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亲选秘书,曾因认错王震闹笑话,许司令临别时说:遇事找我

霜色幻想 2022-10-28 15:31:11

2008年10月的一天,地处大别山区的河南新县已入深秋,一位特殊访客来到许世友将军墓前。在敬献花圈之前,他先拿出一瓶茅台酒,打开瓶盖,绕着许将军的坟墓,恭恭敬敬浇洒了一圈,空气中立马飘散出浓郁的酒香。

他边走边浇,当年陪许世友喝酒的情景,一幕一幕在脑海里浮现,不知不觉已是泪如泉涌。他在心里默默念着:老首长在天有灵,应当知道“胖子”给他敬酒来了。

这位“胖子”,就是曾陪伴许世友三年的秘书孙洪宪。“胖子”其实并不胖,只是显得比其他人更壮实一些,爱给手下工作人员取绰号的许世友便叫他“胖子”。想起来,那都已经是1973年的事了。

01 许司令广州上任,点名小干事当秘书

1973年12月,毛泽东主席拍板,中国人民解放军发生了一件大事情,那就是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宣布了对调令: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与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对调、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跟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对调、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与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对调、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跟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对调。新疆、成都、昆明军区司令员上任不久,暂时不动。

关于此次对调,有几点是非常特殊的:第一,下命令就走;第二,上任不准带秘书等人;第三,人走家搬。军令如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73年12月,许世友奉命离开南京,匆匆南下广州。

与此同时,广州军区26岁的干事孙洪宪正准备迎来一件喜事。参军四年多,还从没回过山东老家的他,终于可以回去了。这次回去,不仅可以看到朝思暮想的父母兄妹。更主要的是,家里已经为他张罗了一门婚事,日子已经选定,婚宴一切事宜也已经全部准备好,婚房都布置得喜气洋洋,就等他回去成亲了。

就在孙洪宪买好车票,满心欢喜等着回家时,军区司令部直属政治部主任陈玉宝找他谈话,给他当头浇了一盆凉水。

“孙洪宪同志,根据组织决定,派你去担任许世友司令员的秘书,即日便要报道,你的婚假必须延期,推掉车票,准备开始新的革命工作……”

原来,不带秘书上任的许世友,到了广州后自然需要一个新的秘书。他在选秘书上有几条指示:“一要年轻有文化,有点文字水平和机关工作经验;二要忠诚、老实、可靠;第三,如果前两条都具备,最好选山东人。”

军区相关部门根据许世友的要求,在全军区挑选符合条件的年轻军官,层层筛选后,整理了一份名单请许世友亲自定夺。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孙洪宪的档案被放在了第一个。而许世友历来都是干脆利落,在听完第一个汇报后,便打断了汇报人:

“行了行了,不要往下讲了,就是他了。”

原本汇报人还担心孙洪宪资历太浅,想请许世友再多看几个,但许世友将军雷厉风行:“什么行不行,我看他就行,就这么定了!”孙洪宪就这样被“定”在了许世友身边。

许世友和身边工作人员合照(右三是孙洪宪)

02年纪轻轻的就想娶媳妇,没出息!

孙洪宪的婚期自然是要推迟了,在军队里,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但想到要去给许世友司令当秘书,他还是心里发怵。关于许司令的传奇故事,亦真亦假,他听说过不少。大抵都是打仗不怕死、脾气暴躁、不高兴时打人骂人,甚至还会动“真家伙”。还有更“吓人”的说法,称许世友曾打死过好几个警卫员。

离队赴任前,来给孙洪宪送行的战友们,你一句我一句,都离不开“要小心啊!”更添了孙洪宪心中的忐忑。

第一次跟许世友见面,孙洪宪就切身感受到了迎面而来的强大气场。当时,他正在跟另外一位马秘书聊天,随着一阵强烈的马达轰鸣声,一辆老式北京吉普车开进院子。一个急刹车,警卫员正准备去开车门时,许世友已经从副驾驶上跳下车来。

马秘书作了介绍后,许世友跟孙洪宪作了一次很随意的谈话。

“哪里人啊?”

“回首长话,山东烟台海阳县人。”

“妈巴子的,什么‘回首长话’,跟我讲话用不着装斯文。”

……

“什么家庭出身?”

“中农。”

“中农?瞻前顾后,干革命可不如贫下中农!”

