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把国家专项扶贫资金私分给村民,问:这是好干部还是坏干部

润贤小白 2025-02-14 11:58:38

这是我看到四川问政的一期栏目,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绒盖乡,在2016年9月26日成立奶牛合作社,国家给这个合作社拨付了70万元的扶贫专项资金,让合作社全部购买奶牛,以养殖业带动当地致富。

可是合作社并没有用这些钱去购买奶牛,而是给村民们把钱均分了,每户分了两万多元,直到2018年金沙江湖坝发生洪涝灾害,村里就上报说花钱买的96头奶牛全部被大水冲走了,因此这奶牛的账就算是平了。

直到2022年四川问政的节目组却注意到了这一点,因为他们发现自从这个村合作社领取扶贫资金后,每年给上面上报的奶牛头数都是96头,这按照自然规律是不可能的,因为牛也会繁衍后代和生老病死,怎么可能数量一直不变呢,所以就对此展开了核查。

这一核查不要紧,发现从村民到村官和乡里的工作人员说法都不一致,有的说损失100多头牛的,有的说损失90多头牛的,村支书说是损失了84头牛,村民们说从2016年到2022年就分了几十元钱,再往上探寻白玉县的财政局的回答也都是具体不清楚,所以这里面肯定有猫腻。

而后就上了问政节目的现场,县农牧局的局长说当时自己没在任上并不清楚具体情况,乡长说这是前乡党委书记定的事情,自己也不清楚,最后是村里的会计实在是扛不住压力才把分钱的实情给说了出来。

村长看会计撂了也就不隐瞒了,说确实是把钱分了,而且是乡长和乡党委书记同意的,并且村民也确实领到钱了,每户分款21870元,领取的账簿上白纸黑字还有村民的手印,当上级领导来检查的时候,村里就组织大家四处借奶牛凑数给检查组看,正赶上这次洪涝灾害直接就把帐给平了。

而且在2017年在拨付70万元扶贫资金的基础上,又再次追加拨付了20万元,乡里面没有审核、县农牧局也没有审核,就直接把款子给打到了乡里的合作社,农户们再一次把钱给分了,当然了这些基层的领导后续都被移交给纪委处理了。

但是这不是我本篇文章要讲的重点,首先这些基层官员肯定是违纪违法了,套取国家的专项扶贫资金,欺上但是没有瞒下,因为他们确实是把钱分给农户了,而且是平均分配的,那么从扶贫的角度来说确实当年农户分到了钱日子好过了一些,只是可持续的盈利产业并没有形成。

而作者有不同的观点,就是这种产业的扶持是不是真的迎合了市场环境,请注意这个时间的节点2016年至2017年奶牛的养殖业是低迷的状态,2018年又因为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点整治奶牛的养殖业更影响大,如果真的把扶贫的资金落实到大量购入奶牛的养殖,在市场连续多年低迷的情况下,恐怕村民连这两万多都分不到。

从行为过程来看,从村里到乡里、县里这些干部都是涉嫌违纪违法了,可是从结果来看农户确实落到了实惠,当然了违纪违法是一定要受到处罚的,我只是以辩证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事实上我们国家每年拨付的扶贫资金数目很大,但是各地方频繁被曝出弄虚作假套取资金的情况,真正的穷困人士并没有获利,而是被一些官员或者关系户给截留套取了,相较于这种情况,把钱均分给农户算是不错的,当然这只是情况的对比。

还有一些就是越扶贫越穷,输血式的帮扶救助或许意义不大,关键要看地方主官的领导,大家在影视剧或者一些案例也能了解到,有的地方行政主官确实是有一颗想带动家乡发展的心,但是行政主官可不是商人,有些完全不了解行业或者风口,他们认为今年种西红柿价格高产量好,就一股脑的让全县或者全乡的人都去种西红柿,甚至申请专项资金对种植西红柿的农户进行补贴,结果第二年西红柿价格上不去,而且还出现了滞销的情况,结果全县农户赔惨了,原本是想着致富,结果却越来越穷。

那么就是这个地方的行政主官从本意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农户们却又实际的受到了损失,那么农户不会因为你的出发点而去体谅你,因为他们的钱可能是借来的或者贷款来的,第二年的娃娃上学、家人看病没着落啊,这时候你去跟他们讲大道理是行不通的。

所以到底应该怎么扶贫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国家和地方扶持是一方面,关键还是要看市场的环境,更要层层的监管专项资金确实落实到位。

0 阅读:3

润贤小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