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变“毒药”,短短几个小时致死!提醒:5种中药别拿来当补品

敏博看健康 2024-11-19 16:24:43

58岁的赵叔是一位退休工人,性格爽快,但身体不算太好。最近他总觉得自己气血不足,听邻居说“中药进补效果最好”,于是买了几包黄精、附子和川乌的中药材,准备自己熬制“养生汤”。

早晨,赵叔将这些中药熬好,一股浓郁的药香充满了小厨房。他自信满满地喝了一大碗,还不忘拍照发到家人群里:“养生秘诀,全靠老祖宗的智慧!”

可惜,短短两个小时后,赵叔却开始感到心跳加速、四肢麻木,甚至呼吸急促。家人赶到时,他已经倒在沙发上,陷入昏迷。120急救车迅速将他送往急诊室。

抢救中的发现

急诊室内,赵叔被迅速推进抢救室,心电图显示严重的心律失常,血压急剧下降。值班医生李医生接手后,第一时间询问家属情况。

“他今天早上喝了自己煮的中药,说是补身体的。”赵叔的妻子焦急地说。

“他用的中药是什么?”李医生追问。

“好像是附子、川乌这些,听别人说能补肾。”妻子犹豫地回答。

李医生面色凝重:“附子和川乌都是有毒的中药,需要严格炮制和精准剂量控制,使用不当会导致中毒。我们怀疑他是中药毒性引起的急性心衰,马上进行洗胃、补液和抗心律失常治疗。”

抢救与诊疗:从“补药”到“毒药”中毒机制

李医生耐心向家属解释:“像附子和川乌这样的药材,主要含有乌头碱等生物碱成分,这些成分如果炮制不当或者用量过多,会导致心律失常、呼吸抑制,甚至短时间内致命。”

抢救过程

赵叔被紧急注射抗毒药物,同时进行血液透析以加速毒素排出。经过6小时的抢救,他的病情逐渐稳定,但心功能受到一定损害。

醒来的赵叔虚弱地问:“医生,我不是喝补药吗,怎么还差点丢了命?”

李医生叹了口气:“您喝的这些药材,虽有一定药用价值,但绝不是随意熬煮的‘补品’。如果使用方法不当,它们会从补药变成毒药。”

科普:5种常见中药“补品”的隐藏风险

为了让赵叔和其他患者了解中药的安全使用,李医生详细列举了5种容易被滥用的“补品级”中药及其风险。

1. 附子药性:附子具有温阳补肾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寒性体质。风险:未经炮制的附子毒性极强,乌头碱可引发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提醒:必须经专业炮制,并严格控制剂量。2. 川乌和草乌药性:具有祛风湿、止痛的作用。风险:乌头碱毒性很高,未经专业处理易引发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中毒。提醒:非专业人士切勿使用,使用时需在医生指导下配伍。3. 黄精药性:补气养阴,常被当作滋补佳品。风险:黄精虽毒性较低,但长期大量服用可能导致脾胃负担过重,引起消化不良和肝损伤。提醒:用量应遵医嘱,避免过量。

4. 石斛药性:滋阴润燥,适合缓解口干、阴虚症状。风险:某些品种的石斛未经处理可能含有致肝毒性成分。提醒: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的炮制石斛。5. 何首乌药性:滋阴补血,促进头发生长。风险:未经加工的生首乌可能引起肝脏损伤。提醒:避免长期服用或与其他药物混用。医生提醒:中药进补的安全使用原则

为了避免类似的中毒事件,李医生总结了中药安全使用的三大原则。

1. 不盲目跟风

“很多人听信民间偏方,觉得越贵越补,结果反而损害健康。中药的使用必须根据个人体质和具体病情决定。”

2. 遵循医嘱

“附子、川乌等有毒中药,只有经过专业医生辨证施治,才能发挥药效,避免毒副作用。”

3. 选正规渠道

“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买药材一定要去正规的药店,选择经过国家药监局认证的产品。”

中药安全与毒性的最新进展

李医生还引用了几项权威研究数据来支持观点。

1. 中药毒性机制

一项发表于《自然》(Nature)的研究指出,中药材中的生物碱、苷类成分在未处理状态下具有显著毒性,但通过炮制能大幅降低毒性。

2. 用药不当导致肝损伤

《柳叶刀·胃肠病学与肝病学》(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的一篇文章指出,不当使用何首乌引发肝损伤的案例在亚洲地区逐年上升。

3. 中药炮制的重要性

《中华中医药杂志》的研究显示,传统炮制方法如水煮、盐制、酒制等可显著降低中药毒性,同时提高药效。

从危险到警醒

出院后的赵叔接受了李医生的建议,开始定期复查心脏功能,并学习如何科学进补。他感慨地说:“原来补药也有这么多讲究,真是差点拿命换教训!”

李医生笑着说:“身体的健康从来不是靠单一补品,而是靠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科学管理。”

中药是药,慎用为佳

赵叔的经历告诉我们,中药虽然是国粹,但其使用并非毫无禁忌。每一种中药的背后,既有治病的希望,也隐藏着毒性的风险。正如李医生总结的那样:“中药是药,不是随便的补品。用药之前,问问自己:我真的懂它吗?”

你是否也曾随意进补?或许,是时候重新审视中药的安全使用了!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