眼泪,说自己舍不得买拐杖。
却能靠省下的钱喝上黄大夫开的救命药。
乡亲们拿出的这些活生生的例子
硬是把“没证看病就是犯法”这句话驳得没了底气。
但法律可不会说变就变。
监管人员翻开法律条文,每一条都铁面无私,容不得半点通融。
乡亲们可不认这个理。
他们从家里翻出祖传的医书,指着那些发黄的书页反驳说。
“张仲景没考过医师证,孙思邈也没进过医学院”。
“难道千年的中医传承,还不如打印机里的一张证书?”
双方各执一词,把执法人员从来没遇到过这么棘手的情况。
关诊所,老人抹泪、村民举旗,眼神直逼法律底线。
放任不管,又可能让“无证行医”成为监管漏洞。
关也不是,不关也不是。
这下可把执法人员难住了。
在多方僵持不下时,一个折中方案诞生了。
允许黄海涛在卫生站“挂靠行医”,但必须接受定期考核。
万万没想到,事情突然出现转机。
科研人员把黄海涛的药方拿去检测。
结果实验室的仪器直接显示合格。
这些随手配起来的草药,各种成分的比例。
居然和现代医学研究的结果一模一样。
黄海涛的诊所重开了,可风波还没平息。
然而,黄海涛的遭遇绝非个例。
03
全国各地的“土郎中”们,把病人都治好了。
结果遭同行眼红,被人举报了。
还有些民间医生,死活不肯交出家里传了几代人的独家药方。
结果诊所差点被直接关掉!
一位老中医曾自嘲。
“我们就像武侠小说里的隐世高手,救人得偷偷摸摸”。
但换个角度看,患者为何宁可相信“无证神医”也不去正规医院?
答案扎心又现实。
大医院排队两小时、问诊五分钟。
而黄海涛们能耐心把脉半小时。
抗癌西药动辄上万元一盒。
他的中药几十块就能喝一周。
更关键的是,当现代医学宣判“没救”时。
这些民间医生反而成了最后一根稻草。
可谁能想到,民间医生的好日子说来就来。
近年国家大力推进中医药法。
部分省份开始试点“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
让确有本领的民间中医能合法行医。
黄海涛也悄悄报了名,白天治病晚上啃医书。
他说:“我要让祖传的手艺既救人命,也合法规。”
黄海涛的故事,撕开了医疗体系最痛的伤疤。
疗效与资质的博弈从未停歇。
患者要活命,法律要秩序,中医要传承。
这三者的平衡点究竟在哪?
或许答案就像他开的中药:不能急火猛攻,需文火慢熬。
只盼未来某天,“治病救人”这件事,能少些争议,多些温暖。
参考文献:
新华社新媒体——瞭望|海南乡村“神医”遇阻记
光明网——我不是神医
羊晚快评——真假“神医”难分照见民间中医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