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唯一的元代遗构——关帝庙大殿

探文化古今 2024-03-29 15:06:47

这是大同唯一一座元代遗构,关帝庙大殿,武圣殿。这座元代遗构在大同古城的鼓楼东街,和文庙仅有一街之隔,俗称大庙,因专祀关羽而得名。在明清两代也多有增建和修葺,清《大同府志》里就有明景泰、嘉靖、隆庆、万历年间的修缮记录。

俯瞰关帝庙

01

关帝庙大殿-这儿也有天宫楼阁吗?

元代统治者是从马背上得的天下,建筑也充分体现了元人的性格。元代建筑外观粗放,多用原木作梁。且多用白色琉璃瓦,颇具特色。

元 永安寺传法正宗殿

不过这一时期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缓慢,所以建筑发展也比较缓慢,大多都比较简单粗糙。雁北地区(山西省内雁门关以北的地区)有两座元代建筑,一座是浑源的永安寺,另一座就是大同的关帝庙。

元 白瓷筒瓦

图源:开城安西王府遗址勘探报告

像关帝庙大殿这样比较“精致”的元代建筑,就比较珍贵了,当地老百姓也叫它大庙。关帝庙大殿是主殿,在庙内中轴线的中心,殿前设抱厦石阶。

大殿和前方抱厦

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九脊歇山顶,顶部覆盖黄、绿、蓝三色琉璃瓦,正脊居中置宝刹,庄重威严,处处彰显着大气之美。

关帝庙大殿

两端鸱吻造型生动,翼角翘扬。大殿梁架结构本来是彻上露明造(没有天花),清代增建了平綦。

关帝庙大殿鸱吻

为了扩大内部空间使用面积、突出主神龛的位置,方便信徒的礼拜和活动,大殿使用了辽、金时期的典型的减柱法。

从肉眼视觉上确实感觉空间很大

柱网共用柱子十四根,其中檐柱十二根,金柱两根。按早期建筑做法来讲,殿身面阔三间应设四柱,进深三间应设四柱,所以大殿应共设柱十六根。减柱法减的是前槽金柱两根,在保持合理承重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扩大内部空间。

减柱法示意图(以朔州崇福寺大殿为例)

这些金柱都是盘龙红漆沥粉贴金内柱,金柱盘龙缠绕飞腾于云海之中,若隐若现,形象逼真,还是五爪龙,体现了关帝庙在当时的皇家地位。

大殿柱头之上施阑额,阑额上施普拍枋,其截面呈“T”字形。普拍枋出头处有海棠卷瓣,是元代建筑重要的断代依据之一。

普拍枋出头处的海棠卷瓣(蓝框中)

再来看看这神龛,是依靠内檐金柱建造的,共有三间。三间木质神龛结构都是重檐歇山顶,整体结构统一,精美大气。

檐下斗拱排列密集,还有彩绘鎏金,样式精美,是清代结构,像个建在房顶上的天宫楼阁一样。

神龛

明间神龛前东西两侧檐柱之间有雕刻复杂精美的骑马雀替。更加突出正中神龛的供奉的关圣帝君崇高的地位。

明间、次间位置在古建筑中的示意图

骑马雀替从上到下分为三层,以垂莲柱为间隔,均匀分成了一块一块长方形木板,板上镂空雕海浪龙纹,象征国家兴旺,也寓意风调雨顺。

雀替呢,是放在柱子上端用来与柱子共同承受上部压力的构件,具体位置在梁与柱或枋与柱的交接处,除了具有一定的承重作用外,还可以减少梁、枋的跨距,增加梁头的抗剪能力。雀替是清代的称谓,宋代叫“绰幕”。

晋祠对越坊雀替(白框中)

所谓的骑马雀替,就是因为两个柱子之间的距离比较小,还都要用雀替,两个雀替距离过近,就会连在一起,变成一个倒过来的马鞍的样子,就像有个人倒着骑在梁上一样,所以叫“骑马雀替”。

明间神龛(框中是骑马雀替)