接着,许世友还背诵了一首当年在胶东地区广为流传,揶揄中农的顺口溜:“二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苞米饼子就咸鱼,吃穿不愁乐悠悠。”

孙洪宪后来才知道,说顺口溜,也是许世友的一大爱好。不过,许世友曾在胶东地区打了十几年仗,对那个地方的确是很熟悉。那里每一个乡镇及村庄的名字、地形地貌和交通状况,许世友说起来都如数家珍一般。

孙洪宪告诉许世友,抗战时,他爷爷跟父亲都参加过许世友的民兵,担担架、埋地雷,还曾经当面听过许世友的战前动员。许世友听到这儿就乐了,对当年抗战的事迹又是一番侃侃而谈。言谈中,仍流露出对胶东群众身后的感情。

“你有多少文化?”

“文化不多,高中毕业。”

“也算是个知识分子了,别假谦虚了。多大年纪了?结婚没有?”

许世友又是一通问题,让孙洪宪忙于招架。一旁的马秘书这时候抢先回答:“孙洪宪同志快26岁了,本来已经批准了他回去结婚,接到命令后,推迟了婚期。”

“妈巴子的,年纪轻轻的就想娶媳妇,没出息!我三十五六岁才结婚呢。”许世友斜着看了孙洪宪一眼,说完后就直接走开了。据马秘书说,这是一次考核,而且孙洪宪考核通过了。孙洪宪定了定神,心里感叹道:这个许司令,还真是不一般。

03许世友为秘书破了一次例

在许世友身边工作没多久,孙洪宪就发现这个雷厉风行的许司令,其实也有感情细腻的地方。前面提到,孙洪宪本来是要回家结婚的,因为许世友点兵,不得不推迟婚期到许世友身边就任。第一次见面时,许世友还笑话他“年纪轻轻的就想娶媳妇,没出息!”

但仅仅过了三个多月后,许世友在一次散步的时候,冷不丁说了一句:“胖子,你老跟着我干什么,还不赶紧回家娶你的媳妇。”孙洪宪一愣,心想许司令还记着他那被推迟的婚事?他心里很高兴,可是又不敢确认,毕竟许世友也就随口说那么一句。

过了没多久,许世友又让马秘书将原话传达了一次,孙洪宪才敢确认是真的,高高兴兴回家结婚去了。

婚后一个月,孙洪宪的妻子申奎英从山东到广州部队探亲。他没有跟许世友报告这件事,而是每天早出晚归住在营区外的临时住房。但没几天就被许世友发现了,有一天突然叫孙洪宪带着妻子到住处。在那之前,许世友已经吩咐厨房,多做几个好菜,要符合北方人的口味。

当孙洪宪带着妻子到许世友住处留园七号时,竟看到许世友已在楼下等候。孙洪宪跟了许世友几个月,深知他平时待人接物的习惯,这样的礼遇,一般只有迎接上将以上的客人才能享受到。而许世友之所以这样做,主要还是因为孙洪宪的妻子,是他心心念念的胶东群众。

果然,许世友一见到申奎英,就嘘寒问暖个不停。“家里老人好吗?庄稼长得好吗?坐了几天的车,累不累?”许世友罕见地絮叨,就像一个父亲见到了久别重逢的孩子一样。原本很紧张的申奎英一下子也就放松了,对许世友说:“打鬼子的时候,您在俺家住过,俺父亲还给您喂过马呢,他让俺给首长带个好!”

许世友一听更高兴了,赶紧问申奎英是哪个村庄的。原来,那是当年许世友和国民党顽固派赵保原的主力在郭城交锋时,指挥部就设在申奎英家的后院。这一下,又把许世友的思绪拉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胶东地区。索性,他又把1941年春天的那场战事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一遍。

“当年在胶东,部队打到哪里都是住在老乡家里,打了不少胜仗,也认识了不少房东,真得好好感谢他们啊!”

饭后,许世友还送了申奎英一份珍贵的礼物,让她带回去给她父亲。那是一张许世友的照片,他在背面用红蓝铅笔签上了“许世友”三个字。许世友的签名照,他是从来不轻易送人的。

1976年,许世友因为不想让孙洪宪离开自己休探亲假,又不忍看到他忍受夫妻两地分居之苦。有一天找到孙洪宪,对他说:“胖子,我看你长了个榆木脑袋,你不能休假,就不能让你爱人随军吗?”

