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中原地区打成了一锅粥!当时世界上的其他文明在干嘛?

历史那些精彩事 2025-01-21 14:37:16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轰然爆发,这一场大规模的起义,犹如一记重锤,狠狠砸向了彼时已然腐朽且堕落不堪的东汉王朝。至此,那曾经辉煌一时的东汉王朝,在这场起义的冲击下,被无情地敲响了丧钟,渐渐走向覆灭的命运。

在随后不足十年的时间当中,整个东汉统治区域内,起义与叛乱频繁爆发开来。特别是汉灵帝离世,董卓进入京城以后,东汉各个地方的武装势力,便陆续走向独立状态,不再受中央的管控。

就这样,在之后的时间里,东汉末年那各方豪杰纷纷崛起、混战不休的局面逐渐拉开了帷幕,而随之,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代也慢慢呈现出来,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由此徐徐展开。

在研读这段历史的过程中,不少人心里都冒出过这样一个疑问:东汉末年之时,中原大地陷入了连年的混战局面。那么在同一时期,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他们又究竟都在做些什么呢?

其实,倘若我们突破地理层面的局限,径直将三国置于世界历史的广阔大背景之中,那或许就会察觉到一个极为有趣的状况:在那样一个时代里,世界上此前那些最为强盛的若干政权,差不多是在同一时期都步入了衰落态势。

在历史的长河中,曾经赫赫有名的古典世界四大帝国,即汉朝、贵霜、安息与罗马,待到三国时代来临之际,竟好似约好了一般,纷纷走向衰落。更为奇妙的是,这四大帝国几乎同一时间既要应对游牧民族的侵扰,内部又都冒出各类矛盾,随后或分崩离析,或经历改朝换代等状况。

为能更好地了解同一时代世界不同地区的具体状况,接下来,我们不妨依据地理位置的差异,对当时的历史展开分别阐述。

首先要提到的便是东亚地区。

由于《三国演义》这部作品的存在,使得大家对三国时代的那段历史,差不多都能做到耳熟能详。

东汉末年,随着国家建立时长不断增加,土地兼并这一问题愈发凸显且日益严重,进而催生出诸多相关问题。直至公元184年,局势发展至此,黄巾起义终是爆发了,在这一年拉开了大规模反抗的序幕。

自黄巾起义爆发起,东汉中央便快速丧失了对地方的掌控力,随之而来的便是群雄相互混战的局势。在此番混战局面里,曹操、刘备、孙权等一干人杰从中崭露头角,经过一系列发展演变,最终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自赤壁之战起,天下呈现三分的局面,如此情形一直延续了五十多年之久。数十载过后,在曹魏政权内部发生了重大变故,司马家借高平陵政变一举篡夺了曹魏的大权。此后,在司马家的掌控下,魏国先是灭掉了蜀汉,接着司马家再度篡位,进而建立起西晋政权。

十多年过后,蜀汉政权已然覆灭。之后,西晋又一次举兵南下,将东吴也成功灭掉,由此实现了天下的彻底统一。

在随后的十年间,西晋政权着手进行休养生息,曾呈现出“太康之治”的良好局面。可这好的态势未能持续多久,仅仅过了十年,西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炎便离世了。此后,西晋的高层日益腐朽起来,紧接着还爆发了八王之乱。

就在西晋完成天下统一之际,北方的鲜卑、匈奴等游牧民族也在快速发展并日益壮大起来。随后八王之乱爆发,在此情形下,那些游牧民族瞅准时机迅速往南进发,对中原展开了入侵行动。如此一来,到了公元317年,西晋最终走向了灭亡。

往后便是东晋十六国以及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了。在这一阶段,其整体的大态势表现为中原地区陷入了长时间的分裂与混战局面,与此同时,民族融合相关事宜也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不断发生着,构成了这段时期历史的主要特征。

公元二世纪末至公元四世纪初,中原地区的大致历史状况便是上述这些内容。依据正统史学界的划分方式来看,三国时代仅有六十年,其具体所指的是从曹丕篡汉起,直至东吴被灭为止的这一段历史时期。

