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年朝鲜遇灾,重庆一老太捐赠100吨面粉,金正日:她是我胡妈妈

不急不躁文史 2025-04-02 22:44:57

大自然的影响一直是最难缠的不可抗力,我国在建国初期也有过长达三年的“困难阶段”,因为粮食的减产减收,各地闹起了饥荒,很多人都只能靠国家的定额补给来勉强度日,不少贫困地区都在自然灾害的影响下分崩离析,以野菜树皮为生。

其实除了我国之外,朝鲜也在90年代爆发过一次粮食危机,只不过当时的世界各国已经相对发达,正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朝鲜举步维艰之际,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伸出了援助之手,我国也予以了朝鲜一定的支持,同时也出现了一个让人感到奇怪的现象。

重庆的一位老太太,竟然倾尽所有的家产,以个人的名义捐助朝鲜100吨面粉,放眼整个历史,个人对外国直接捐助的现象基本没有出现过,金正日得知后表示“她是我的妈妈。”

那么此人是谁,和朝鲜之间又有着怎样特殊的联系?

胡真一与金日成

这位倾尽自己全家之力,为朝鲜捐出一百吨面粉的老太太叫胡真一,从金正日的称呼不难看出,二人之间,甚至是两个家庭之间,曾经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和羁绊。

胡真一原名胡正仪,1920年出生于我国东北,当时的国内环境十分复杂,当时的旧中国一片黑暗,四处依然是军阀混战,国共两党的合作,北伐尚未进行。

上下民众一片迷茫,底层百姓的生活更是举步维艰,胡真一家的生活状况也不太好,为了谋生,在她7岁的时候曾跟随父亲搬到了黑龙江,伴随着接下来国内形势的巨变,17岁的胡真一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通过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巾帼不让须眉。

彼时,918事变已经发生,局部抗战已经开始,整个东北都处于日寇的铁蹄折磨之下,东北抗日联军堪称东北人民最后的倔强,当时的胡真一也有一腔报国热血,所以果断选择加入其中,一年之后,胡真一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年仅19岁的胡真一被派遣至苏联学习6年。

而巧合的是,也正是在这一年,胡真一和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的军长柴世荣成为了“革命战友”。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的朝鲜领导人金日成恰巧也在吉林省读书,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金日成在中国参军,还担任了当时第五军的第一师师长。

从这一层关系上论,柴世荣是金日成的直属上级,因为都是当时东北抗日联军的军官,所以两人也有了很多交集,关系十分不错,危机到来时,两人还曾在一个战壕之中对抗日本侵略者,也算是在炮火之中结下了生死情谊。

战争的洗礼让金日成和柴喜荣之间的关系又密切了几分,接下来两人还一同到苏联,一同加入了苏联红军第88旅,彼时的两人已经分别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在苏联期间,两家共住在一套大房子里。

金日成的儿子金正日,仅比胡真一的孩子小1岁,既然两家的男主人是生死兄弟,那么两位夫人之间的关系自然也十分要好。

金日成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还深刻地提到了这一段难得的友谊,他表示十分怀念和自己的老上级柴世荣一起作战的岁月。

中国抗战基本结束之后,金日成离开中国,回到了朝鲜,成为了朝鲜民主共和国的主席。

但远距离的分别并不意味着这段情感的终结,反而开启了很多年的牵绊。

建国之后的胡真一

两个家庭在失去联系之后,金日成一直在打听胡真一的下落,想重新维系起这段旧的情感,但这一场寻找却长达50年时间,因为在长达6年的学习期结束之后,我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也随之宣告胜利,回国后的胡真一一心投入到了祖国的建设之中。

随之而来的是长达4年的解放战争,在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之际,胡真一的家乡东北也随之解放,她从家乡开始,参与到了城市的接收工作之中,从此在中华大地上不断辗转,从东北到西南大地,几乎大半个中国都有胡真一的足迹。

等她到达重庆之时,已经是1953年,当时的胡真一担任了重庆市渝中区副区长,因为新中国初步建立,一切都百废待兴,尤其是重庆作为国民党的陪都,所需要建设和改变的就更多,所以胡真一每天都投入工作之中,基本没有什么闲暇时间联系昔日的友人。

