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晚期,慈禧太后三度掌权,管了中国快五十年。那时候,她身边有个特别受宠的太监李莲英,也跟着水涨船高,成了最有势力的宦官之一。
李莲英当上了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大太监后,心里头就琢磨着啥时候能衣锦还乡,让家里人瞧瞧他现在多有出息。除了想回家看看亲人,他心里还有块石头没落地,那就是小时候家里被财主硬抢去的一亩地。现在自己有权有势了,一想到这事儿,心里头就特别不是滋味。
但他并没有因为受到宠爱就变得飘飘然,毕竟安德海就是个前车之鉴,不久前还因为太过嚣张被处斩了。为了衣锦还乡,李莲英开始想办法了。
【一 巧设计获准出宫】
你猜怎么着,三月份那暖和日子,宫里竟然下起了绵绵春雨。慈禧老太太吧,她不太喜欢大晴天,说是太阳晒得人懒洋洋的,提不起精神。但一下雨,她就爱出去溜达溜达。正要吩咐李莲英给安排呢,这李莲英啊,真是贴心,张口就来:“太后,雨可不小呢,咱别出去受了寒。”
讲完那句话后,李莲英突然意识到自己犯傻了,心里直骂自己糊涂。慈禧太后倒没往深处想,以为他只是短暂失神,哪知道这是李莲英故意为之。但李莲英可不想错过这个大好时机,没过多久,慈禧太后欣赏完雨景回来,瞧见李莲英还愣在雨中,心里有点不高兴,就叫他过来问问情况。
李莲英一见势头不对,立马跪倒在地,连声求道:“太后啊,我老家那边听说遭灾了,心里一直惦记着家里头,这才分了心……”说到这儿,他又扯起自己好久没回家的事儿,说爸妈兄弟现在咋样都不清楚。慈禧一听,有点犯难了,按清朝的老规矩,太监是不能出京城的。可李莲英是她的得力助手,慈禧想了想,干脆大手一挥,答应让李莲英回去瞅瞅家人。
太后点了头,李莲英这下可放心了,立马就写了信说要回家看亲人。他一路上走得慢悠悠的,之前人家送他的那些礼物这回都用上了,什么貂皮、丝绸、猴头菇、燕窝这些好东西多得是。就在要出发那会儿,宫里又派人过来赏了他不少东西。
离了京城,李莲英立马吩咐手下竖起面大旗,旗上写着“大清皇宫副总管李”,一路上耀武扬威地往家赶。李家人接到信后乐开了花,早早就开始忙活起来。现在李莲英在宫里成了太后身边的红人,李家的地位也跟着提升,建起了大宅子,再也没有人敢招惹他们了。
李莲英回乡那阵子,脚步却出奇地慢。原来啊,他路过的那些地方的县官,一听说太后身边的大红人要从自家地盘过,都急忙带着手下前去迎接,想趁机巴结一下。李莲英呢,嘴上说着自己只是回来看看亲戚,挺低调的,但心里头却美滋滋的,享受着被官员们前呼后拥的那股子威风劲儿。
李家人一直盼着消息,可那边王财主家却愁云满布,心里头琢磨着能不能趁着夜色,悄悄卷起铺盖走人。一想到过去的事儿,王财主就悔得肠子都青了,他拍着自己的大腿感叹:谁能想到,当年那个皮硝李的儿子,居然靠做太监出了头!以前他对李家人那般刻薄,现在李莲英手握大权,回来找他算账可咋办?想到当年自己干的那些缺德事儿,王财主到现在心里还直打鼓呢!
