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位于我国内陆,是一个极富魅力的地方。这里有渭河滋养的八百里秦川,横贯东西的巍巍秦岭。还有秦都咸阳,十三朝古都西安。更有黄土高原上的革命圣地延安,和泥沙俱下的黄河母亲河。
陕西自然禀赋得天独厚。陕北无边无际的黄土高原下面,埋藏着大片的煤炭,中部的关中平原,孕育出半部中华史,南部的秦岭山脉,有国宝大熊猫等珍贵动植物,在此繁衍生息。
拍摄于清末的西安古城
陕西文化底蕴深厚。有悠久的蓝田和半坡遗址,世界奇迹兵马俑和秦始皇陵,古今结合典范的西安城,和数不清的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多样的西安美食。
那么,旧社会的陕西,到底是什么模样的呢?为此,作者搜集了1875-1949年间,陕西各地的老照片,大家一睹为快吧!
△1910年代的咸阳泾阳崇文塔,始建于1593年,共有13层,塔高87.218米,比高84.9米的汾阳文峰塔、高83.7米的定州开元寺塔还要高,是现存我国古代最高的砖塔。
崇文塔下的房屋、石碑、狮子,都左右对称修建,使得崇文塔看起来更加的高大稳固。
△1930年的西安大慈恩寺侧面照,那座7层的高塔,就是闻名天下的大雁塔,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为的是保存唐玄奘取回的经书。
照片中的大慈恩寺旁边,还是一片绿油油的麦地。大雁塔的塔身上,生长着一些零星的杂草,显得更加的古朴。
△1908年,位于华阴市的华山玉女峰,山峰直上直下,把华山的险峻,体现的淋漓尽致。
△1915年的西安灞桥。这个古代西安的送别之地,被历代诗人,写过无数的诗句,“灞桥折柳”,已经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印在了人们的心中。
△1932年,宝鸡岐山县五丈原上的孔明庙,位于蔡家坡镇,是人们为纪念诸葛亮所建,庙宇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古朴典雅,和南阳诸葛草庐一样,不在大小,却依旧能体现出孔明高洁的志向。
△1908年的西岳庙,位于渭南市华阴县的华山脚下,是历代帝王祭祀华山之神“西岳大帝”的地方,规模庞大。
我国的五岳,分别都有对应的东岳庙、西岳庙、南岳庙、北岳庙和中岳庙。
△西岳庙的角楼,立于高耸的西岳庙城墙之上,飞檐翘角,高低错落,和华山的险峻气质很像。
△1930年,咸阳泾阳的泾河之上,有一艘渡船,拉满了人和货物。远处的岸边,还有许多人,在等待过河。
当时的人们,想要渡河,只能靠渡船慢慢载过去。而现在的泾河上,每隔一段,就有一座大桥。
△1914年的延安郊外,一位身骑白马的美国石油勘探员,在两个屋子中间拍摄,屋子旁边有一棵粗壮的枯树,简单的画面,被摄影师拍的很唯美。
1930年,咸阳昭陵六骏之一的“什伐赤”。这匹战马,曾经跟随李世民,在虎牢关和洛阳屡立战功。
1914年,什伐赤被打碎,正要运走时,被及时拦下,照片中还可以清楚的看到石头上的裂痕。
△1914年,位于延安延长县的一座油井,这是我国早期的油井,由美国的石油勘探队帮助勘探建造,在当时的条件下,拥有这么一口油井,很不容易。
△1910年,榆林境内一座龙王庙内的塑像,每一个人物都色彩艳丽,栩栩如生。
△1915年的西安钟楼,钟楼前的大街上,是熙熙攘攘的人群。
△1932年的咸阳古城远眺,宽阔的渭河上,行驶着一艘载满客人的渡船。
△1930年的渭南市潼关关头,一座高大的关头,立于两山之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914年,延安桥山镇的一座破庙,庙旁边的塔已经断掉,只剩三截长满草的塔基,庙墙已经倒塌,寒鸦衰草,一片萧索。
△1875年的汉中洋县古城。远远望去,洋县古城依山而建,亭台楼阁,清新自然。画面中间的那座高大的楼阁,叫做五云宫。画面左侧的这座宝塔,位于当时的开明寺旁边。
△1920年代,铜川市耀县城楼下,一排士兵整齐排列在城门一侧。
△1876年,汉中文庙大门,高大的牌楼上,写着“棂星门”三个大字,门前由石狮镇守,至今仍存。
△1914年的延安壶口县壶口瀑布,河水奔腾,气势磅礴。
△1909年,榆林郊野山坡上的一座寺庙,依山临水而建,给山水增添了几分人文气息。
△1875年的汉中府衙,五间正屋前,砌着汉白玉的围栏,院子里拴着一匹马,作为当时的代步工具。
△1910年代,陕北黄土高原上的几户人家,房屋依山而建,条件艰苦。
△1940年,西安临潼县的一条街道,街道上是泥泞不堪的土路,一下雨,出行很不方便。
△1933年的宝鸡渭河远眺。零零星星的房屋,建在渭河边起伏不平的旷野上,远处的渭河水,在天地间向东流去,流出了整个关中平原。
△1940年代,延安的一位小姑娘,把一碗水,递到了战士的手中。
△1930年代,咸阳兴平县马嵬杨贵妃祠堂。繁华落幕,曾经的大唐贵妃,在这茫茫平野之中,香消玉殒。
△1905年,汉中勉县万寿塔,是曾经的勉县八景之一,为古代勉县的地标建筑。
这些旧社会的陕西老照片,让我们看到了陕西各地,曾经的模样。那些旧时光里的过往,被一一定格。让我们忆苦思甜,更加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也更加明白了艰苦奋斗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