清代小木作结构,看起来真像天宫楼阁

东西次间神龛左右对称,结构方式基本相同,为落地式神龛。三间一体式神龛不仅将整个大殿整体前后殿区域划分,给予了神像独立空间,在结构上更加突出了所供奉神像的档次和大殿的威严。两次间神龛可以直接入内参观,神龛内还绘有精美的清代壁画。

次间神龛壁画和次间神龛外景

2008年重修时,以大殿为主轴线复建了山门、过殿、东西配殿、春秋楼、结义堂、武侯祠等建筑,基本上恢复了关帝庙历史上的面貌。

关帝庙春秋楼

02

义薄云天关二爷-关公文化

其实不止大同,也不止元代。中国的关帝庙数量非常可观,明代北京城郊就有各种关帝庙五十一座,而到了清朝,《乾隆京城全图索引》记载有关帝庙116座,通州就有150多座。

北京景山关帝庙(始建于明)

历史上有名的武将那么多,为什么偏偏关二爷这么受人敬仰呢?关公信仰起源于魏晋,产生于隋唐,发展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关二爷身上所具有的“侠义”“仁义”“信义”“忠义”就是关公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大同关帝庙大殿中的关公像

说到关二爷就不得不提《三国志》了,这部史书是形成关公文化的基础。作者西晋陈寿所记载关羽的重要事件让关公文化自此生根,其后在佛教“中土化”的推动下,关公文化雏形初现。

四川南充万卷楼的陈寿塑像

《三国志》中有“斩杀颜良、辞曹归汉、水淹七军、刮骨疗毒”等关羽故事情节的描写,后人便根据典籍情节“想象”关羽初期的忠义和勇武,这个时候人们就开始把关二爷英雄化了。

到了唐代,在董侹《贞元重建庙记》记载,南朝时期湖北当阳的玉泉寺将关公供奉为护持佛法的“伽蓝菩萨”,关羽形象逐渐进入佛教寺庙,相当于在佛教文化里“封神”了。

湖北当阳玉泉寺(始建于东汉)

《三国志》正史形象的确立以及隋唐时期宗教的力量,促进了关公文化的萌芽,关公形象逐渐深入人心,并通过民间“俗讲”“水戏”以及赞颂诗文等形式进行传播。

大同关帝庙戏台

北宋时期,关公被宋徽宗正式纳入道教,授予“崇宁真君”的称号,并追封其为“忠惠公”;其后明神宗将其封为“关圣帝君”。儒家也将孔子和关羽并尊为“文武二圣”。

在元末明初的小说《三国演义》中,对关二爷的描写更是入木三分,而且小说的影响力更大,关二爷“义薄云天”“忠义双全”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历代帝王褒奖关羽加封谥号表

参考文献:关圣帝君崇拜与名份信任——基于湖北某地关老爷崇拜的田野研究 杨杨

关公成为民间信仰神之后,被赋予了“治病除灾,驱耶辟恶,诛罚叛逆,巡察冥司”和“司命禄,庇护商贾,招财进宝”的职能,所以也被奉为武财神。

这就是为什么商人都拜关公的原因之一了。其实还有传说关公生前十分善于理财所以被封为商业神的说法;再有,商人谈生意作买卖,最重义气和信用,关公可是这两种优良品质的“代言人”,所以拜关公也就不奇怪了。

明青铜关公像

原存放于河南范县西峰寺,现河南新乡博物馆藏

有学者认为关公成为财神应该是在明朝中后期;还有一说认为,关公能成为财神,是根据清代的一个民间传说。这个时期关公更像是财富的道德神、义神。那时的商人群体比较松散,没有义气是成不了事的,所以代表着义气的关公,才被看做是财神的化身。

发展到今天,关公在中国被三教九流共同祭祀,更是在全球华人群体中享有盛名。 数千年来,关羽的民族地位与信仰程度逐渐上升,最终被神化,成为了一个相当特殊的文化符号。

大同关帝庙山门

0 阅读: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