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的时候,战友牺牲了去照顾他的遗孀这种事挺常见的,贺东生家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
当时,贺东生为了照顾战友杜华光的家庭,便和革命战士陈玲结了婚。然而到了新婚夜的时候,他专门叮嘱要让两个孩子都把姓氏改了。
贺东生为啥会有这个要求呢?他跟杜光华之间有着什么样深厚的战友情呢?
1、特殊的要求
1947年,杜光华牺牲的消息传到了军区,他的妻子陈玲听到后就大哭起来,贺东生也如此。
陈玲和杜光华组成了典型的双军人家庭。当时陈玲怀着孕,还带着个女儿,听到消息后,她的生活瞬间乱了套。
军区领导想要照顾陈玲的生活,就打算给她再找个丈夫。这时候,各领导都想到了贺东生。
由于打仗还有自身性格方面的缘故,贺东生一直没心思去考虑自己的婚姻问题。领导给他介绍对象都介绍过好多次了,可他一直都不怎么感兴趣。
可一知道这次要介绍的对象是老战友杜光华的遗孀,贺东生马上就作出了决定。
不管是参军之前还是参军之后,大家都晓得贺东生的脾气很倔,要是他不情愿,谁都没法逼他去做事情。
但当在组织上提出要和陈玲组建家庭这个想法时,他居然罕见地同意了,这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2、战友情很浓厚。
其实,说到底还是他和杜光华有很深的战友情。贺东生1930年就参加红军了,杜光华参加红军的时间比他晚,而且两人还不在同一个部队。
本来这两个人没什么交集,不过在抗战的时候,贺东生被调到八路军115师686团当团长,就在这儿,他和杜光华认识了。
那时候杜光华是个连长,在贺东生手底下做事。杜光华办事机灵,跟贺东生又聊得来,他俩就成了好朋友。
从那之后,这两个人就一起在抗日前线勇敢地和敌人战斗,参与了平型关大捷、青口战役等很多有名的战役,立下了许多战功。
杜光华由于自身表现突出慢慢得到升任,而贺东生因为上级的调动离开了686团,没料到这一次的离开成了他们两人的最后一面。
抗日战争打完了,蒋介石的野心膨胀起来,解放战争就这么爆发了。有两个人在不同的部队里,他俩经常通信。贺东生从信里得知杜光华和陈玲结婚了,他打心底为杜光华高兴。
但在1947年跟国民党的一次对抗里,杜光华出了意外。当时,杜光华带着部队守在临江,是临江保卫战的主力部队。
杜光华的部队在前两次进攻之后,尽管伤亡很大,却仍然守在前线。
在大龙爪沟那一片儿,杜光华让部队先把西岔西边的三个高地拿下,好从高处围攻国民党部队。
但没料到国民党军队凭借自身兵力,顽固地向南面发起进攻,杜光华马上带着部队前去抵抗。
杜光华接连进攻了几天几夜后,把国民党2师6个营的兵力全部消灭了,在这次战役中取得了巨大胜利。
当所有人都正为此事高兴的时候,国民党的残兵败将朝着我军阵地扔了一枚炮弹,这枚炮弹恰好就落在师长杜光华的身旁。
一阵爆炸过后,杜光华就牺牲了。军区领导听到这个消息,特别悲痛,后来不但追封了杜光华,还把当地的村庄改成光华村来纪念他。
3、贺东生有着怎样的良苦用心呢
杜光华牺牲的时候,贺东生正在1纵2师当师长呢,忙着主持其他战场的战斗。等到战役结束,他得知杜光华牺牲了,一下子就特别悲痛。
忽然,他记起杜光华之前跟自己讲过结婚生子的事,然后就去探听这件事了。
就在这个时候,军区领导上门来给他说媒,他本来是想拒绝的,可一听领导说女方是杜光华的遗孀,马上就答应了。
于是,两人简简单单举办了婚礼后就生活在一起了。当天夜里,贺东生对陈玲讲:“把孩子名字改了吧,让他们姓贺,这样别人就不会议论他们了。”
陈玲特别感激他,于是说道:“我们母子拖累你了,跟着你姓也行,等长大了再告诉他们也没关系。”
你这话怎么说的,杜师长是我的老战友,他的家人我肯定会照料好的。
不少人都特别纳闷贺东生为啥这么做,其实仔细想想看,要是父亲姓贺,孩子却姓杜,这孩子得引来多少闲言碎语啊?
再说了,贺东生也不想让两个孩子因为自己的父亲是英雄就那么长大,这对孩子的成长没好处。于是,就直接让孩子跟着自己姓,等孩子长大了再告诉他们。
从那以后,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特别和谐幸福,并且两个人很有默契地不在孩子跟前说孩子的父亲杜光华是英烈这件事。
一直等到两个孩子都长大了,贺东生的身体也慢慢变得虚弱起来,到了快要不行的时候,夫妻二人才打算把真相告诉两个孩子。
1998年,贺东生把贺茑和贺军这两个孩子叫到病床前,说出了隐藏多年的秘密。
在这两个人心里,他们早就把贺东生当成父亲了,得知亲生父亲是杜光华的时候,难免有些吃惊。
“你们得去东北,去你们父亲牺牲后埋葬的地方看看,他是你们的英雄。”贺茑和贺军流着泪应下了贺东生的要求,陪着贺东生度过了最后的日子。
之后,两人遵循贺东生的临终遗愿,来到杜光华牺牲之处,望着从未见过面的父亲的墓碑,两人不禁流下泪水。
贺东生用心良苦,这使得杜光华的儿女都能健康成长。当姐弟俩看到杜光华墓碑的时候,想必他们也会很庆幸自己有两位如此英雄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