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网约车对很多乘客而言,精打细算的打车方式,往往会造成贪小便宜吃大亏的结果。
最近,成都就发生了这么一起令人值得反思的事情。
某乘客打算从成都东站到某酒店,全程超过25公里。为了省钱,在下单之前,乘客仔细对比了高德和滴滴的价格。
其中高德显示预计最高在39块钱左右,而滴滴的价格则预计在46块钱,有差异但不是很明显。
最终,精明的乘客选择在高德下单。但等来的却是一辆正规巡游出租车,其收费自然要高于网约车许多,最终产生了72元钱的费用。
这与乘客想象中的价格,几乎差了一倍,当然是其不能接受的。结果自然是进行投诉。
在向客服反馈价格异常后,没想到平台还真返还了该乘客的33.56元,算是达到了其最初的预期。可以说,平台这么做已经给足了乘客面子。
但在得到补偿后,乘客不仅没有感谢,反而在社交平台上将自己的这次经历进行了曝光,对平台倒打一耙,称后者在杀熟。
同时,还对出租车司机也进行了吐槽,称在车上不断找话题聊天,让其很不爽。
如果只看这些,不明真相的人也许还会站在乘客这边,毕竟现在利用大数据杀熟的现象,的确层出不穷。
但有意思的是,乘客在吐槽的过程中,也将自己前后对比的各种截图,也一并发了出来。
而眼尖的网友,立马看出了这起事情背后的玄机。原来,乘客在打车软件上,自己勾选了多达85个车型。
问题已经很清楚了,乘客是大概率因为自己的操作失误,而导致平台最终派过来的是巡游出租车。
发现问题的根源后,网友们开始纷纷向乘客留言。有人称,乘客是不是平时薅羊毛习惯了,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受不了。
也有网友调侃,这样的乘客应该做公交、地铁或共享单车出行更合适。
也有人则对出租车司机表达了同情,无缘无故可能还会因为乘客的错误投诉,受到处罚。
当下,网约车行业司乘之间的矛盾不断凸显。这其中,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运价过低,导致司机无心服务造成的;但同时,也的确会遇到很多奇葩乘客,造成各种乌龙事件。
但毕竟作为服务行业,司机在遇到千奇百怪的乘客时,还是要保持一个强大的容忍心;而作为平台,是否也能建立一种更有效的机制,来维护司机的正常权益呢?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