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时间3月21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与乌克兰达成稀土合作协议,试图打破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但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这项被寄予厚望的合作,仅能填补美国稀土需求的3.2%。芒廷帕斯矿场堆积如山的稀土原矿,仍在等待发往中国工厂的货轮——这个场景揭示了美国稀土战略的深层困境。
美国并非缺乏稀土资源,加利福尼亚州的芒廷帕斯矿场年产稀土氧化物超3.8万吨,占全球开采量的12%。但据美国能源部报告,这些矿石80%需经中国分离提纯才能转化为工业材料。国家发展委员会研究显示,美国在稀土分离环节的产能缺口达97%,其高纯度稀土金属进口依存度更是高达100%。这种结构性缺陷,让美国在稀土产业链中沦为初级原料供应国。
特朗普政府曾投入25亿美元启动"稀土复兴计划",但现实给了沉重一击。美国最大稀土企业MP Materials的财报显示,其环保治理成本占总运营成本的38%,导致分离车间建设计划搁置五年。
相比之下,中国包头稀土高新区通过循环经济技术,将废水回用率提升至95%,加工成本较美国低62%。更关键的是,中国掌握全球87%的稀土分离专利,美国企业每生产1吨镨钕合金,需向中方支付12%的专利授权费。
特朗普力推的乌美稀土合作,暴露了资源布局的战略误判。乌克兰主要稀土矿藏位于顿巴斯冲突区,实际可开采量不足宣称储量的15%。更严峻的是,乌克兰缺乏重稀土加工能力,其最大稀土企业克里沃罗格矿业的技术设备仍依赖中国进口。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测算,即便该协议完全落地,美国仍需将65%的混合稀土精矿运往中国分离。
美国企业的选择最具说服力:特斯拉上海工厂正将钕铁硼永磁材料国产化率提升至90%,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则通过香港中转站采购中国稀土制品。这种"曲线采购"背后,是稀土加工能力的代际差距——中国能稳定量产纯度99.999%的稀土金属,而美国实验室最高纯度仅达99.99%。这种细微差距,直接决定F-35战机雷达性能的稳定性。
稀土博弈的本质是工业体系的较量。当美国还在为稀土分离车间的废水处理头疼时,中国已将稀土应用拓展到航天陶瓷、氢能源储氢材料等47个新兴领域。这种全产业链优势,注定美国短期内的任何"脱钩"尝试,都不过是政治作秀。正如MP Materials CEO詹姆斯·利廷斯基坦言:"我们开采的每吨矿石,都在为中国工厂创造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