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李卫使劲浑身解数在江苏推行“摊丁入亩”新政,却遭到自己下属黄伦的激烈抵抗。
身为江苏按察使、在江苏盘亘多年的黄伦暗地里和江苏一众官员和富商勾结在一起,通过利用现行规章制度的漏洞,使得李卫大力推行的“摊丁入亩”新政难以执行下去。
按理说,李卫是黄伦的直属领导,何以黄伦会不给李卫面子,一点也不听从李卫的安排?
我们不妨先探讨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凭什么让另一个人服从自己的安排呢?
简而言之,无外乎两点原因。
一、要么是这个人能成就另一个人的好事。
二、要么是这个人可以坏了另一个人的好事。
很显然,在黄伦看来,自己的好事不需要李卫来成就,因为他的后台大哥是年羹尧。
彼时年羹尧的身份和地位,比李卫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黄伦之前已经紧紧抱住了年羹尧的大腿,他确信年羹尧会把他运作安排到更高的官阶。
有年羹尧作为后台支撑,江苏地区的其他官员和富商,也会把利益源源不断地输送给黄伦。
也就是说,黄伦不通过李卫,就可以实现自己想要的一切。
李卫虽然是江苏巡抚,但是初来乍到,年纪又轻。
在黄伦看来,李卫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因为黄伦在江苏官场经营多年,官商阶层无一不买他的帐。
只要李卫掌握不了他致命的石锤证据,就算李卫是巡抚,也是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
事实也的确如此。
李卫凭借一省巡抚的官威,确实奈何不了黄伦。
倒不是说李卫不敢拿黄伦开刀,而是李卫担心自己无缘无故处理黄伦,会得罪了年羹尧。
年羹尧此时不仅是节制西北四省的大将军,还是雍正的大舅子,其妹妹年秋月是雍正的贵妃。
李卫固然是雍正最信任的心腹大臣,可是他更清楚,贸然和年羹尧相抗衡,会是什么样的下场,而且那个后果是他承担不了的。
如果这事换成田文镜去面对的话,估计他除了憋着太阳穴青筋暴起之外,所能想到的只能是向雍正上折子弹劾黄伦。
这相当于是把皮球踢给了雍正,让雍正来裁断这桩背后牵扯到年羹尧的公案。
这不是给雍正出难题吗?
饶是雍正出面,解决了黄伦,暗地里难免不会责备田文镜不识大体、不会办事,尽给自己找trouble。
李卫毕竟不同于田文镜。
他深知官场之上,“没事就是本事,摆平才叫水平,稳定就是搞定。”
如果遇到难题都要交给领导来出主意、想办法,那算不上真水平。
只有自己把事情铲得干干净净,最大限度不触及多方核心利益,还能把领导想要实现的大目标达成,这个才叫解决问题的高手。
显然,这才是李卫的办事风格。
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
既然通过正规流程,无法摆平黄伦,不按常规套路出牌的李卫,便另辟蹊径,寻找既能够扳倒黄伦,还能够让年羹尧无话可说的石锤铁证。
黄伦既然敢明目张胆地和富商勾结,那么他的身上肯定干净不了。
黄伦长期担任按察使,只要从他昔日里处理过的案件着手调查,一定可以找到对他不利的证据。
李卫转变思路后,马上就取得了意外收获。
李卫得知了一个名叫刘王氏的苦命女人的存在。
原来黄伦曾经在审理刘王氏的案件之时,做了手脚,导致她的亲人惨死,她本人深陷暗无天日的牢狱之中,几近绝望。
李卫和刘王氏的沟通,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李卫试图让刘王氏知道,他是江苏巡抚,是本省最大的官,足以摆平十个、一百个像黄伦那样的贪官。
但是呢,刘王氏压根就不相信。
因为那个黑暗的社会、黑暗的官场彻底令她不寒而栗。
她生怕再和眼前这个当官的合作,非但翻不了身,反而会陷入更深的绝望。
李卫无奈,只好换了一种方法沟通。
他告诉刘王氏,他也是和黄伦有仇,想利用刘王氏的供词,干掉黄伦,给自己出一口恶气。
至于替刘王氏伸冤,只是打草搂兔子,顺带的事。
对于李卫的这个说法,刘王氏反而深信不疑。
因为令她失望的是那个官员之间只会互相袒护、不惜草菅人命的黑暗社会。但是,对于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做出任何举动的自私本性,她丝毫不会怀疑。
所以,刘王氏毫不犹豫地选择和李卫合作,并不惜自毁那个时代女人最被看重的名节,也要拉黄伦下水。
而这样的污点,对于黄伦而言,却是最致命的,即令年羹尧也无法出面袒护他。
黄伦,最终在李卫这番“不讲武德”的操作下,翻车了。
李卫,终于搬开了阻挠他推行“摊丁入亩”新政最顽固的一块石头。
纵观李卫扳倒黄伦的过程,如果他坚持按照工作流程去对付黄伦的话,那么新政显然在短时间内不会有什么进展。
同样,他说服刘王氏帮自己作证,并不是靠法律的公道和权威,而是让刘王氏以为他是为了找黄伦报仇,给自己出一口恶气。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正印证了周星驰的经典电影《九品芝麻官》中,包龙星的父亲临终之际对他所交代的那句话:
“贪官是奸,清官比贪官更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