就这样,尽管孙洪宪当时的条件还不够家属随军,但在许世友的“破例”关照下,很快就办妥了随军手续。

许世友在海南与工作人员合影(前排右三为孙洪宪)

04以后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来找我

许世友很关照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但同时对他们要求也非常严格。每次有工作人员要外出,不管是工作还是休假,许世友都要叫到面前,交代两点:一是外出要遵纪守法,不要打着他的旗号在外面搞歪门邪道;二是不要仗着他教过一些拳脚功夫就动手打人,打死人是要偿命的。

孙洪宪在许世友身边工作了近三年,1976年8月的一天,许世友将他叫到会议室,语重心长的对他说:“胖子,我这里也不是久留之地,你还年轻,应该到部队去锻炼,也可以去院校学习深造。”

许世友没有说出一个“不舍”,但言语中流露的却是深厚的感情。就像是一个严厉而不失慈爱的父亲,要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外面的广阔天地一样,临行前总要说出几句“鼓励和叮嘱”。

谈话到最后,许世友给孙洪宪三年的工作做了一个评价,“你在我身边工作差不多三年了,大错没出,大情没漏,我是满意的,就给你打八十分吧,以后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来找我。”

许世友给打八十分,这让孙洪宪非常感动,他从一个参军不久的新兵,在许世友身边历练三年,期间出过不少差错,但许世友显然还是在鼓励他。而这三年时间,也让孙洪宪明白了,那个传说中生气要动“真家伙”的许司令,其实也有很多的包容。

05错把王诤当王震

在孙洪宪犯的错误中,最粗心大意的,莫过于将“王诤”当做“王震”了。那是1974年初,国家第四机械工业部部长王诤到广州,打电话称要拜访许世友。孙洪宪接的电话,听到“王诤”的名字后,想当然就听成了曾经的三五九旅旅长王震。于是马上报告给许世友,称“北京的王震同志到了广州,要来看望您。”

许世友虽然没跟王震在同一个部队待过,但他们俩的感情很好,因此对于王震的来访非常重视。他特地吩咐食堂,王震是湖南人,多加几个辣一点的菜,晚上要留他吃饭。

安排妥当后,许世友还亲自到门口迎接同为上将的王震。结果,来客是王诤,许世友看着身边的孙洪宪,狠狠地瞪了一眼。可孙洪宪却并不认识王震或王诤,只知道许世友脸色不对,却不知道自己是哪里做错了。

送走客人后,许世友一脸严肃地对孙洪宪说:“你这个大笨瓜,,连王震和王诤都搞不清楚。他是王诤,不是王震!王诤是通信专家,早在红军时期,就是红军总部通信大队长。幸好我和王诤同志也熟悉,要不非出洋相不可。”孙洪宪这才明白自己犯了一个多么大的错,而这个错纯粹是因为粗心大意,想当然所导致的。

许世友对于这样“张冠李戴”的错误并没有责怪,反而是一次因为他儿子借走了部队一辆车,对孙洪宪大发雷霆。当时,许世友在外地服役的儿子回到广州,因为想去看望在外地上大学的妻子,就找孙洪宪借许世友留在家里的吉普车。

孙洪宪知道许世友的脾气,因此并没有让他儿子把车开走,但许世友的儿子后来自己跟军区机关车队借了一辆吉普车开走了。许世友知道后非常生气,训斥孙洪宪:“你不是罪魁祸首,也是最大的帮凶。”许世友对自己的子女,一直都是要求如此严格。

06噩耗

离开许世友后,孙洪宪回到军区司令部直属政治部工作。1985年10月份,当孙洪宪带着工作组到湖北黄冈开展老兵退伍工作时,从南京传来许世友将军去世的噩耗。许世友的夫人田普将孙洪宪列为许世友生前好友,专门吩咐治丧办公室的人给他打电话,告知了这个噩耗。

孙洪宪当时多么想立即赶到南京,去见老首长最后一面,可他当时却公务缠身。他知道,许世友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工作人员擅离工作岗位,因此他只能将痛楚埋在心里,将热情投入到革命工作当中。

直到2008年,许世友将军去世23年后,孙洪宪也是一个六旬老者了,他终于带着自己的妻子申奎英,来到阔别32年之久的许世友墓前,在心里诉说他们之间的感情。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