【二 争田地无奈离家】
二十多年前,在顺天府大城县,有户姓李的人家,专门做皮货生意。这家人迎来了一个哭声响亮的小男孩,爸妈给他起了个名字叫李进喜。他是家里的老二,后来,弟弟妹妹们也一个个来到了这个世界。不过,李进喜从小就特别机灵,深得爸妈的喜爱。
弟弟呱呱坠地后,李进喜就主动帮爸妈照看小家伙,常把弟弟背在身后到处溜达。老妈从屋里出来,瞧见他一边走一边还得用只手扶着背上的弟弟,心疼地说:“等你弟弟稍微长大点,你就能痛痛快快地玩了。”
李进喜乐呵呵地开口:“这个小家伙会走了,接下来别的弟弟也得跟上步伐啦。”旁边的大人们一听,都忍不住笑出声,夸他嘴巴跟抹了蜜一样甜,还懂得为家里操心。祖母和母亲对他那叫一个宠爱,特别是母亲,心里盘算着让他去学堂读书,可父亲一直持反对票,这事儿就这么搁置了。
李进喜虽然表面上没吭声,但心里头其实挺不是滋味。后来,祖母瞅着他那样,叹了口气,劝他说,等家里条件好了,像王财主家那样拥有大片田地,以后就能让家里的孩子去念书了。可谁承想,没过多久,王财主家就找上了李进喜的爹,说要拿他们家的两亩地,换他们家那一亩好田。
那两块地在山边上,又偏僻又荒凉,总共有两亩大。而李家那一亩地,却是肥沃得很,算是顶呱呱的好田。虽说他们家主要是靠手艺活儿过日子,但把那块好田租出去,也能换回不少粮食。反观那两亩荒地,压根儿就没人愿意搭理,简直就是累赘。王财主一看这架势,气不打一处来,哼了一声,甩手就走了,嘴里还嘀咕着:“好心当成驴肝肺,非要敬酒不吃吃罚酒!”
没过多久,李进喜他爸就被官差给逮到大牢里去了。李家人四处一打听,才明白过来,原来那王财主和县太爷交情不浅。没辙,只好把地契给人送上门赔罪。经过这一连串的倒霉事儿,李家日子越过越穷,孩子还多。那时候,有的家庭实在养不起孩子,就狠心把孩子送进宫里当太监。李家也是实在没法子了,一狠心,就找了同村的人帮忙,把李进喜也送进了宫里做太监。
李进喜八岁那年就进了宫,干了好几年的杂活。不过他这人挺聪明,心眼儿活,私下里学了外面最时髦的发型。后来,他找了老乡帮忙,就得到了给慈禧太后梳头的活儿。
现在太后身边最得宠的是大太监安德海,这家伙在宫里那叫一个威风,连宫外都娶上了老婆。这事儿传回宫里,慈禧太后非但没生气,还赏了他一千两银子和一百匹绸缎。安德海的风头一时无两,还捞到了外出采购的肥差。李莲英看在眼里,心里头那个羡慕啊,伺候太后也更加卖力了。
没过多久,那个嚣张跋扈的安德海窜到了山东地界,结果被巡抚丁宝桢给逮住,一刀给斩了。这事儿一传开,李莲英吓得魂飞魄散,心里头暗暗发誓得吸取教训。打那以后,他伺候人更加小心谨慎,时刻牢记自己就是个下人,这样一来,反倒是更得慈禧太后的欢心了。
三 老是翻旧账,结果家里闹得四分五裂
李莲英在宫里混得风生水起后,李家的生活也跟着水涨船高。那天,他坐着马车,满载着礼物荣归故里,这时候的他已经是个四品花翎总管了。一瞅见家里那头白发苍苍的老母亲,他心里头一热,眼泪差点儿没绷住,连忙跳下马车就跪下了。可刚下马那会儿,他又瞥见人群里的王财主,那家伙正偷偷摸摸地往后缩呢。
李莲英一回老家,发现县太爷早换人了,人家一听他回来,立马就跑来拜见。亲戚朋友们一听说,也都火急火燎地往他家赶。没一会儿,李家就挤满了人,热闹非凡。李莲英挺大方,直接掏出一万两银子,说要拿来修桥铺路,他说自己可没忘本,心里一直惦记着乡亲们呢。
