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截止3月8日,哪吒2全球票房已破148亿,观影人次超3亿,位居全球影史票房榜第7位,离第6名“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仅0.82亿票房差距。
美誉之后,泥沙俱下是规律,只是这次的“负面评价”让人多少有点哭笑不得——
打斗太多,恐怖血腥,吓到孩子;
乱改原著,丑化人物形象;
方言笑点尴尬;
排片挤占本土电影;
导演啃老,三观不正;
......
众多观点,牵强附会,说实话,不值一驳。但唯独一篇文章却掀起舆论哗然——
《羊城晚报》专栏,观影感受文章,祝《哪吒2》“愈演愈烈”。就观影的态度而言,有人说属毁誉参半,有人说明贬暗褒,我却觉得其实是全盘否定。
不妨看看这篇观后感写了什么——
恭喜哪吒2票房成绩,票房不能完全代替艺术(明褒实贬);
“鼻涕被具象”、“放屁被可视”、“马桶当餐具”“尿饮调琼浆”等情节“污染中国传统神话”(哪吒2是“屎尿屁”产物);
战争场面“漫无边际”、“毫无限制”,“恢宏”得连张艺谋都望尘莫及(看似说战争场面制作好,但从遣词语气看,更多的是嘲讽);
叙事逻辑不能自洽(这是直接指出问题);
方言俚语增添喜感,这种效果是相声、小品的必备,也是许多电影“刻意”尝试的(又是看似夸赞,却在用词上处处显出自己的小心思)。
分析到这,就不难发现,本文标题的“祝愈演愈烈”有多强烈的戏谑意味了。
之所以,这篇文章在众多负面评论中脱颖而出,引起效应,是因为其作者的身份——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

Ⅱ
哪吒2有没有问题,当然有,一部电影作品,不可能十全十美,理性的建议、专业的评价、客观的观点,只会促进哪吒3的再升华。
不能接受的是,某些所谓的知识分子标榜“伪批判”精神,忘了批判的前提是良知;不能接受的是,某些所谓的知识分子将阴阳怪气的文字游戏发挥到极致,以彰显其“冷静”和“客观”;不能接受的是,某些所谓的知识分子在同一元素下的双重标准。
曾几何时,同样以“屎尿屁”入诗的贾浅浅,其作品曾被作协力挺,称其为“童真”和“人性真实”,甚至获得陕西青年文学奖——
“他忽然把尿撒在电线杆上/像一只骄傲的公鸡”;
“一边尿还一边说:你的两个娘都尿了”;
“手捏一块屎/从床上下来了/那样子像一个归来的王”;
......
同样在哪吒2出现的“屎尿屁”,“马桶当餐具”、“尿饮调琼浆”为什么就不是对腐朽权威的挑战和讽刺呢?
作协对两者的态度反差,恰似一面棱镜,折射出当代文艺评价体系中根深蒂固的虚伪和双标。原来,这两者之间的本质差异并不在于“屎尿屁”本身,而在于评价者的立场——
当“低俗”和“高雅”成为达到某种目的的工具时,它既可以是“诋毁别人”的利刃,也可以是“抬高身价”的勋章。

Ⅲ
贾浅浅的争议性诗歌被《诗刊》编辑彭敏等人辩护为“对人性惶惑的探索”,北大教授臧棣更称其“掌握诗歌密码”。
这些褒奖语言,穷尽高大上和理论化的用词,其实就是在不断的强调,诗歌是有“专业门槛”的,岂是一般人能够有资格鉴赏?
作协副主席阎晶明对哪吒2的批评,只是又一次的对“雅俗”界限做出强行划分,告诉所有人,什么是“专业的评判”。他说,古典神话的唯美是传统,所以哪吒2的屎尿屁是低俗的,是污染了中国神话的。他忘了——
《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如来掌心撒尿的荒诞;
《水浒传》中宋江活命忍辱吃粪的心酸;
《红楼梦》中刘姥姥醉酒如厕的阶级讽刺;
......
用所谓的专业性,砌起一座壁垒,这个壁垒叫“精英壁垒”,其目的不过就是为了维护“话语霸权”。
当贾浅浅以贾平凹之女的身份进入作协拟发展名单时,公众质疑其“文学世袭”的潜规则,作协内部鲜有批评之声,形成鲜明反差。
这便是“圈内宽容,圈外刻薄”的真实表现。
贾平凹作为当今文坛泰斗,其影响力就足以为女儿提供天然的合理性背书。“圈层保护”说白了就是“权力庇护”。正如网友讽刺:“贾浅浅的屎尿是诗,哪吒的屎尿是屎尿”。
不过是一场游戏而已。
原来虚伪双标下的本质是,刻意设置的“精英壁垒”和众星捧月的“权力游戏”。

真正的艺术从来不是以“雅俗”为标准强行贴上标签,因为艺术的前面还有两个字——“人民”。正如哪吒2的台词: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只有推倒它,艺术才能获得大众的认可。
所以说郭老师早就看清了!别说屎尿屁把你带坏了,你来之前就是那个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