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饶邵绳武老中医:荨麻疹屡效方

元绿说健康 2025-02-04 00:02:52

广饶邵绳武老中医:荨麻疹屡效方

导读:慢性荨麻疹临床常见,易反复发作,病程较长,本病一旦发作,身上团团块块,瘙痒不止,会给日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困扰。

本病相当于中医学中的“瘾疹”“赤白游风”等,民间俗称“风疹块”“鬼风疙瘩”等。

中医治疗本病有不少好用的方子,今天就为大家介绍老中医总结的一个好方子。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其临床特征为表皮反复发作鲜红色或苍白色大小不一的风团,伴瘙痒或烧灼感。可由多种因素引发,其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笔者认为,本病急性者多因禀赋不受,又食鱼虾等荤腥动风或不新鲜食物;或因饮食失节,胃肠食滞,饮酒过量,复感风寒、风热之邪;或七情内伤,营卫失和,卫外不固,汗出当风,风邪郁于皮毛腠理之间而发病;也有因药物过敏而诱发荨麻疹型药疹者。慢性荨麻疹多因情志不遂,肝郁不舒,郁久化热,或因有慢性疾病,平素体弱,阴血不足,阴虚内热,血虚生风,或产后受风;或因皮疹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气血损耗,加之风邪外袭,以致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肤腠理之间,邪正相搏而发病。由此可见,本病初发多属实证,久病则多为虚证,而风邪是本病主要外因。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风寒相合而为风寒之邪,风热相合而为风热之邪,二者又可互相转化。

因此治疗当以祛风为主,并根据夹寒、夹热不同,酌用清热或散寒之法。本病日久则多属虚证,应配以益气养血之法。

临床上,笔者以自拟方:

金银花20g,连翘15g,丹皮15g,地肤子15g,白鲜皮15g,蝉衣6g,红花10g,皂角刺10g,白蒺藜10g,生石膏30g,紫草6g,煅牡蛎30g,荆芥15g,防风15g。

随症加减,每获良效。

舌红者加生地黄;

苔厚腻加藿香、厚朴;

苔黄腻加苍术、黄柏、黄连;

便秘者加生大黄。

荨麻疹日久不愈,反复发作,正气不足,血虚、血瘀所致,笔者常配入桃红四物及扶正药物化裁。

此方脱胎自红云风一方,为广饶邵绳武先生所传,迄今四十余年,凡辨证准确,灵活随症加减化裁,每获良效。

方歌:

银翘二紫荆防萍,赤丹蝉鲜地肤藤。

先师授我灵丹药,芳名唤作红云风。

方中赤芍、丹皮、紫草、忍冬藤凉血通络;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清热解毒;蝉蜕、荆芥、防风、浮萍、地肤子、白鲜皮散风祛邪,利湿止痒。诸药相合而用,疏其气血,令其条达,则营卫和,气血平,邪无所居而病愈。

另外笔者常在女性患者方药中加入鬼箭羽30g,每获良效,而男性对之效不敏感。

鬼箭羽有破血痛经、解毒消肿的功效,主要用于癥瘕结块、心腹疼痛、闭经、痛经、崩中漏下、产后瘀滞腹痛、恶露不下、疝气、历节痹痛、疮肿、跌打伤痛、虫积腹痛、烫火伤、毒蛇咬伤等。

病案曹某,女,40岁。形体丰腴,周身起风团3天,色暗,瘙痒,成片,某医院诊断为荨麻疹。月经不调史10余年,有时崩漏,有时闭经3~6个月,现闭经3个月。纳呆,寐差,腹泻,日行1~2次。舌红苔黄,有齿痕,脉沉弦滑。

方药:生石膏30g(先煎),知母10g,车前子30g(包煎),煅牡蛎30g(先煎),丹皮10g,茯苓30g,莲肉30g,苦参15g,地肤子15g,白鲜皮15g,蝉衣10g,海桐皮15g,金银花20g,连翘15g,白蒺藜10g,生甘草10g,皂角刺10g。6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荨麻疹明显消退,仍觉轻微瘙痒。方药:当归15g,生地黄30g,桃仁6g,红花10g,金银花20g,连翘10g,赤芍10g,柴胡15g,桔梗10g,皂角刺10g,川芎6g,生石膏30g(先煎),知母20g,苏木10g,地肤子15g,苦参15g,白鲜皮15g,生甘草6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三诊:药后荨麻疹基本痊愈,要求调经。自诉服二诊方第4剂后经行,经前有黑褐色分泌物,平素带经10~20天,自觉胸闷,喜太息,下颏起痤疮。方药:当归15g,川芎10g,生地黄15g,丹皮15g,红花10g,赤芍15g,金银花10g,连翘10g,熟军10g,生石膏30g(先煎),知母10g,茯苓30g,地肤子10g,白鲜皮15g,苦参10g,鬼箭羽30g,生甘草10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四诊:药后经量渐少,仍觉胸闷,蹲下站起时头晕,心悸胆怯。方药:当归20g,川芎10g,熟地黄15g,熟军15g,赤芍10g,红花10g,丹参20g,薤白10g,丹皮15g,炒枣仁20g(打),煅牡蛎30g(先煎),郁金10g,柴胡10g,椿皮10g,怀牛膝30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后连续调理2个月,月经转正常,荨麻疹未作。

特别提醒:本文所涉及处方,仅供临床中医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士请勿擅自试方。

2 阅读:276
评论列表
  • 2025-02-04 20:07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