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对孟加拉国的持续访问,为我们审视国家危机的国际维度提供了契机。本报社论对解决从缅甸涌入我国的110多万罗兴亚难民问题持乐观态度。或许周五在考克斯巴扎尔难民营与难民共进开斋饭的举动,能进一步促使这位联合国领导人着手化解危机并重新考量相关行动。

考克斯巴扎尔难民营的罗兴亚难民即将面临比当前更严峻的境遇。资金短缺迫使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从下月起将孟加拉国境内罗兴亚难民的月度口粮配额减半——从每人12.5美元降至仅6美元。按实际购买力计算,每月6美元相当于每日24塔卡——甚至不够购买一根香蕉和一枚鸡蛋。孟加拉国近期发布的经济健康卡数据并不乐观,表明若无国际援助,东道国难以长期承担这些无国籍者的重负。资金削减很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进而引发更危险的连锁反应。罗兴亚领袖与援助工作者已发出警告:绝望情绪可能助长武装激进主义。
已有报告显示,成千上万因贫困、无所事事和缺乏安全感而陷入绝望的难民,正逐渐倾向参与武装斗争。去年的一项调查揭露,经济来源与人生目标的承诺已吸引众多理想破灭的年轻人,导致从难民营招募了3000至5000名罗兴亚武装人员。部分人甚至加入与其昔日迫害者结盟的派系,与少数民族反叛武装作战,另一些人则参与营地内的帮派暴力。驻守罗兴亚难民营的官员坦言无力应对,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资金削减将导致的可怕后果。饥饿的影响是否会很快超越健康范畴,波及稳定与和平,目前尚难预料。
由于司法程序的缓慢特性,罗兴亚危机短期内难见转机。在伊斯兰合作组织(OIC)支持下,冈比亚于2019年向国际法院(ICJ)提起罗兴亚种族灭绝诉讼,要求缅甸对2017年的种族清洗负责。虽然国际法院已实施若干临时措施,但由于缅甸方面的法律拖延,进展极为缓慢。实质性辩论于2023年末启动,当时多个国家以关切种族灭绝问题为由介入。孟加拉国战略性地避免正式参与,倾向于通过中国和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等渠道寻求外交解决方案。此案对维持国际社会对罗兴亚危机的关注至关重要,要实现正义最终仍需联合国安理会的外交努力与实际行动。若不能保持持续的国际压力,罗兴亚问题恐将沦为被其他全球事件掩盖的"被遗忘的危机"。
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UNHCR)推动的罗兴亚遣返计划收效甚微。公信力缺失与资金短缺将加剧孟加拉国方面的困境,这只会进一步放大前文所述的安全隐忧。英国政府报告显示,许多试图离境的难民沦为人口贩运受害者,他们常使用伪造的孟加拉国身份证件。警方对获取国民身份证的核查程序放宽,使得难民更易滥用该系统。这种身份认证既可能帮助他们融入孟加拉国主流社会,也可能通过犯罪集团寻求海外偷渡。若放任最低食品资金的匮乏,恐将引发连锁反应。
我们期待联合国秘书长在罗兴亚难民营的开斋仪式能助其汲取加沙地带资金与食品短缺引发的多米诺效应教训,扮演更平衡的角色。联合国不仅要促进人道主义援助,更需寻求可持续解决方案——保障难民权利、维护社区关切、施压缅甸实现实质性难民遣返。我们期待联合国以更平衡的姿态,在化解这场近代最持久的难民危机及其地缘政治痼疾中,继续保持可信行动者的地位。
有这些丰富的水资源养鱼都够吃了,必定是社会治安存在问题,好逸恶劳的人强占别人的劳动成果,就没有人愿意干种植养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