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招投标领域,关于“超经营范围中标是否构成废标”的议题,始终占据着业界讨论的核心位置。这一话题不仅直接触及企业的核心利益,还深刻影响着招投标活动的公正性、透明度以及市场秩序。当企业中标项目超出其营业执照所列经营范围时,往往会触发一系列复杂的法律与伦理争议,进而引发中标有效性的广泛质疑。实务操作中,多数投标人倾向于认为,超经营范围中标应直接判定为无效投标并予以废标,理由在于经营范围被视为企业合法经营的法定界限,逾越此界即意味着企业在相应业务上缺乏必要的资质、能力和经验。然而,现实情况往往比表面看起来更为复杂多变。
依据《关于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过程中企业经营资质资格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办法规〔2020〕727号)的明确规定,招标人在各类招标文件中,不得单纯以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作为判断投标人经营资质资格的唯一依据。这意味着,超经营范围投标并不必然构成废标的法定理由,因为经营范围并不等同于企业的经营资质和资格。该《通知》进一步强调,对于招标项目有明确资质资格要求的,应重点审查投标人是否获得相关行政许可并具备相应资质,而非仅仅审查其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这清晰表明,合规性的核心在于企业是否具备实施项目所需的行政许可和资质,而非经营范围的宽窄。、
以实际案例为证,某企业原本专注于机械设备销售,但随着市场趋势的变化,逐步涉足智能化系统集成领域。尽管其营业执照尚未更新以包含此新业务,但在一次智能化系统集成项目的招投标中,该企业不仅积极参与,还在投标文件中如实披露了超经营范围的情况,并提供了充分证明其具备完成项目能力的材料。最终,该企业凭借其卓越的技术方案和良好的履约记录成功中标。此案例充分说明,在特定情况下,超经营范围投标并非不可逾越的障碍,只要企业具备相应的能力和信誉,并诚实披露相关信息,仍有机会赢得项目。
另一案例则凸显了行政许可的重要性。一家企业计划参与一项食品安全相关的政府采购项目,但在资格审查阶段,因缺少必要的食品安全生产许可而被判定为不符合招标要求,失去了投标资格。这充分表明,行政许可的缺失将直接剥夺企业参与招投标活动的权利,即便企业在其他方面表现优异,也无法弥补这一关键缺陷。
在招投标活动中,企业资格的加分项设置对于维护活动的公平、公正和高效至关重要。相较于超经营范围,缺少行政许可事项通常被视为更为严重的资格问题。行政许可往往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利益以及特定行业的特殊要求,是企业合法经营不可或缺的前提。在食品、药品、媒体、出版等敏感行业,企业若未取得相应行政许可,将无法通过资格审查,进而无缘投标。更甚者,即便企业侥幸中标,若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被发现缺少必要行政许可,也将面临中标资格被取消、行政处罚乃至法律诉讼等严重后果。
因此,在招投标活动中,企业必须深刻认识到,行政许可和资质的完备性远比经营范围的广泛性更为重要。企业应提前自查并确认是否具备参与投标所需的全部行政许可和资质,以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同时,招标方也应秉持公正、公平的原则,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招标文件的要求,对投标人的资格进行严谨审查,确保招投标活动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唯有如此,方能共同构建一个健康、有序、充满活力的招投标市场环境,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