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两国互为陆地边界最长的邻国。
两国的边界是在300年里逐渐形成的,有着复杂的背景。
一方面,边界是两国交往的纽带,是两国关系的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边界问题数百年来又是两国矛盾斗争的焦点之一,也曾是两国对立对抗的前沿。

如今随着“上海五国”机制——上海合作组织的形成,中俄、中亚等边界问题的解决以及三方关系再次成为国际瞩目的热点。
中俄边界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复杂问题
由于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因此对于中俄边界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
尤其是在当时中苏结盟、西方对中国极为敌视的背景下,揭历史伤疤显然也是不合时宜的。
所以在20世纪50年代,中苏边界基本保持着祥和、安定的局面,而且两国边民交往也比较方便和融洽。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新中国政府对解决边界问题没有基本的意识。

在1949年,新中国按照国际法的原则和国际惯例,通过政治协商会议出台了《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了新中国政府要对旧中国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和协定予以重新审查。
由此可见,新中国的这个态度实际上是在原则上承认了以往中俄关于领土边界的所有条约,只是希望最终解决有争议的边界划定问题,也就是那些旧约文本不一、文图不一,或有约却未严格勘界,或者俄(苏)方利用各种机会违约所占,或者因为自然环境变化而引发问题等地段——这些地段在中苏东段边界约有700多平方公里,在西段则有27600多平方公里。

到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两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以及对外战略的方针政策上发生了全面的根本性分歧,这种分歧造成中苏在国家利益上的严重对立,也使得中苏边境纠纷随之显现。
在1960年8月,苏联在中国新疆伊犁、塔城地区策动6万余中国公民越境逃往苏联。
此后,中国外交部多次照会苏联政府,正式提出解决沙皇俄国政府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问题。
自1964年起,中苏两国先后举行了三轮关于边界划定问题的谈判。
然而,从1964年到1978年,两轮谈判都因双方分歧太大,双方在边界问题上的基本思路也严重背离,加上两国关系的对立状况,均以无果而告终。
这些原则性分歧集中表现在,关于条约的性质,中方强调历史上有关中俄领土和边界问题的许多条约是不平等的,是在中国封建王朝昏庸腐败、中国国力衰败时被迫与列强签订的。
然而苏联方面却拒绝承认历史上许多条约的不平等性。

尤其是沙俄时期,沙俄侵略军越过乌拉尔山,侵入中国新疆西北部的斋桑泊地区以后,持续向东扩张其侵略势力,对中亚三汗国浩罕、布哈拉和基发进行征服战争。
之后,在1847年,沙俄出兵侵占了中国的巴尔喀什湖东南的喀拉塔勒河、伊犁河等七河地区。
因此,从历史的角度看,中俄两国的最佳边界线应该是乌拉尔山,因此那里是旧中国被迫签下不平等条约的起源之地。
如今,中俄两国边界问题是困扰两国发展正常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此,双方展开了多次谈判。

事实上,中苏关系的长期对抗、两国漫长边界的持续紧张显然不符合双方的战略利益。
无论是从全球战略的角度考虑,还是从缓和周边紧张局势的政策出发,苏联都迫切需要改善与最大邻国的关系。
而开始改革开放的中国也需要营造稳定祥和的外部环境。
逐渐走向正常化的中俄关系
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中苏双方逐步尝试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
1985年3月,在当选为苏共领导人的中央全会上,戈尔巴乔夫就表示希望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1986年7月,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发表讲话,首次对解决中苏边界问题阐明了新的立场,即同意按照国际惯例,以主航道中心线为基础划定两国边界。
苏方建设性的态度立刻得到了中国方面的积极回应。
1987年2月,第三轮边界谈判在斯科举行,双方达成协议,同意以目前中苏边界条约为基础,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准则,本着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精神,公正合理地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

尽管苏联国内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但是中苏谈判却较快地取得了成果。
在这轮谈判进行了两年多后,双方就争议最大的东段边界划定问题基本达成了一致。
1991年5月,两国外长签署了共十项条款的《中苏国界东段的协定》。
该协定明确规定,两国在解决现有边界问题时将遵照国际惯例,在以江河为界的地段一律以主航道中心线划定边界,由此确定了两国东段绝大部分边界的走向。
中苏东段边界问题的合理解决,大大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也为世界各国和平解决边界问题及领土争端问题树立了新的榜样。
然而,中苏间边界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苏联却于1991年12月解体了。