过了几天,王财主拎着一大堆礼物找上门来了。一到李家,他立马跪下给李莲英磕头,一边哭一边为以前做的事道歉。李莲英见状,轻轻一笑,赶紧把他扶了起来,说那都是老黄历了,别再提了。他还安慰了王财主几句。王财主一听,心里彻底安生了,还厚着脸皮在李家蹭了顿饭。
说实话,他压根儿没察觉到,李莲英这人特别会装模作样。有一年,户部侍郎张荫桓给皇上送了块红宝石,又给慈禧太后献了块绿宝石,可偏偏对李莲英没啥表示。这让李莲英心里头暗暗不爽,虽然他平日里看起来挺和善的,但特别记恨别人小看他。于是,他憋着坏呢,打算找个机会整整这事儿。
有一天,慈禧正拿着块绿宝石赏玩,李莲英突然随口插了一句:“咱这儿咋就没点红色的宝贝呢?”慈禧一听,心里头立马就不对劲了。按祖宗规矩,红色可是正妻才能用的,她虽是太后,但一直占的是西宫的位置。慈禧琢磨着,这户部侍郎张荫桓是不是成心在拿她开涮呢?后来,慈禧找了个茬儿,就把张荫桓给收拾了,压根儿没想到这是李莲英在背后使的坏。
酒喝了不少,饭也吃得差不多了,王财主摇摇晃晃地从李家走回家,一身的酒臭味,脸上却乐开了花。他一进门就跟一直提心吊胆的妻子说:“告诉你个好消息,咱们家要有大出息了。”接着,他又赶紧把心爱的女儿叫了过来。原来啊,李莲英跟他说,能想办法把女儿送进皇宫,要是女儿在里面混得好,咱们家也能像李家那样,一下子就富贵起来了,荣华富贵啥的,那都不是事儿。
没多久,王财主就把闺女送去了李家,指望李莲英能给闺女铺条路,以后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可左等右等,就是没个动静。李莲英一回宫,几个官差就猛地闯进了王财主家,跟饿狼似的,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
王财主吓得脸色都变了,压根儿没想过平日里交情不错的那些衙役,这会子竟然一点情面都不讲,硬说王小姐在半道上就偷了金银财宝跑了,肯定是回了自个儿家。这么一个细皮嫩肉的姑娘,哪儿来的这等手段,八成是家里人给出的主意。衙役们哗啦一下抖开铁链,就把王财主给锁走了。到了这时候,王财主才算是明白过来,李莲英压根儿就没把当年那事儿忘掉,这一切都是李莲英在背后搞的鬼。
王财主家因为当年那一小块地,闹得家道中落,家人四散。听说王小姐到了京城没多久,就被转手卖掉,成了下人,受尽了苦楚,求助无门。另一边,李莲英回到宫里,专门给慈禧太后带去了老家的糜子面。慈禧啥好吃的都尝遍了,偏偏这种家常小吃,让她觉得李莲英实在又贴心。从那以后,慈禧对李莲英更是宠爱有加。
晚清那会儿,光绪帝和慈禧老佛爷先后走了,李莲英也求隆裕太后开恩,出了宫去安享晚年。没想到,才过了短短三年,李莲英也撒手人寰了。他活着的时候,靠着慈禧的宠爱,攒了不少家底,还过继了兄弟的孩子。可谁又能想到呢,没多久他的坟就让人给刨了,家里人也都散了,过得那叫一个惨。
李莲英那些事儿,究竟是被周围环境给带跑偏了,还是他天生就那样?反正啊,这世上的好景总是不长,权力地位也就像过眼云烟。甭管活着的时候多得意,手里的权力有多大,到头来家里人也没捞到什么好果子吃。说到底,要想留个好名声,让后人记得你,还是得靠平时多积德行善,待人友好,这才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