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历史:1955年共和国首次大授衔

大风歌68 2023-08-28 17:21:55

 

军衔是国家给予军人的一种荣誉。军衔制以军官的职务、贡献、才能等综合因素作为评定和晋升军衔的标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大授衔是在1955年。

1955年1月23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2月8日,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形式予以发布。

1955年9月,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军衔制,军官军衔分为4等14级: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后来又增加了准尉军衔。

1955年9月27日,授予元帅军衔及勋章典礼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毛泽东主席亲自为元帅们授衔;同日,国务院举行授予将官军衔和勋章典礼,周恩来总理为将官授衔。

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共授予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5名、中将175名、少将800名、校级军官3. 2万名,尉官49.8万名、准尉11.3万名。

共和国首次大授衔中,十大元帅分别是:朱 德、彭德怀、林 彪、刘伯承、贺 龙、陈 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共和国首次大授衔中,十大将军(后人称之为“十大大将”)分别是:粟 裕、徐海东、黄克诚、陈 赓、谭 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1955年的大授衔中,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少数民族将军。比如:粟裕大将(侗族)、乌兰夫上将(蒙古族)、韦国清上将(壮族)、赛福鼎·艾则孜中将(维吾尔族)、阿沛·阿旺晋美中将(藏族)、廖汉生中将(土家族)、冼恒汉中将(壮族)、万毅中将(满族)、韦杰中将(壮族)、覃健中将(壮族)、朵噶·彭措饶杰中将(藏族)、丁秋生中将(满族)…

这次大授衔中还包括了15位起义将领,其中中有:上将董其武(原国民党西北长官公署副长官,1949年9月在绥远起义)、陈明仁(原国民党华中“剿总”副总司令,1949年8月在长沙起义)、陶峙岳(原国民党新疆警备总司令,1949年在新疆起义);中将孔从周(原国民党陆军三十八军副军长,1946年5月在巩县起义,后任郑州市警备区司令、高级炮校校长、炮兵副司令等)、曾泽生(原国民党第一兵团副司令,1948年10月在长春起义,后任解放军四野第五十军军长,加过抗美援朝战争)、韩练成(原国民党海南岛防卫司令官,1948年10月脱离国民党军而参加解放军,后任西北军区副参谋长、军科院战史研究部部长等职)等。

另外,这次大授衔中,还有归侨将军和外籍将军。比如:菲律宾归侨叶飞上将、新马归侨庄田中将和卢胜中将、吴克之少将、陈青山少将、澳大利亚归侨曾生少将、印尼归侨叶松盛少将等。唯一的外国人是来自越南的洪水(京族),被授予少将军衔。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1955年的大授衔,中国人民解放军有了第一位女将军--李贞。

6 阅读:160
评论列表
  • 2023-09-03 22:57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大风歌68

简介:没有岁月可回头!