不过要是从《三国演义》的视角,亦或是置于更为广阔的历史大背景之中去考量的话,这段历史其实主要集中在公元三世纪,前后再分别延展十多年的时长。其起始于黄巾起义,直至西晋灭亡方才画上句号。

也许我们能够把这段历史称之为“大三国时代”。

接下来,便是中亚地区了。

中亚地区在东汉处于极盛之时,曾出现过一个霸主,它便是贵霜帝国。

简而言之,在西汉那个时期,河西走廊以西的那片区域,原本是有一群“月氏人”在此生活的。可之后呢,匈奴势力崛起了,这群月氏人根本就抵挡不住,被匈奴打得不断往后退,最后没办法,只能一步步地朝着西边迁移啦。

后来,到了西汉中期那会,这群月氏人便举家迁徙,搬到了中亚地区居住。

后来在汉武帝当政时期,也曾有过这样的想法,即打算与月氏人携手合作,一同对匈奴发起进攻。也正因如此,汉武帝才会派张骞前往西域出使。只可惜,后续月氏人对于围攻匈奴这件事压根就没兴趣,反倒在中亚稳稳地落地生根了。

随后,进入西汉后期阶段,月氏人当中有个名为贵霜的部落迅猛崛起。大约在两汉交替之际,贵霜部落很快便统一了整个月氏,还成功建立起一个强大的政权。如此一来,差不多在东汉刚刚建立之时,贵霜帝国也随之同步建立起来了。

在那之后,于中原大地之上,刘秀以极快的速度完成了天下的统一大业,紧接着便开启了休养生息的阶段。就在刘秀当政的这一时期当中,贵霜帝国却在迅猛地进行扩张行动,并且一步步地发展成为了中亚地区首屈一指的霸主势力。

在历史的进程中,贵霜帝国逐步崛起,随后其扩张的野心也随之滋生。约在刘秀离世十余年后,彼时东汉恰逢明章之治的繁荣时期,贵霜帝国开启了向周边扩张的步伐,如此一来,便渐渐与东汉的势力范围有了接壤之势。

然而事情是这样的,就在贵霜帝国派遣七万大军,跨越帕米尔高原,妄图入侵东汉的“西域都护府”之际,西域这边恰好是班超主掌大权之时。面对贵霜帝国此番入侵行径,班超仅仅率领不足一千的精锐兵力,便成功截断了他们的粮道,将其一举打退回去了。

在西边的方向上,贵霜帝国曾有过扩张的打算并付诸了行动。然而实际情况是,在贵霜帝国所处的西边区域,确切来说就是西亚一带,已然存在着一个称霸一方的国家,即安息帝国。双方经过一系列的较量之后,贵霜帝国最终不得不承认,自身在西边是没法实现扩张的,因为实在不是安息帝国的对手。

贵霜帝国所处的状况是,其东西两个方向,已然不存在可供扩张的空间了。再看它的北方,那里呈现的同样是广袤的草原地貌。要知道,先前被汉朝成功驱逐的匈奴残余势力,此刻正栖息于这片北方草原之上。这些被汉朝打得落荒而逃的匈奴人,虽说面对汉朝时没什么办法,可要是和贵霜帝国较量起来,那实力可就完全足够应对了。

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贵霜帝国发展到后期之时,自身已然开始朝着农耕文明的方向转变了。要知道,对于农耕文明而言,那广袤的草原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即便耗费了极大的气力将匈奴给解决掉了,可再继续往北前行,抵达北亚之后,看到的不过是一片冰天雪地的景象。如此这般的扩张,显然是没有什么太大价值的。

就这样,到了最后阶段,贵霜帝国将其目光渐渐转移,最终定格在了南亚地区,而这里所说的南亚,实际上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印度次大陆。

如此一来,待到东汉中期之际,贵霜帝国展开了对印度的持续进击行动,进而成功占据了印度的西北部地区。然而,继续往南的话,一方面印度气候炎热异常,另一方面贵霜帝国也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掌控如此广袤的领土范围。

