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年河南清洁工遭嘲笑,领导看报知身份,毛主席:没想到你还活着

今人说史 2025-02-21 10:08:18

“老雷你说你个大男人,每天干些女人干的活,重活也干不了,真给我们男人丢脸”。

在后厨,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正在对一个中年男子不停吐槽着,尽管做饭的锅炉声响越来越大,也还是掩盖不了这一句句讽刺的话语。

坐在锅炉一旁刷碗的中年男人老雷不以为然,只是沉默不说话。见状,年轻的小伙子自讨没趣,也不再继续说下去了。

另一边26军政治委员李耀文正在《人民日报》上急忙刊登大量寻人启事。

“寻找一位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志愿军雷宝森,河南上蔡人,属于志愿军第26军第78师第234团第9连4班班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突出,荣立一等功,并被授予一等战斗英雄称号,在与敌人搏斗中受伤,至今下落不明。”

保家卫国,誓死不屈

幸福的家庭大都一样,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1923年雷宝森出生在一个山东的贫困家庭中,由于家庭贫困,人口还多,雷宝森的父亲肩膀上背负了太沉重的责任。

当时的贫农被地主狠狠的“奴役”着,很多高傲的地主经常性的欺负贫农百姓,不仅仅是对其进行身体上的欺压,有一些更是精神上的折磨。

雷宝森的父亲为人老实,做事勤勤恳恳,从不发怨言,可是就是这样的一户老实人家,最后却被地主欺负的走上绝路。

“哎呀,咱家孩子他姑被地主家那个挨千刀的儿子糟蹋了!”。

妻子正干完农活,赶忙跑回家中,瘫坐在地上不停的拍着大腿,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

父亲一听,显然是怔住了。随后一句话没说,便将头转到面对墙的一面。

因为当时贪官和地主勾当在一起,腐败严重,贫苦百姓的利益得不到保护,本应该维护百姓的官吏冷漠不作为,所以上告也是无济于事。

一家人那一晚都沉浸在深深的悲愤之中,雷宝森的父亲更是坐在门槛上一夜未眠。

第二天雷宝森的父亲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出去劳作,反而开始收拾起屋子来,他把家里大大小小的东西改归置归置,该打包打包。

妻子以为他太过伤心精神出了问题,只是安安静静的在一旁照料着孩子,并没有理会。

谁知当天傍晚,雷宝森的父亲在路边蹲好,一看见地主家儿子出现在街上,拿着早就准备好的一把刀就冲向了他。

地主家的儿子被雷宝森的父亲砍了,砍完人后的父亲立刻回家拿上原本就收拾好的行李,拉着一家人就往外逃。

他们一路逃跑投奔到河南上蔡的亲戚家,这个瘦小的身躯承担了太多,原本想着逃离那个令人伤心,无法无天的地方就会好一些。

可是当他们到地方之后,心里涌现出来的是更深的绝望,亲戚家的条件也十分艰苦,经常性的吃不起饭。

雷宝森一家五口人张着嘴等着被喂养,父亲只能又去到自己厌恶的地主家当一名挑水工,由于大量的劳作,父亲的身体佝偻的像是一位老人。

他们因为没有地方住,勉强将就在一个破庙里。

母亲在看孩子之余也没有闲着,她帮地主做一些缝缝补补的针线活,就是这样每天才能换几块红薯给孩子们吃,大人饿肚子那是常有的事儿。

可是心狠手辣的地主其实并不想付给他们工资,欠的工资一拖再拖,每天就勉强打发几个地瓜给他们,使他们不至于饿死,还要给自己干活呢。

这天,雷宝森的父亲正挑着沉重的一担水,因为长期饥饿身体实在没有了力气,脚下在跨过栏杆的时候没有完全抬上去。一下子被绊倒在地上。

水洒了一地,雷宝森父亲的腿被嗑出了血,他连忙起来,他这哪能还管的了自己受没受伤啊,因为在摔倒的时候。

雷宝森不小心将扁担砸到了水缸上,这下水缸碎了一地。

他转身望向坐在门口喝茶的地主,地主先是一笑,而后起身大声呵斥父亲,扬言执意要让父亲赔偿。

父亲一看这哪是想让自己赔偿啊,这是想让自己一分钱不拿就滚蛋啊!

