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千万不要搞成福利金融

董希水 2024-11-06 21:41:23

潘晓俊(金融从业者)

政客不懂市场、不懂客户甚至不懂自己,只懂政绩。

最近有个事情挺让人愤怒的,听说某西部地区农商行干了近10年的普惠金融产品被省联社停了,停的理由挺正义,因为对客利率超过10%了,领导甚至拍台子放话“这还是普惠金融吗,这是高利贷!”随后要求全员学习长三角领先农商行同业经验,借鉴其系统模型和展业经验,把规模做起来,把利率打下来!

这领导的政绩水平是高的,但实践经验真的也就是和李佳琪的“打下来”一个档次。南橘北枳的故事听说过没有,长三角的客群和西部客群能比么,经营客户的综合成本西部地区农商行能和长三角的农商行能比么。当地银行深耕这么多年的本地客户,在所谓如此“高定价”的条件下也就是保本微利,如果客户的利率真的打下来了,这部分客群到哪里获取金融服务,或者说低价为这部分客群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是不是成了“送福利”?

我甚至可以断论,这部分客户的综合融资成本只升不降,因为监管只考核银行的对客利率,而算上中介渠道费用的综合利率只字不提,提就是打击非法中介回避问题。国股大行淘汰下来的高风险客户,没有对应的风险定价如何覆盖经营成本和风险拨备,至于想要抢国股行的头部客群,都这时代了,不是做梦么!对于区域性银行来说,一味追求对客低利率无异于自掘坟墓。

这个问题的根子出在监管导向上,普惠金融的“普”是绝对性的,“惠”是相对性的,一刀切的要求国股行、城商行、农商行都执行一个单向降低的政策,这科学么?小微企业什么情况政府不知道么,疫情以后的小微企业经营数据监管不了解么,客户质量在下沉,利率还要持续下降,这合理么?

大行有送福利的底气

前两周去某国有大行交流,总行风险部领导直呼看不懂。该行历史上就没有小微普惠文化,也没有对应的队伍配备,大干快上普惠金融。风险部的老法师都靠边站,科技来引领。从预审批模型到决策引擎,从大数据到知识图谱,上会的时候各个模型算法说不清各自勾稽关系,也说不清底层数据数据是否重复,更没有经过实践的不良反馈。因为要快上规模,只要上会就是一个字“过”,但凡提出点不同声音的就被批判是不懂科技金融的老一套。“当时搞信用卡的时候都没这么激进,现在自己去看看信用卡的不良”这个领导只能私下吐槽。大行的确是“普惠”做得最好的,2开头的抵押贷,3开头的信用贷款利率全社会送福利。但我在该大行支行工作的大学同学说也不是每个支行都敢干的,客户过了模型的确就能放了,但贷后是要支行承担责任的,说穿了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就这大模型水平,胆子再大一点,就能财富自由了。大行有送福利的底气,已经上万亿的福利砸进去了。

小行被送福利搞得没脾气

毕竟信贷业务不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央行行长易纲曾例举数据称,“美国的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8年左右,日本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12年,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年左右。”小微天生就是高风险。商业银行违约、违纪发放政策性小微贷款,短期政策过后一地不良的鸡毛和大行挤压中小银行生存空间,带来小银行出现系统性风险是政策性小微信贷投放的巨大弊病。

4月18日,公众号嵇少峰聊财金发布”嵇少峰:中国银行业小微信贷已到最危急时刻(2023续篇)”引发同业广泛讨论,核心就是聚焦在这个政策导致的小微企业利润和信贷投放倒挂。可能政策性小微信贷短期有利于小微企业,但政策性小微信贷就和嵇少峰所述不利于中国银行业小微信贷业务。引用下嵇少峰的核心观点“政策性任务驱动下的小微信贷市场,大银行依靠刚性下调贷款利率的手段直接抢走了中小银行优质的“不动产抵押”贷款客户,此举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政府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政策目标,但在客观上也造成很多小银行,特别是城商、农商行大量的基石贷款客户流失和利润大幅度下滑,甚至使众多小银行出现了战略迷失,这种势头如果继续下去,将会使众多小银行出现系统性风险。”

最典型的数据表现就是,这半年来,几乎所有中小行的抵押贷款不良率是所有小微贷款中不良率最高的,至于原因很简单,优质客户几乎都给国股行撬过墙角了,还能留在中小行表内的都是有一定风险的客户。但更可怕的是就算这样的客群,中小行也要逼着跟随降价,因为国股行还在不管不顾的抢客户。

潮水终将退去,信贷规模分母下降后伴随实际并不乐观的企业经营,不良必将急剧冒头。类似开头说的普惠业务不能说停就停,不然对于企业和银行来说都是致命的。普惠小微投放退潮,不良海啸到来后,对于实体经济的破坏性也是致命的。普惠金融千万不要搞成福利金融,可以追求“普”,不要乱搞“惠”。(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头条号立场)

0 阅读:0

董希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