大致在东汉中后期阶段,贵霜帝国的疆域范围扩张到了极盛状态。在其发展至鼎盛之时,整个贵霜帝国的人口数量已然超过了1380万之多。虽说与东汉相比起来,它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但就中亚地区而言,贵霜帝国可谓是难逢敌手了。

往后的发展中,贵霜帝国内部陆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各类问题。待到东汉末年之际,像大宛、康居这类原本附属于贵霜帝国的一些小国,便渐渐地摆脱了贵霜帝国的掌控,不再受其约束了。

更为糟糕的是,当贵霜帝国走向衰落之际,西亚这边的情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本实力强劲的安息帝国,竟然一下子改朝换代了!新建立起来的政权名为“萨珊王朝”。其开国君主极具军事才能,在接手安息帝国的原有疆域后,萨珊王朝便开启了不断向东扩张的进程。

大约在诸葛亮第五次进行北伐的那个时期,萨珊王朝开启了对贵霜的入侵行动。在遭受萨珊王朝一番猛烈攻击后,贵霜帝国损失惨重,众多领土就此丧失,到最后只能被迫退至印度河以东的地方进行坚守。

然而,在贵霜退往南亚之后,萨珊王朝对其也难以再有实质性的掌控了。此后的贵霜在印度一带勉强维持了一百多年,不过期间始终处于不断衰败的态势。后来,印度境内一个名为笈多的小国渐渐兴起,兴起后的笈多向贵霜在印度地区的霸主地位发起挑战,并最终将贵霜彻底消灭。

总而言之,在整个大三国时期,中亚地区原本的霸主贵霜始终处于不断衰落的态势。起初,它遭到西亚萨珊王朝的猛烈攻击,为此丧失了诸多领土。随后,笈多王国也对其发起进攻,在这一系列打击之下,贵霜最终渐渐走向了消亡。

然而,贵霜帝国的文字在后来不幸失传了。这就致使在现代,即便我们能够发现贵霜帝国的一些文化遗迹,可想要对其进行破译也是极为困难的。并且,贵霜帝国向来没有系统记录历史的做法,不存在大部头的史书。因而直至今日,人们对于贵霜帝国详细的历史情况,依旧不是十分了解。

中亚地区当时大致是处于所谓的“大三国时代”这般情况。也就是说,中亚地区在那段时期呈现出的状况,便是如同“大三国时代”所描述的那样。总之,这便是中亚地区与之对应的大致情形了。

往后继续的话,便是西亚地区了。

在西亚地区,与东汉乃至整个汉朝相对应的,是安息帝国,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帕提亚帝国。

安息帝国有着颇为漫长的历史,它是由帕提亚人所建立起来的政权。大约在战国末期阶段,于现今伊朗高原的东北部区域,存在着一个名为“帕提亚”的游牧部落,且这个部落开始了极为迅速的崛起之势。

在那之后的整个西汉时期里,帕提亚开启了迅猛的扩张之路。它接连战胜周边的其他诸多势力,随后更是将它们一一吞并,由此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最终得以在西亚地区称霸,成为了这片区域当仁不让的霸主。

然而在此之后,由于安息帝国在西亚地区称霸,于是乎,他们所处的境况便渐渐变得越发艰难起来了。

原因其实并不复杂!要知道安息帝国所占的地盘,恰恰处在亚欧非三大洲的交汇之处呢。从古至今,这片区域向来都是战争频发之地。

当安息帝国在西亚称霸之际,其周边存在着两个极为强大的邻邦。其中一个是位于东边的贵霜帝国,而处在西边的罗马则是另一个强大的存在。

安息帝国面对其周边的两个邻居时,若只是单独应对其中的某一个,它并不会感到特别惧怕。然而,要是需要同时去应对这两个邻居的话,那对安息帝国而言,可就变得极为棘手,很难处理得过来了。