对此,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表示,作为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联邦政府将信守原来苏联同中国签署的所有条约,承担这些条约所规定的义务。
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政治关系初步实现了平稳过渡。
在1992年2月,俄罗斯联邦和中国立法机关先后批准了《中俄国界东段协定》,并且于同年3月开始生效,为解决历史遗留给两国的东段边界问题奠定了重要的法律基础。
此后,两国外交部专家组开始进行磋商,为中俄东段边界勘界立标。
独特的“五国两方”边界谈判
其实,在苏联解体以后,原中苏西部边界分别成为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以及塔吉克斯坦四国的边界(其中中俄边界为55公里、中哈边界为1700多公里、中吉边界为1100公里、中塔边界为400多公里)。
1992年9月8日,中国与俄、哈、吉、塔的全权代表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举行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俄、哈、吉、塔签署一项协议,议定各国将就在中国边界地区相互削减武装力量、在军事领域加强信任等问题与中国进行联合谈判。
为此,四国将组成与中国谈判的联合代表团。
在这个协议框架下,初步形成了后来以俄、哈、吉、塔为一方,以中国为另一方的“五国两方”独特的边界谈判模式。
1993年2月8日,中国政府代表团和俄、哈、吉、塔联合代表团在莫斯科就双方边界问题举行了会谈。
在“五国两方”政府代表团的努力推动下,在中苏谈判已定原则和已达成协议的基础上,谈判开始向建立中、俄、哈、吉、塔等五国之间睦邻友好合作关系过渡。
同时,由于五国共同需求的推动,各国领导人也在为建立和发展新型的双边关系积极奔走。

1994年5月,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访华,中俄两国政府又签署了《中俄国界管理制度协定》等7个文件,为中俄两国实现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促使历史遗留问题的顺利解决,提供了更加具体的法规保障。
1994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俄罗斯,双方将探讨的问题提高到建立“面向21世纪伙伴关系”的高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会谈结束时,双方还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中俄两国首脑关于不将本国战略核武器瞄准对方的联合声明》以及《中俄国界西段协定》。
其中,《中俄国界西段协定》划定了中俄西段55公里共同边界的明确走向,从而使两国在平等协商的原则和基础上,向彻底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又前进了一步。

1995年10月18日,中俄两国在北京举行了《中俄西段边界协定》的批准书互换仪式,同时还签署了《中俄科技合作协定》、《中俄文化合作协定》、《中俄合作研究和平利用宇航空间协定》、《中俄军事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以及《中俄关于在边境地区裁减军事力量和加强军事领域信任问题的谅解备忘录》等一系列的文件。
其中《中俄关于在边境地区裁减军事力量和加强军事领域信任问题的谅解备忘录》的签署,对两国以平等协商方式解决边界问题具有特殊意义,消除了多年来两国在意识形态和军事战略中彼此互为潜在敌手的意识,明确了今后两国边境地区安全合作的方向,也为前苏联其他国家解决边界问题、开展友好合作起到了重要示范性作用。
2004年10月14日,中俄两国外长签署了《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
2005年4月27日和5月31日,中俄两国最高权力机关分别批准了该协定。

2005年6月2日,协定在双方互换批准书后正式生效。
根据这一补充协定,中俄最后一部分争议的边界土地,包括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界处的黑瞎子岛和靠近内蒙古满洲里市的阿巴该图洲渚在内近375平方公里土地,双方将各得一半。
与此同时,随着《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的签署和生效,标志着4300多公里的中俄边界线走向全部确定。
由此可见,中俄两国经过40多年谈判,双方最终都作出让步,以和平解决的方式化解了困扰两国多年的边界问题,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外交成果。
参考文献:
中俄边界问题的由来及其解决的重大意义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中俄边界长达4300公里,是所有邻国当中最长的,但是已经很久
网易
中俄边境划界内幕:历经谈判四十多年 稳固千里疆界
凤凰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