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12日,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正在外地休假,突然接到勃列日涅夫的电话,要求他回莫斯科参加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13日下午一点,赫鲁晓夫乘坐飞机回到了莫斯科,直接被接到了克里姆林宫的会议室开会,会上群起而攻之。14日上午,赫鲁晓夫表示他愿意让位。下午,苏共召开中央全会,宣布勃列日涅夫为第一书记,柯西金为部长会议主席。那么,赫鲁晓夫为何被迫下台?期间发生了什么?
1953年9月,赫鲁晓夫当选为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上台之后,就开始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平反一些冤假错案,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种种举措,让苏联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也得到了全国各界的支持。
但是,赫鲁晓夫的改革,毕竟还是在斯大林模式框架下进行的,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一种修补,这样的改革有其局限性,况且在改革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当,再加上各方面的压力,也可谓是困难重重,触动了很多干部的利益,引起他们的不满。
另外农业的歉收,也遭到了全国的指责,再加上裁军,也让军队系统对他产生了很大的抱怨。总之,赫鲁晓夫下台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改革得不成功,再加上其个人掌握最高权力以后,也开始变得专横跋扈,听不进去意见。
在赫鲁晓夫被扳倒之前,他也曾考虑过退休和接班人的问题,1963年秋,他就曾私底下说过,到23大就退休,23大当时预计是1965年举行。
当时,赫鲁晓夫比较看好科兹洛夫,科兹洛夫是1908年出生,这个时候50多岁,年富力强,比较合适。但是不巧的是,科兹洛夫在1963年4月中风了。
赫鲁晓夫又把目光锁定在谢列平身上,谢列平出生于1918年,40岁时就当上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的职务,在1961年,又当上了苏共中央书记,年轻有为,而且谢列平做事雷厉风行,不拖泥带水,痛恨官僚主义,在赫鲁晓夫夺权的过程当中,谢列平坚定地站在了赫鲁晓夫这一边,也算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是谢列平在经验上和资历上有一定的欠缺,他从来没有在地方上独当一面过,对经济工作不熟悉,赫鲁晓夫就打算让谢列平锻炼一下,到列宁格勒当州委书记。
但是谢列平对此有不同的理解,他觉得赫鲁晓夫是想把他排挤出去,让他离开中央。他就没去列宁格勒担任州委书记。
赫鲁晓夫一看,谢列平不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他也感到非常的失望,不过也庆幸自己发现的早,所以,从此以后就开始冷落了谢列平。
当然了,谢列平也不甘这么被冷落,从一个赫鲁晓夫的坚定支持者,变成了一个扳倒赫鲁晓夫的主要策划人。
1964年,在苏共中央主席团内部,就形成了一个反对赫鲁晓夫的小圈子,这些人聚集在一起,就开始谋划怎么扳倒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毕竟在苏联领导层待了这么久,他肯定也有自己的亲信和眼线,有自己坚定的追随者,而且这事儿哪有不透风的墙,所以在事变之前,他也收到过信息。
1964年6月,赫鲁晓夫的女儿拉达就收到了一个匿名电话,说苏共主席团内部,有人在搞反赫鲁晓夫的阴谋。
原苏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皮沃瓦罗夫,也告诉拉达说让赫鲁晓夫睁大眼睛。
1964年9月下旬的一天,赫鲁晓夫的儿子谢尔盖,收到了苏维埃主席团卫队长加柳科夫的电话,让赫鲁晓夫注意一些情况,并把具体情况向谢尔盖进行了描述。
但是赫鲁晓夫对此并不在意,他觉得不太可能,所以也就没有做什么防范措施。
1964年7月18日,赫鲁晓夫提出了一份意见书,是关于农业向集约化过渡的领导问题,苏共中央主席团就把这份意见书下发给了各地。根据赫鲁晓夫的提议,将在十月的中央全会上,来讨论这个问题。
这个时候,反对赫鲁晓夫的小圈子就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决定在中央全会之前解决问题。
1964年9月,杰米契夫和谢米恰斯内在罗波尔边疆区休养,谢列平此时也在休养,这些人就利用休养的这段时间,对于发动政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确定了行动计划,商量好了之后,就提前返回了莫斯科。
10月1日,赫鲁晓夫也开始休假,他先是到了阿克里木州,第二天又去了黑海之滨的皮聪达,10月3日,米高扬也来到皮聪达休假。
那些人打算趁着赫鲁晓夫休假的这段时间,发起进攻。随即波德戈尔内就把事情告诉了柯西金,柯西金询问了一下克格勃的意见,得知谢米恰斯内是主要策划人之一,也就立即同意了。
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几乎是一拍即合,立即下令冻结了全国军队,说没有他的命令不准调动。
对于一些忠于赫鲁晓夫的重要部门的领导人,比如像《真理报》主编萨科夫,以及国家广播电视委员会主席哈拉莫夫,都被安排出国访问。
10月11日,参加民主德国成立15周年庆祝活动的勃列日涅夫也返回了莫斯科,他们决定在10月12日,向赫鲁晓夫发起决定性进攻。
10月12日这一天,是苏联载人宇宙飞船上升号发射的日子,当天所有人把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这件事情上,包括赫鲁晓夫。
10月12号下午,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候补委员,加上中央书记处所有的成员,都聚集在勃列日涅夫家里开会,他们决定扳倒赫鲁晓夫,让赫鲁晓夫下台,同时又决定让勃列日涅夫、苏斯洛夫,以及柯西金向赫鲁晓夫转达,让他在13日务必赶回莫斯科来参加苏共中央会议。
谢米恰斯内对赫鲁晓夫在莫斯科的几处住所,进行了严密的监视,切断了赫鲁晓夫与外界的一切通讯联络,只保留了苏共中央主席团与赫鲁晓夫之间的通信联络。
10月12日,皮聪达的天气晴空万里,赫鲁晓夫一直在关注着载人宇宙飞船的消息,得知载人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后,他的心情非常愉快。傍晚的时候,赫鲁晓夫正在海边散步,这时警卫就跑过来说,让他接一下苏斯洛夫的电话。
赫鲁晓夫返回别墅拿起话筒之后,最开始是苏斯洛夫打过来的,接通以后,话筒那边的勃列日涅夫要求赫鲁晓夫返回莫斯科,参加13日召开的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
赫鲁晓夫就问,有什么紧急的事情吗?
