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结束,李克农评价乔冠华“早晚要吃大亏”,不料果真应验

晨曦中的温暖如初 2025-02-15 12:06:52

乔冠华是位才华横溢的外交家,历史上对其评价甚高。

1971年11月,他亲眼见证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重获应有的国际地位。

毛主席曾说,乔冠华所著一文,其价值可抵数个野战师。

尽管如此,开国上将李克农仍认为此人“早晚会遭重大挫折”。

李克农产生此印象,源于乔冠华存在的两大缺陷。

乔冠华,江苏盐城人,自幼才智出众,对文学充满浓厚兴趣,拥有快速阅读的能力,能一眼浏览多行文字。

抗战伊始,他毅然放弃文哲领域的旧梦,全身心投入革命事业。

早年文学功底深厚,因此被委以《重庆新华日报》主编之职。

他凭借出色的文笔,为革命事业做出了诸多贡献。

抗美援朝战中,乔冠华作为李克农将军主顾,全程参与朝鲜停战谈判。

谈判过程艰难,美国因战场失利而不甘心,常在谈判中对中朝代表设置重重障碍。

不眠之夜,李克农策划谋略,乔冠华撰写报告并分析局势,两人紧密协作,成功化解多次危机。

然而,因着眼点各异,他们之间曾出现过意见分歧。

战争相持阶段,美军为夺战场优势,竟采用细菌战,手段残忍至极。

众多朝鲜人民与志愿军短时间内相继染病,局势严峻,形势不容乐观。

此时,乔冠华等人主张在谈判中明确抗议,将此作为施压手段,迫使美国方面作出妥协。

然而,李克农持反对意见。他坚信,美国人不会容忍自己的丑闻公之于众。

破坏谈判进程的风险存在于我们的行动中。随后,毛主席与周总理得知情况,均表示支持李克农的看法。

从该角度看,乔冠华在外交事务的成熟度上,相较于李克农,尚存在一定差距。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李克农作为谈判团代表,参加了停战协议的签字仪式。

乔冠华认为自己对谈判贡献良多,期望获得殊荣,却因未如愿而心生郁闷。

庆功宴上,乔冠华饮酒数杯后失控,高声埋怨道,报告皆由他执笔,为何功绩全被那位“老者”占据。

他提及的“老头子”,众人皆能领会,指的是李克农。

闻此,周总理当即严厉斥责乔冠华,指出其无权称呼李克农为“老头子”,语气严肃,态度明确。

总理的言语使乔冠华猛然醒悟。次日,他自发寻至李克农处,诚挚致歉。

李克农未因小事为难乔冠华,当即表明自己未曾在意那些言语。

但他也告诫乔冠华,日后务必谨言慎行,因其性格,若不收敛,迟早会遭遇重大挫折。

李克农如此言,源于他洞察到乔冠华身上的两大不足:

首个缺陷在于乔冠华内在的骄傲性格。

乔冠华自幼才华横溢,声名远扬,久而久之,逐渐养成了一种高傲的性格。

李克农曾自评“眼睛里没有几个人”,此言非虚。他一生慧眼识人,对党和国家的贡献卓越,实乃一位具有非凡洞察力和坚定信仰的杰出革命家。

留学期间,乔冠华与国学大师季羡林相识,并迅速建立深厚友谊,成为挚友。

用餐时,乔冠华提及自身才学,言其不逊色于古代诗人李白与杜甫。

事后,季羡林日记中评乔冠华:其人尚可,唯独喜好夸大其词。

1976年,华国锋全面掌舵国家事务,常以外交身份接见外国来宾。

华国锋性格谦逊,担忧外交工作有纰漏,因此诚心向乔冠华求教。

乔冠华当时不明原因,以师长训诫之态,对华国锋讲授了礼仪要点。

华国锋时任国务院总理兼国家副主席,职位高于乔冠华。

乔冠华采用那种语气表达,确实有所不妥。

乔冠华第二大缺点是嗜酒。才子与美酒相配本是美谈,然而乔冠华饮酒过度,则显得有些失当。

无论何时,遇到开心或不开心的事,他都习惯于饮酒两杯。

他酒量不及周总理,常因饮酒误事,且曾因此犯下严重错误。

1969年,阿尔巴尼亚新任驻华大使乔治·罗博抵达北京,正式开始其大使职责。

乔冠华与姬鹏飞,身为外交部副部长,负责宴会接待。席间,阿尔及利亚驻华参赞阿果利亦出席,共同参与宴会。

结果,众人席上相谈甚欢,犹如旧识,自然而然地举杯共饮。

姬鹏飞尚能保持克制,但乔冠华逐渐失控,与阿果利展开拼酒。不久,阿果利便醉倒在地。

宴会结束后,乔冠华护送阿果利至车前,但阿果利因饮酒过量而情绪激动,坚持要亲自驾车。

醉酒驾车后果严重,途中他不慎撞倒一名中国工人。

该工人虽经紧急送医救治,但遗憾未能挽回生命。

事后,阿果利因犯下严重外交失误,被召回阿尔巴尼亚。

乔冠华认为此事处理不当,故未向周总理报告。直至两周后,周总理才得知此事。

周总理严厉批评乔冠华,指出其不应拼酒、放任酒后驾车,且事故后未报告,致使国家外交工作陷入被动局面。

乔冠华认识到自己错误,默默承受周总理的责备,未做任何辩解。

1976年6月,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访华。外交部负责人乔冠华为其举办答谢晚宴。

宴会上,乔冠华饮酒过量,向比兰德拉敬酒时不禁提出,希望他能再次访问中国。

依据外交规范,唯国家领导人可发此类邀请。乔冠华之言,显然超越了其权限。

作为资深外交家,他酒后失态,实属不当行为。

正常状态下,乔冠华展现出极强的纪律性和自制力,尽管带有傲气,但他仍能保持良好的自我控制。

然而,饮酒过量导致自制力减弱时,他心中的狂傲便可能难以抑制。

他在抗美援朝庆功宴上的表现,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若他的这两个缺点遭人利用,极易导致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

且本性难移,乔冠华难以改正自身缺点。因此,李克农认为,他早晚会因此受挫。

后来,事态发展证实了李克农的预言。某宴会上,乔冠华复醉酒,发表了对周总理不敬的言论。

他的话被某些人铭记于心。同时,一些野心勃勃之人趁机利用乔冠华的狂妄,刻意逢迎,致使其发表诸多不当言论。

1976年10月,华国锋与叶剑英共同采取行动,成功粉碎了“四人帮”这一阴谋集团,他们的联手努力为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稳定与希望。

乔冠华因对总理缺乏敬意及与特定人士过从甚密,受到了相应的牵连。

最终,他遭外交部部长职务罢免,沦为一位闲居在家的老者。

乔冠华一生,既闪耀于投身革命、朝鲜谈判及重返联合国,亦历经多次批评,终无奈黯然退场,光彩与挫折并存。

他虽为党和国家做出重大贡献,但两个缺点始终存在,阻碍他成为某领域的中流砥柱。

乔冠华的一生充分印证了性格决定命运的论断,其言行举止无一不彰显着这一规律在其身上的准确体现。

可以设想,若他无那两个瑕疵,其历史评价定将更为崇高。

乔冠华的外交风采见于《党政论坛》2010年第4期,页码为21,全文共1页,详细展现了其在外交领域的独特魅力。

李克农与乔冠华是朝鲜停战谈判的幕后英雄,详情见于《文史春秋》2023年第10期,页码为10-14,共5页。

外交才子乔冠华相关介绍载于《共产党人》2007年第10期,页码为46至48,共3页,内容围绕其外交才能展开。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