后来的安息帝国一直处于战事不断的状态,历经艰难才勉强顶住了它那两个相邻的势力呢。就因为这样的情况,贵霜帝国经过考量,觉得往西边去难以占到什么好处,于是便转变方向,开启了向南亚进行扩张的进程啦。

于是,在东汉的前期与中期阶段,安息帝国凭借其雄厚强大的军事实力,历经艰难险阻,总算抵御住了来自东西方的攻势,进而逐步迈入极盛时期。在此过程当中,安息帝国还同东汉建立起了联系,双方也曾互相派遣使者往来。

然而,进入东汉后期阶段,安息帝国的状况就变得极为糟糕了。彼时,安息帝国又一次与罗马挑起战事,这一战便持续了数十年之久。由于长时间处于战争状态,且国内各类矛盾日益增多,在这样的双重影响下,安息帝国一步步走向衰落。

就在这一时期,安息帝国的境内出现了一个名为“阿尔达希尔”的人。其祖父乃是神庙的祭司,父亲则是一座城的城主。待轮到他时,凭借着家中长辈所打下的基础,他成功当上了安息帝国某一行省的省长。

大约在东汉末年混战之际,阿尔达希尔慢慢掌控了权势,成为称霸一方的人物,进而走向独立。此后,他不断对安息帝国的中央政权发起挑战,意在将其取代。差不多在刘备离世还不到一年之时,阿尔达希尔展开了一场决战,于战场上成功击败并诛杀了安息帝国的末代皇帝。

阿尔达希尔的突然出现,使得安息帝国在眨眼间便经历了改朝换代。随后,阿尔达希尔以极快的速度在西亚展开横扫之势,迅速接管了安息帝国的诸多领土。其行动之迅猛,就连远在罗马的那边,都还没来得及做出任何反应呢。

此后,阿尔达希尔顺利登上高位,在他的主导之下,曾经的安息帝国迎来了根本性的转变,整个帝国完成了改朝换代之举,由此安息帝国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萨珊王朝登上了历史舞台。

随后,萨珊王朝得以建立。在大三国时代后期的漫长岁月里,萨珊王朝接过了“作战接力棒”,持续与罗马、贵霜展开对抗。在东线战场上,彼时的贵霜已然处于衰落态势,所以这边的战事相对轻松一些。最终,贵霜被驱至南亚,萨珊王朝也借此进一步拓展了自身的地盘。

然而在西线这块区域,罗马想要取得胜利就没那么容易了。罗马在此面临诸多难题与阻碍,作战形势对其而言较为不利,远不像在其他一些地方那般能够较为顺利地开展军事行动,总之,西线对于罗马来说,是个颇具挑战性的战场。

在漫长的战争岁月里,萨珊王朝屡屡败于罗马之手,大片的地盘就此丧失,国力也急转直下,迅速走向衰落。当西晋陷入八王之乱的乱局时,萨珊王朝已然内外交困。外部有强盛的罗马持续发起进攻,内部地方贵族又接连叛乱,看样子离亡国不远啦!

就在那样一个时期,萨珊王朝竟奇迹般地出现了一位君主,名为“沙普尔二世”。这位沙普尔二世差不多能和汉朝的刘秀相提并论!他的经历十分传奇,除了没法像传说中刘秀召唤陨石那般神奇操作外,简直就是西亚版的“萨珊王朝光武帝”呢。

沙普尔二世尚未出世时,其父便已战死沙场,他也就成了遗腹子。待他出生后,其兄长好不容易登上皇位,却惨遭贵族谋害。如此一来,在沙普尔二世还未降生之际,贵族们就把皇冠置于他母亲的肚皮之上,就这样,他当上了萨珊王朝的皇帝。

这方才是货真价实的天生便自带皇位,并非是那种虚假吹嘘或者牵强附会的说法,实实在在就是从一出生起便仿佛注定拥有那至高无上的皇位,这种情况可真的是极为特殊且让人不禁感叹其命运的独特呢。

这般开局情形,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瞧,仿佛这辈子都铁定只能当个傀儡皇帝啦。然而最终,沙普尔二世成年之后,凭借自身的一连串努力举措,成功击败了那些贵族势力,将大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接着,沙普尔二世更是率领军队,在西亚一带一路势如破竹,再度实现了萨珊王朝的统一!