金日成也是如此,作为朝鲜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每天的国事繁忙已经让他焦头烂额,忘我的精神让他将个人情感也放在了一边,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两人都在各自的岗位繁忙着。

1980年,胡真一担任了重庆市第一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原本就繁忙的工作再次增加了强度,属于个人的时间就更少,直到5年之后离休,胡真一担任重庆市老促会的名誉顾问,总体的生活节奏才算慢了下来。

1994年,金日成终于打听到了胡真一的下落,并且立刻邀请她来朝鲜,在主席接待大厅举行了隆重的典礼宴请了胡真一,这也是二人近半个世纪失联之后的首次会面。

金日成去世之后,他的儿子金正日延续了这段感情,每逢朝鲜的盛大节日,金正日都会邀请胡真一女士去朝鲜,比如以金日成生日确定的太阳节,他都会亲手为胡真一送花,这不仅象征着两家人的情感,也意味着中国与朝鲜之间的友谊。

而在回国之后,胡真一依然在重庆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十分关心当地的老促事业,身体力行进行宣传,进一步搞好了当地的老城区建设。

灾难发生与无私捐助

朝鲜的粮食危机出现在1995年,这是一场空前的灾难,甚至导致了迄今为止都没有解决的粮食短缺问题。

其实灾难的发生和朝鲜本身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个人口仅有2400万的,虽然拥有着12.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因为境内有许多山脉,能够直接利用的耕地仅有不到1/5,所以当地根本不适合发展农业,早年被日本帝国主义殖民,所以粮食产量也不是很多。

一直到1946年,才基本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只可惜好景不长,从90年代开始,朝鲜的粮食产量就大幅度下降,尤其是到了1995年,朝鲜的降水开始不断增多,引发了进一步的自然灾害,粮食就面临更大的短缺。

这一年,朝鲜遭遇了大洪水,40年前还维持在900多吨的粮食产量,在1995年竟然锐减到了350万吨左右,出现了朝鲜历史上的粮食最低纪录。

而且祸不单行,洪水之后随之而来的干旱让朝鲜的粮食生产雪上加霜,甚至连本国国民的日常生活都难以保障。

为了缓解这前所未有的困境,朝鲜政府开始号召全国人民为度过眼前的经济困难而努力。

但随着灾情的严重,也首次向社会各界请求国际援助,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国家,朝鲜采用这样的做法显然是被逼到了绝路。

而国际社会出于人道主义,也迅速展开行动,各方开始对朝鲜进行粮食支援,中国也是如此,在1996年5月,中方就与朝鲜签订了相关合作协议,此后每年为朝鲜提供50万吨粮食。

也就是在这时,已经年过8旬的胡真一老人再次站了出来,尽自己所有的可能为朝鲜捐助了100吨粮食,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出于人道主义的帮助,但在这背后,其实是对昔日感情的又一次维系。

外国人大都对这一次个人的捐助表示不理解,他们都不明白为何一个中国人,会以个人的名义直接对朝鲜进行捐助。

在金正日看来,胡真一捐助的不仅是朝鲜,更多的是对他个人,她就是自己的胡妈妈,作为昔日父辈亲密无间的好朋友,胡真一对金正日的关心和情感同样深刻。

在苏联的时候,两个家庭曾共处一个屋檐下,对于当时年幼的金正日来说,胡真一就像是他的母亲一般,重回朝鲜的金正日,就像是胡真一远赴海外的孩子,如今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胡真一自然会伸出援助之手。

对于胡真一来说,从丈夫和金日成缔结感情的那一刻起,两个家庭之间的联系就再也无法切断,自己所看重的不仅是上一辈人的感情,作为下一代的孩子和接班人,自然也有来自一个长辈的关切。

100吨面粉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虽然不足以扭转受灾的局面,但却是深深的感情寄托。

参考文献

[1]邹越滨.金日成找了她50年[J].红岩春秋,2002,(03):14-19.DOI:10.16684/j.cnki.hycq.2002.03.004.

[2]李宗贤,陈兴国.金日成父子与抗联女战士[J].源流,2001,(10):36.

[3]陈兴国,李宗贤.金日成与一位中国妇女的友情[J].中国老区建设,2001,(10):47.

0 阅读: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