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姨最近一个月总觉得腿脚冷冰冰的,她心想:“可能是年纪大了,加上天气也转凉了,得多注意保暖。”
于是,她穿上了厚厚的袜子和棉鞋,可奇怪的是,无论她怎么保暖,那双脚还是冷得像冰块一样,时不时还会出现麻木和刺痛的感觉。
每天晚上,王阿姨都会泡脚,希望能缓解这种不适感,但前几天,她突然发现脚趾的皮肤开始发黑,就像瘀血一样。
她心里咯噔一下,想:“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又没受伤,这黑块也不疼。”
老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催促她赶紧去医院看看,王阿姨虽然觉得有些小题大做,但还是去了医院。
医生仔细检查了她的脚,然后建议她检测一下血糖,王阿姨愣住了,血糖和脚有什么关系呢?但她还是听从了医生的建议。
结果出来后,王阿姨大吃一惊,她的空腹血糖值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都超出了正常范围。
医生告诉她,这些指标偏高说明她的血糖水平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不正常了,这可能就是导致她脚部皮肤病变的原因。
王阿姨心里五味杂陈,她从没想过自己的血糖会出问题,更没想到这会影响到她的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老年人患糖尿病的比例在逐年上升,而脚部的一些异常变化,往往就是血糖升高的信号。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通过观察脚部来判断血糖是否偏高呢?
01高血糖为何会导致脚部皮肤发生变化?
高血糖对身体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尤其是对血管和神经系统的损害。
糖尿病患者的体内过高的葡萄糖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流速变慢,这些变化会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
血管壁弹性变差,内壁增生,使血管狭窄,从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概率,导致下肢及足部的供血不足。
特别是下肢末端的小血管,可能会引起微循环障碍,导致部分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物质,进而发生功能异常,长期下去可能会引起局部皮肤坏死。
此外,高葡萄糖浓度会导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组织发生胶原纤维的糖基化,使胶原纤维异常增生,皮肤变得更加干燥、增厚和角质化。
这些变化不仅会导致足部压力增大,而且通过长期摩擦,可能会诱发脚部溃疡。
糖尿病还会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和内皮功能障碍,导致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对身体的感知能力下降,足部即使出现细小伤口也不容易被察觉。
由于免疫力降低,这些伤口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容易扩大并恶化,引发感染。
血糖偏高还为细菌滋生创造了条件,可能会发展为糖尿病足,甚至坏疽。
控制血糖不仅是管理糖尿病的基本策略,更是预防糖尿病足等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根据数据显示,70%以上的截肢手术都是由糖尿病控制不当引起的,足部问题绝非小事,应该从根本上控制血糖,避免最终导致残疾和更大的身心伤害。
02脚部出现这3种变化,或在提醒血糖偏高了!
1、脚部麻木和刺痛
糖尿病患者经常会遇到脚部感觉异常,比如麻木或灼痛,这主要是由于高血糖导致的神经损伤,医学上称为周围神经病变。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脚部神经对疼痛或触觉的感应减弱,甚至在没有外伤的情况下,也会出现无法解释的痛感或不适,尤其是在夜间更为明显。
这种感觉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进一步加剧健康问题。
2、足部皮肤病变和脚趾变形
长期的高血糖会使得足部的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皮肤缺乏必要的营养,出现干燥、硬化和色素沉着。
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可能会进一步演变为脚趾或足弓的变形,这些变形不仅会影响行走,还会增加受伤的风险,甚至可能发展为糖尿病足。
3、脚部伤口糜烂、难以愈合
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愈合速度通常会比正常人慢,这是因为高血糖抑制了免疫系统的功能,减慢了伤口愈合过程。
小的割伤或擦伤可能会变成难以治愈的慢性伤口,非常容易感染。
03糖尿病患者如何做好足部的护理,预防皮肤病变?
1、监测与管理血糖
定期监测血糖变化,为饮食控制和医生复诊提供依据。
遵医嘱按时服药,并且养成定期复诊的习惯,以确保血糖维持在安全范围内。
2、健康饮食与锻炼
饮食上应该低糖低油脂,以清淡为主,确保每天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
积极锻炼有助于控制体重,加速糖代谢,增强身体抵抗力,降低足部感染的风险。
3、足部的日常护理
选择宽松舒适的鞋袜,避免鞋内有异物,预防脚底异物与脚部摩擦造成伤口。
泡脚可以用于保暖,但应该控制时间在10分钟左右,水温也不宜过高。
4、足部的保暖与防烫
糖尿病患者末梢神经感知迟钝,应该避免使用热水袋或电热毯等直接贴身保暖物品,以防烫伤。
洗脚后,及时擦干,尤其是脚趾间的缝隙,涂抹保湿乳以保持皮肤滋润。
5、环境干净
保持室内环境干净且不过于潮湿,定期检查足部,观察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是否出现异常。
一旦发现足部皮肤异常、刺痛、麻木、变黑、脚趾变形或伤口难愈,应该立即就医。
中老年人应该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尤其是脚部的异常症状,高血糖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我们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