勃列日涅夫却回答说,是农业和其他问题。
赫鲁晓夫就说,没有我就解决不了吗?
那边儿一直坚持要求让他返回莫斯科,赫鲁晓夫就说,我考虑一下。但是对方继续坚持要求赫鲁晓夫返回莫斯科参加会议。
赫鲁晓夫有点儿急了,说我在休息,什么事情这么紧急,我再过两个星期回来讨论。
但是对方继续坚持要求他返回莫斯科参加会议。
赫鲁晓夫就有点儿不耐烦了,勃列日涅夫一看赫鲁晓夫一直不同意回来,就只好亮底牌了,说即使你不回来,明天的会议也会继续召开,也会在你缺席的情况下形成最终的决议。
勃列日涅夫这么一说,赫鲁晓夫也就明白了是什么事情,然后他就说,好吧,我明天返回莫斯科。
赫鲁晓夫放下电话之后,就对身旁的米高扬说道:“你知道吗?他们并没有什么迫切的农业问题,我想这件事情跟谢尔盖此前提到的那件事情有关。”
10月13日下午一点,赫鲁晓夫和米高扬乘坐飞机回到了莫斯科,下了飞机之后,前来迎接的只有克格勃主席谢米恰斯内,以及卫队局局长切卡洛夫。
赫鲁晓夫和米高扬并没有先回家,而是直接被接到了克里姆林宫的会议室。主席团会议依旧是由赫鲁晓夫主持,会议按照他们事前的布置,上来以后,就开始劈头盖脸地批评赫鲁晓夫,说他越来越粗暴,滥用权力,不尊重主席团其他成员的意见,说他任人唯亲,出国访问的时候带一堆家属,对兄弟党的态度傲慢,让苏联在对外关系上陷入困境。
而且还强调他在古巴导弹危机当中,采取了冒险行动,最重要地就是批评他进行一些徒劳的改革,让工业和农业的生产陷入混乱。
当时,赫鲁晓夫在会议上虽然极力地为自己进行辩护,但是也都无济于事,当时会议上,只有米高扬为他说了句好话,建议说可以撤去他的第一书记的职务,能否保留他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但是遭到了会议的拒绝,其他的几个比较亲赫鲁晓夫的人员,最终也都没有说话。
会议的主要基调就是铺天盖地地批判赫鲁晓夫,会议只能暂时休会。
14日上午,主席团会议继续召开,赫鲁晓夫就表示他愿意让位,但是那些对他的指控,是不能够被接受的。他说我最大的缺点和不足就是善良和轻信,也许还有一点就是我没有办法发现自己的缺点。
不过,就连你们今天在座的各位,你们也从来没有公开地和诚实地指出过我任何的缺点,你们也缺乏原则性和勇气。
赫鲁晓夫最后表示,他想写一份退休报告。
其实,退休报告早有人帮他写好了,最终赫鲁晓夫只是在那份写好的报告上签了字。
主要的内容,因为年迈再加上身体健康情况,决定辞去苏共第一书记,以及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再加上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的职务。
赫鲁晓夫本打算再提一个要求,但是这个要求还没说出来,就被勃列日涅夫打断了,说这办不到。
至此,赫鲁晓夫老泪纵横,哽咽着说:“你们知道的,我本来就打算退下来的,我年纪这么大,事情那么多,困难那么多,我解决起来确实很困难。至于今天所发生的一切,历史总会给出有分量的公正的结论。”
10月14日下午,立即召开了中央全会,勃列日涅夫主持了会议,发表了简短的开幕词,随后就是苏斯洛夫和谢列平对赫鲁晓夫的批判,会议宣布勃列日涅夫为第一书记,柯西金为部长会议主席。
全会只用了半天时间,这也是苏共历史上最短的一次全会,勃列日涅夫又别出心裁地搞了一个与赫鲁晓夫告别的仪式,赫鲁晓夫走进会议室之后,主席团成员全部起立,赫鲁晓夫一一地与他们握手告别。
在来到谢列平身边儿的时候,赫鲁晓夫还说了一句:他们也会这样对你的,或许会更糟。
14日晚上,米高扬来到了赫鲁晓夫的家中,向其传达了一些决定,就是他现在的住宅以及列宁山上的住宅都归他使用,服务人员和卫队留下,但是得换人,给他每个月500卢布的退休金,并且配有专车。
米高扬又向赫鲁晓夫提到说他曾提议,让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主席团顾问的职务,但是被拒绝了。
赫鲁晓夫就表示说,谢谢你,身边儿现在还能有一个像你这样的朋友,也是一件高兴的事。
随即,米高扬起身告辞,两位老人来了一次吻别,表现得都非常地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