不仅如此,在沙普尔二世的引领下,萨珊王朝开启了新一轮的对外扩张之旅。其在与罗马的对抗中屡战屡胜,同时在中亚地区亦是不断开疆拓土。直至沙普尔二世生命即将终结之际,萨珊王朝于东边的疆域,已然拓展到了帕米尔高原之处!

萨珊王朝原本面临着灭亡的危机,然而沙普尔二世的出现犹如一道曙光,让王朝奇迹般地扭转了这一命运,得以继续延续下去,而且这一延续就是一百多年。更为奇妙的是,在一百多年过后,萨珊王朝再度迎来奇迹,出现了一位明君,也就是库思老一世。

库思老一世大体可与雍正皇帝相对比。其在位之时,全力在国内推行改革举措。正是得益于他所开展的成功改革,萨珊王朝得以往后又延续了一百余年之久。直至后来,伴随着阿拉伯文明的蓬勃兴起,萨珊王朝才慢慢走向了消亡。

当萨珊王朝被彻底消灭之际,中原这边已然进入了唐朝时期。有意思的是,萨珊王朝的末代王子曾来到唐朝请求援兵呢。而唐朝方面呢,为此还特地设立了一个“波斯都督府”。

当然啦,这些统统都是之后才发生的事儿。

在整个大三国时期,西亚历史的大环境是这样的:安息帝国走向灭亡,萨珊王朝随之建立,而后其国力又不断下滑。待到了大三国时代的后期,西亚出现了一位类似刘秀般的人物诞生了,自那以后,他一路改变了萨珊王朝不断衰败的国运走势。

最后要提到的,是位于欧洲地区的罗马。

相较于贵霜、安息而言,罗马帝国的名气明显要大出许多,其知名度在三者当中显然是更为突出的呢。

罗马的历史亦是较为久远的。在西汉末期以前,罗马始终宣称自己是“罗马共和国”,还标榜实行选举制呢。然而当时间来到西汉末期之际,罗马帝国涌现出了凯撒以及屋大维这两个人物。恰恰就是他们俩,将罗马原本的制度给彻底变革了。

于是,在屋大维的掌控之下,罗马一步步地转变为了帝国。

然而,在屋大维离世之后,由于罗马对于帝制的运作方式颇为生疏,并且也不存在嫡长子继承制这类制度。因而自屋大维逝世起,罗马便陷入了长时间的混乱状态,皇帝更迭频繁,犹如走马灯一般。如此情形,竟整整延续了一百年之久。

历经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差不多来到东汉中期之际,罗马人才总算逐渐探索出一套较为靠谱的“帝制体系”。就在这时,有个名叫涅尔瓦的人,登上了皇位,成为了罗马的皇帝。

罗马历史上那个著名的“五贤帝”时代,也就是安敦尼王朝,是从涅尔瓦登基之际正式拉开帷幕的。

来到此处,罗马历史便又和安息历史产生了关联。那此前的安息帝国为何能以一敌二,同时与贵霜和罗马相抗衡呢?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此前罗马的高层更迭频繁,致使难以凝聚全国之力。倘若面对的是团结一致的罗马,再加上实力强劲的贵霜,恐怕安息帝国早就难以支撑了。

接下来,之所以安息帝国会逐渐被击败进而走向衰落,正是由于罗马帝国开始迈入了稳定期。

在罗马那边,自涅尔瓦登上皇位起,往后的八十余载,差不多一直延续到黄巾起义即将爆发之时,罗马先后更替了五位皇帝。这五位皇帝个个都颇为贤明,也正因如此,后世便把他们这一群体称作“五贤帝”。

当中原地区步入“大三国时代”之际,与之同步的是,罗马的五贤帝时代也宣告终结。自此之后,罗马同样开启了面对诸多危机的历程,各种困境与难题纷纷涌现,使其发展面临着重重考验。

