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孩子,慢慢来,你可以的

知识本色 2024-11-14 18:46:39

在面对子女的行为这个问题上,普遍家长比较急;

作业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做好?

吃一个饭怎么吃了这么久?

快赶上,我都等不及了!

穿上衣服要半天,真是急是我了!

……

于是得出一个结论:

天下同款磨洋工。

有些时候,我们是不是去想想原因,然后反其道而行之,会不会效果更好一点:

孩子,慢慢来,你可以的!

“慢慢来”,是坚持长期主义。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

就像一棵幼苗,不可能今天种下,明天就长成参天大树。

学习新知识、培养新技能,都需要时间的沉淀。

今天孩子对某个数学概念理解不了,没关系,我们明天再尝试用另一种方法讲解;

明天如果还是有些蒙圈,后天继续。

每一次的努力都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改变。

这种长期主义,是对教育规律的遵循,也是对孩子成长节奏的顺应。

“慢慢来”,体现了对孩子时间和空间的尊重。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需要在自己的节奏里去探索世界。

如果我们急于求成,就如同揠苗助长,可能会破坏孩子自主成长的动力。

比如在绘画课上,有的孩子可能会慢慢地构思、慢慢地涂抹,画出一幅别具一格的作品;

而有的孩子可能会快速完成,但画面可能比较粗糙。

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催促前者快点,也不能批评后者不够细致,

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展现自己的创作过程,让他们在尝试与体验中找到乐趣和自信。

“慢慢来”,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关怀。

当孩子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他们的内心往往是脆弱和迷茫的。

这时,教育者的一句安慰、一个理解的眼神,都能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这种情感上的关怀,是建立良好教育关系的基石。

它能让孩子知道,老师、家长是和他们站在一起的,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有人在支持他们。

就像当一个孩子因为考试失利而沮丧时,如果我们能耐心地倾听他的烦恼,鼓励他不要灰心,慢慢来,一定会进步的,

他就能重新振作起来,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关怀的力量。

“慢慢来”,是对孩子持续的能量加持。

在面对困难时,孩子很容易产生急躁和自我怀疑的情绪。

我们要告诉他们,不要慌,慢慢来,你有能力解决问题。

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就像给孩子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比如在学习乐器的过程中,当孩子总是弹不好一首曲子时,我们要鼓励他坚持练习,每次进步一点,总有一天能熟练演奏。

这种鼓励能让孩子相信自己,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

“慢慢来”还意味着鼓励孩子自己去探索和学习。

孩子有着无限的潜力,他们本身就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育者不应过度主导,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就像点燃火把,让孩子自己拿着去照亮前行的路。

他们会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然而,且记,“慢慢来”不是让孩子故意拖延,也不是找借口不作为,更不是听之任之。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大人要带着一份从容,用耐心、爱心和恒心,陪伴孩子慢慢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慢慢来”的氛围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成为最好的自己。

因为,教育的美好,就在于这一路的陪伴与等待,就在于那一句温柔的话语:

孩子,慢慢来,你可以的!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