一分钱没拿到的父亲回到家后便卧病在床没起来过,一家人的重担都落在了母亲一个人的身上,很快由于病情严重再加上吃不上饭加不上营养。

父亲去世了。

一家人的重担落在了母亲身上,母亲哪能承受的住,只能忍痛割爱,将两个姐姐送到了别家,只要能有口吃的,能活就行。

自己却和雷宝森流落街头以乞讨为生。

有母亲在家就还在,可是一年之后,母亲也倒了下去,雷宝森成了这被社会摧残一家的唯一幸存者。

在经历了父母相继离世,家破人亡的遭遇后,尽管当时年纪还尚小,但是陈宝森立志反抗压迫。

唯一庆幸的是后来他被一户佃农收留,健康成长了起来,很快雷宝森就长大成人了。

为了感恩养父母养育之情,雷宝森和几个朋友去到郑州打工,工作地点是一家饭店,在那里,雷宝森遇到的都是温暖的人。

通情达理的领导和关心有加的同事,因为常年在那住,周围的一些居民都和这个外地来的青年熟络起来。

其中一位修鞋匠对雷宝森十分感兴趣,因为他做事认真,态度坚定,在去饭堂吃饭间,一来二去两个人便认识了。

当修鞋匠从雷宝森口中得知了他的童年遭遇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有一天夜里雷宝森下班之后,修鞋匠就坐在店外等着雷宝森出来并邀请他去家里一坐。

原来,修鞋匠是一位有着新思想的组织内人员,他见眼前这个小伙子经历了这么多的苦难,胸怀和格局早已打开,做事情的态度和坚决也是一般人所没有的,他嫉恶如仇是一个可塑之才,组织需要这种有志青年。

现在的形势是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救那些广大被压迫被欺压的农民,由于雷宝森早与修鞋匠熟悉起来,所以十分信任他。

“哥,那我该怎么做才能救我们这一群人呢?”。

“现在你的任务就是帮组织上秘密送一些情报,注意要掩护好身份。”。

那天晚上,修鞋匠和雷宝森说了很多,雷宝森也学到了很多以前自己不知道。

从那以后,他坚定信念,立志要改变当今社会的混乱局面,在工作之余,勤勤恳恳为组织上办事,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眼看形势越来越严峻,各地战争四起,雷宝森的情报工作也越来越难做。

直到有一天,修鞋匠赶到饭堂,急忙将雷宝森拉到一边。

“雷同志,这是一封介绍信,你赶紧去往山东投奔军队,此地不宜久留。”。

雷宝森没有多问,立刻带着介绍信卷铺盖走人,他完全相信修鞋匠,因为他平日里对他的好不是装的,并且修鞋匠懂得太多,一看就是读书人,教给雷宝森的那些都是在他村子里学不到的。

雷宝森很快就来到了山东莱芜并火速加入了军队,在军队里他表现积极,而后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战役,在战争中更是表现优异,立了很多功劳。

在军队里的雷宝森是快乐的,在那里,他每天都为了自己的理想信念而奋斗,那就是防抗压迫,保卫被欺凌的祖国。

苦点累点但也乐在其中,很快雷宝森便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奋勇杀敌,扬名立功

1950年朝鲜战争愈发激烈,组织从全国各地大量征兵去支援前线,雷宝森所在的解放军26军被编入志愿军26军,雷宝森成为了四班的班长,带领着九名战士勇闯战场。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几百万士兵守卫在鸭绿江边,与敌人殊死搏斗。面对持有坦克大炮的敌人,我们手里只有步枪。