起初,在五贤帝依次离世后,上来接班的是康茂德。此人堪称典型的昏庸之君,大体能和汉灵帝相类比。就在他当政期间,竟大肆将权力下放给其宠臣以及近卫军,如此一来,便把罗马原本的政治生态给彻底搅得混乱不堪了。

最终,差不多在董卓被诛杀的同一时期,那个罗马的昏庸君主也未能逃脱厄运,被其手下之人通过阴谋诡计暗杀身亡了。

在那昏君被诛杀以后,罗马帝国便陷入了长时间的混乱局面。竟然还出现了能用金钱直接去购买罗马皇位这般荒唐的情况!

在中原地区,桓灵二帝那卖官鬻爵的行径,靠花钱就能买个官职,已然是够荒唐离谱的了。可没想到啊,远在西方的罗马,那玩法更是让人瞠目结舌,人家居然能直接花钱去买皇位呢,相较之下,真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罗马的历史已然表明,依靠买来的方式获取的皇位,注定是无法稳固坐享的。果不其然,没过多久,罗马便陷入了内战的局面之中,这也充分印证了那买来的皇位难以维系长久统治的情况。

然而,此次罗马内战并未延续许久。没过多久,罗马便涌现出一位名叫赛普鲁的人物。他率领着军队,以极快的速度平定了诸多不服之人,最终凭借武力登上了罗马新皇帝的宝座。

当然啦,要是把赛普鲁拿来和中原这边作类比的话,他可绝对称不上是中兴之主,顶多也就算是个“成功版的袁绍”罢了。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在他在世期间,把所有权力都攥得死死的,可却并未建立起一套完备的体制。结果等他一离世,他的两个儿子立马就展开内斗了。

按照时间线来推算,大致在刘备刚刚进入蜀地那时候,赛普鲁便离世了。而在此之后的五十年期间,罗马帝国的高层陷入了长时间的混战局面,局势一片混乱,动荡不休。

最终,这场混战使得原本强盛无比的罗马帝国走向了分裂,它被分成了三个部分,进而呈现出了如同三足鼎立一般的局势。

最为关键之处在于,罗马帝国呈现出的三足鼎立态势,与中原的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在中原地区,即便魏蜀吴三方处于各自实力最强之时,各方内心所期盼的依旧是实现重新统一。然而罗马帝国那边,由于其地理状况有所不同,使得重新统一这件事变得极为困难。

并且,罗马帝国各个不同区域所面临的敌人也各不相同。在东线,要应对新兴起的萨珊王朝;北线则需直面北方的游牧民族。至于西线,由于距东线太过遥远,当地将领便拥兵自重,割据了如今的法国和西班牙地区。此外,罗马帝国内部并没有一个能占据绝对优势的主体民族。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罗马若想再次实现统一,那面临的困难程度可就实在是太高啦,几乎是一件极为艰巨、难以达成的事情。

原有的奴隶制社会逐步走向崩溃,国家陷入分裂局面,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南下侵扰,东方萨珊王朝也趁机入侵,国内起义更是此起彼伏,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诸多混乱状况交织在一起,其程度丝毫不比中原的东晋十六国时期逊色。

在罗马的历史长河之中,曾发生过一场大乱。这场大乱在后续的记载与研究里,被赋予了一个特定的称谓,那便是“三世纪危机”。

然而到了最后,罗马人竟是采用了一种让中原政权全然无法认可的办法,以此来应对那场“三世纪危机”。

在当时,罗马人有着这样的想法:既然大家一起过日子却过得不和谐,没办法好好相处下去,那不如以后就分开来过吧!反正凑在一起也不行,倒不如各过各的。而且既然一个皇帝没办法满足需求,管不过来所有的事儿,那就干脆多安排几个皇帝呗!