面对敌人每天丰盛的餐食,甚至还能享受温热的咖啡和甜点,我们能吃的不过是那所剩无几的冻土豆。

在进行了前三次的大规模战争后,敌人也有重点的聚集和攻击起来,他们也开始研究志愿军的作战套路。

很快就迎来了第四次战争的爆发,这天由雷宝森带领的四班接到任务,去镇守299高地,对敌人进行阻击,拦截敌人,不让他们进攻到不远处的七峰山。

为此组织上还专门给了四班一套火箭筒。

但是雷宝森和战友们在高地上等了三天三夜也没有等到敌人,眼看队里几个小年轻开始略显焦躁,雷宝森作为班长,开始和他们聊作战计划来鼓舞士气,给战士们提提神儿。

“班长,我们直接挖个坑埋伏在这,等敌人一出现就来个重击!”。

“不对,我们应该仔细观察,确定一个好打的点,不能看见就上,班长你说呢?”。

雷宝森笑了。

“那就听你们的,我们藏在这儿,等敌人出现后观察一下,听我命令就上,直接端了他们!”。

正说着,耳边传来了阵阵压路的声音。

战士们悄悄探出头来定睛一看,敌人有十二辆坦克和一辆吉普车,全是硬家伙,这可吓坏了年轻战士们。

“哎呀!看没我们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机会来了,开不开心!”。

士兵们听了班长的话,紧张的心情渐渐缓和下来,“看见前面那个狭窄通道没,一次肯定只能过一辆坦克,到时候我们就先攻击这一辆,后面的就会停止前进。”。

战士们瞬间明白了雷班长的作战计划。

第一辆坦克走上了“独木桥”,雷宝森几枪出击下来,正中坦克要害,敌军不得不停下来,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其余几位战士就对后面的坦克发起了进攻。

反应过来的敌人开始用枪扫射,这时候雷宝森让所有人撤退隐蔽起来,在枪林弹雨中来回奔跑,找准位置和时机后将手中的手雷扔了出去。

敌人被击退,12辆坦克也被击坏了11辆。

这里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前方传来紧急调回的消息,敌人开始入侵七峰山,雷班长带着战士们火速赶到战场,与敌人展开生死搏斗。

但是敌人这次火力太过强大,雷宝森拼尽全力保护自己班里的战士,但很快子弹耗尽,四班的几位战士纷纷相继牺牲。

没有子弹了,雷宝森就拿起石头来冲向敌人,拿起木棍打向敌人。最后雷宝森被敌人逼到悬崖上,准备将雷宝森杀死。

“我就是死,也不会死在你们手上的!”。

说完便纵身一跃跳下悬崖,战争结束了,雷宝森的英雄事迹在军营里广为流传,组织上给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的称号,记特等功一次。并多次在悬崖底下找寻雷宝森的遗体,想要为他做墓碑来供后世悼念,但都没有找到。

大难不死,隐姓埋名

其实雷宝森没有牺牲,在他跳下悬崖后直接昏迷了,后来被附近路过的村民看到,见是位志愿军,还有气呢,村民赶紧将他送到了医院。

雷宝森身上伤痕累累,在医院得到一些简单救治后,被转移到内陆。虽然身体一天天好了起来,但是由于身上多处中弹,尤其是腿上的子弹未能取出,导致雷宝森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快速行走。

伤好了又怎么样,以雷宝森现在的状态回去就是给部队添麻烦。自己也不能继续保家卫国了。

于是雷宝森直接回到养父母身边,在部队那些日子里,他内心的理想早就拼尽全力去实现了,总算是对于自己悲惨的童年有了一个交代。

现在的雷宝森回到家乡,找了一份清洁工的工作,每天刷刷碗,扫扫地。时不时还得接受旁人异样的眼光,一个大男人干女人的活。

“老雷,报纸上说的那个战士是你吗?”。

这天老板兴致冲冲的拿着一份《人民日报》来到雷宝森面前。给雷宝森读了报纸上的内容。

雷宝森同志泪如雨下,组织没有忘了他,党和国家没有忘了他。

中央很快受到消息,彭德怀亲自邀请雷宝森到北京参加国庆八周年典礼,典礼结束并将雷宝森留下来一同吃了晚饭。

第二天雷宝森被主席邀请去到中南海,毛主席看见他激动的握着他的手,“雷同志命大,听到你还活着的消息,我十分高兴,感谢你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和牺牲。”。

说罢,一把抱住了雷宝森。

雷宝森成为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楷模和榜样,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牢记历史,铭记英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