就这样,罗马帝国的“四帝共治”方案宣告诞生了。此方案在当时的罗马帝国情境下被推出,犹如一件新鲜事物般出现在众人眼前,自此开启了罗马帝国在特定时期独特的统治模式新貌。

在公元293年这个时间节点上,彼时西晋这边,司马炎才刚刚离世,而八王之乱也仅仅是刚开始显露出些许端倪。同一时期,在遥远的罗马,其正式开始推行“四帝共治”这一方案。

自该方案被提出之后,罗马帝国便再无统一的可能了。因为从那时起,罗马人心中已然达成一个共识,即分家同样能维持生活,并非一定要实现统一才行。

于是在之后的发展进程中,罗马发生了彻底的分裂情况,它逐渐分化成了两个不同的部分,也就是东罗马帝国以及西罗马帝国,由此罗马不再是统一的整体,而是形成了这样两个各自发展的帝国形态。

当然啦,这些都是之后才发生的事儿。

就在罗马帝国内部陷入内战之际,在其北方区域,一股新崛起的游牧势力正以迅猛之势发展壮大起来。

在中原地区,东汉覆亡后,北方的鲜卑一族迅速发展壮大起来。没过多久,鲜卑连同匈奴一同快速往南方进发。在这当中,鲜卑的势力最为强劲,不过它并非以一个整体向南迁移,其内部划分成了诸多不同的部族,像拓跋部、慕容部、宇文部等等。

而在欧洲那一方,情形同样是极为相似的。

在罗马帝国走向衰落之际,北方的日耳曼人、斯拉夫人以及凯尔特人这三大游牧民族,开始迅速往南方进发。而在这三大民族之中,日耳曼人对当时的罗马所施加的压力是最为巨大的。

在罗马帝国走向衰落之际,日耳曼人开启了持续向南进发的历程。有意思的是,日耳曼人的状况和鲜卑人极为相似。就拿日耳曼人南下这一情况来说,彼时的他们并未实现统一,其内部是分散开来的,划分成了诸多不同的部落。

勃艮第、哥特、盎格鲁、撒克逊这几个部落是需要提及的。要是和中原这边做类比的话,哥特部大致能对应拓跋部,盎格鲁部大体可类比宇文部,撒克逊部差不多就如同慕容部一般。

要知道,日耳曼人南下这件事,其实是发生在南北朝时期的。在大三国时代那会儿呢,欧洲呈现的是这样一种状况:罗马帝国正一步步走向衰落并且发生分裂,与此同时,北方的游牧民族却在渐渐崛起壮大起来。

在同一时代,除了亚欧大陆存在着诸多发展态势良好的政权和灿烂的文明之外,世界上的其他区域其实也有一些政权以及相应的文明存在。只不过,与之相比的话,这些区域的文明在发展程度等方面要显得弱小得多啦。

就拿当时的印度地区来说吧,那里存在着众多的小国,可谓是小国林立。即便像贵霜这样有一定影响力的势力,也未能实现对整个印度地区的完全统一,印度依旧是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各小国各自为政。

在非洲区域内,其北部主要的政权乃是埃及,当时这里长期处于罗马帝国的势力笼罩之下。从埃及所在地区再往南去,便是广袤无垠的撒哈拉沙漠了。正是由于有撒哈拉沙漠横亘其间,使得非洲中南部在很长时间里与外界的往来都颇为稀少。

此外,非洲整体的海拔处于较高的水平,其中南部区域大多是草原以及热带雨林的地貌。在三国那个时期,非洲当地规模最大的民族当属班图人了。由于他们与外界的沟通往来颇为稀少,并且长期都维持着游牧的生活方式,故而在这一时期,非洲并未诞生特别强大的政权。

在美洲这片土地上,玛雅人和印第安人是存在的。不过呢,由于当时航海技术发展受限,美洲在那时差不多和亚欧非三大洲不存在什么往来联系。关于那个时期美洲地区的实际状况,后世了解得极为有限,哪怕到了如今,诸多知名的历史学者对此也仍未完全弄清楚呢。

大致来说,以上所讲的便是三国时代时世界上其他区域的相关情况了。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